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曲塘镇李庄幼儿园 王凌云
阳光明媚的清晨,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着,欢呼声响彻整个操场。欣欣拖着小车来到了油桶旁,她站在小车上打量着四周,突然发出一声惊叹,原来她发现油桶上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随后伸出小手摸了摸,惊呼:“好凉啊!”欣欣赶紧跳下小车,拉着洋洋来到了油桶旁。洋洋看了后开心地大喊:“这是冰!结冰啦!”洋洋的大喊很快吸引了操场上的其他孩子,大家纷纷围了过来。“啊!结冰啦!”孩子们奔走相告,兴奋极了。
小雅、皓皓、航航伸出手将冰“抬”离了油桶。辰辰在一旁笑着,拼命地鼓掌。欣欣捧着冰块,仔细地观察着,晶莹剔透的冰在阳光下熠熠发亮。
“我也要玩!我也要!”孩子们争抢着,一不小心把冰块掉在地上摔碎了。孩子们把小冰块捡起来,都说要带回去好好研究,可还没走几步,小宇张开手,疑惑地说:“冰没了,变成了水。”
“油桶上面的冰是哪儿来的呀?”
“冰块摔在地上就变成了很多块。”
“冰在手中融化得很快。”
“我们怎么才能把冰带回教室呢?”
孩子们发现并思考着,一连串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看着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讨论着,我准备抓住这次教育契机,来一场关于“冰”的探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建议: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冰的形成与变化,尝试运用多种感官、不同方式感知冰的特征。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感受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的有趣现象。
3.尝试制作冰花,体验冬季活动的乐趣。
我们在哪里见过冰?
1.冰从哪里来
“油桶上的冰是哪儿来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谈论开了。芮芮说:“天上下雨了,雨落在油桶上,就冻起来了。”辰辰说:“可是没有冰箱,怎么会冻起来了?”皓皓说:“晚上很冷,就像冰箱里一样,所以水就被冻起来了。”
冰是哪儿来的?我们除了在冰箱里见过冰,还在哪里见过冰呢?带着疑问,孩子们一起设计了调查表“我们在哪里见过冰”。在周末回到家以后,孩子们有的通过询问爷爷奶奶,有的请求爸爸妈妈查阅图书、上网查询,搜集“冰”的资料,了解冰的形成。
周一的时候,孩子们带着答案兴奋地回到了幼儿园。小雅说:“爷爷告诉我,这几天天气很冷,晚上的温度更低,水在屋外冻成了冰。”玥玥说:“奶奶和我说,现在温度还不是很低,以前最冷的时候,连河水都冻起来了,鸭子的脚都被冻在了冰上。”芮芮拿出一张图,说:“大家看,这是南极的冰山,南极很冷,有很多冰和雪。”小雅推了推眼镜,说:“我和妈妈在网上搜索冰,原来温度低于0℃的时候,水就会变成冰,你们看,这棵树上有很多的冰。”
孩子们互相介绍着自己的“新发现”:原来不只是冰箱里才有冰,当温度低于0℃的时候,水就变成了冰;当温度高于0℃时,冰块又融化成了水。
2.冰上趣味多
孩子们拿出搜集到的照片,睿睿说:“你们瞧,这个人在滑冰。他脚上穿的这双鞋子下面有冰刀,就是借助这个冰刀,他能在冰上快速地滑动。”小瑞说:“这是用冰块做的大象,用了很多很多的冰块哦!”明明说:“这些企鹅也是用冰块做的,我还会模仿企鹅走路呢!”萱萱说:“我爸爸给我看了花样滑冰,就是在冰上跳舞,跳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看着栩栩如生的冰雕、美轮美奂的花样滑冰,孩子们的喝彩声、欢呼声响彻活动室——原来冰块有这么多玩法,孩子们跟着视频即兴舞起,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创作能力、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
3.萌娃玩冰之冰花
欣欣带来了“冰”!消息一出,孩子们纷纷围过来观看,只见欣欣慢条斯理地向大家介绍制作过程:“在杯子里加入水,再放上自己最喜欢的花,放入冰箱冷冻室中,第二天打开冰箱,一朵冰花就做好了。”“这么简单!晚上回家,我也要做一朵冰花。”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制作成果,相互介绍、欣赏。
辰辰拿起冰花说:“我在里面放了一颗椰子树。”萱萱小心地托着冰花说:“哎呀,好凉啊,我放了一朵美丽的玫瑰花,你闻闻,还很香呢!”多多挑着眉头说:“我放了自己喜欢的玩具枪。”
小兴轻声问:“冰花放在哪儿呢?” 小宇提议说:“我们把它挂到大树上去吧!”皓皓拍手称赞说:“好啊好啊!这样大班的哥哥姐姐也可以一起欣赏这些冰花。”
说干就干,孩子们拿着冰花来到紫藤树边。小钰蹲下身子,将冰花挂上去,又拉了拉绳子,说:“挺结实,挂在这里真好看。”芮芮挂好自己的冰花,又转身帮小宇挂上,两人看着冰花,开心地笑了。萱萱皱着眉头说:“哎呀!怎么不好挂呀?”洋洋说:“来,我来帮你挂。”说着,洋洋站上椅子,帮萱萱成功地挂上了冰花。
孩子们抬头感叹道:“好漂亮呀!”“真美呀!”有孩子刚伸出手又很快缩回来:“嘿嘿,好冷啊!”风儿吹过,紫藤树上的冰花轻轻地摇曳着,在阳光下更显晶莹剔透,成了幼儿园里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晨间游戏时,有孩子偶然间发现油桶上结冰了;于是,“冰从哪儿来”“我们在哪儿见过冰”“冰可以用来干嘛”等一个个问题应运而生;带着问题,孩子们通过查阅图书、询问爷爷奶奶、请爸爸妈妈上网搜索资料,并通过图片、视频向同伴们讲述冰的形成、冰上的趣味运动;孩子们了解到:当温度低于0℃的时候,水就会变成冰;人们不仅可以用冰块做出形态各异、美丽壮观的冰雕,还能在冰上赛跑、舞蹈——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冰的热情分外高涨,他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的发现,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也在悄然提升。
用水和自己喜欢的物品混合在一起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做成美丽的“冰花”,制作方法虽简单,但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在展示自己制作的冰花时,孩子们通过商量、讨论、合作,成功地将冰花挂在幼儿园极具特色的紫藤树上,使各自的合作能力和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锻炼。孩子们在探索、制作过程中通过观察、触摸、交流、讨论,将小脑袋中对于“冰”的疑问一一解答,与大自然来了个亲密接触,对冬天的季节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体验。
在此次探索“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幼儿对“冰”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绘声绘色的介绍、认真专注的倾听、欢乐洋溢的表达都是自发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静下心来观察幼儿,解读幼儿的行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追随着幼儿的脚步和幼儿一起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