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1-03-17 05:58孙东瑾肖莉玲汪香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重排鳞状乳头状

焦 娟,孙东瑾,肖莉玲,汪香玉,刘 霞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DSVPT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一种罕见特殊类型,1985年由Viekery等首次报道,仅占PTC的0.7%~6.6%[1]。这一罕见亚型好发于20~30岁年轻女性,多以甲状腺弥漫增大(单侧或双侧)为首发症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率及远处转移率更高,DSVPTC较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onvention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CPTC)更具侵袭性。DSVPTC因弥漫性增大,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极易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因此亟需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DS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表型等,并对其进行分子检测,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例DSVPTC。患者女性,34岁,发现颈前区肿大2个月,于2020年3月29日入院。B超示甲状腺左侧叶上极可见一大小18 mm×10 mm的稍高回声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内可见散在细小强回声光斑,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入院检测甲状腺功能及降钙素均正常,患者既往有甲亢病史5年,规律药物治疗。患者行左侧甲状腺全切+淋巴结活检术。

1.2 方法手术切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HE染色,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罗氏公司BenchMark XT全自动免疫组化仪,TTF-1、CK19、Syn、p40、CD56、D2-40一抗均使用单克隆抗体,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PCR技术检测KRAS、NRAS及BRAF基因,用DNA提取试剂盒(厦门艾德生物公司)提取肿瘤细胞中的DNA,通过人类KRAS突变检测试剂盒、人类NRAS突变检测试剂盒及人类BRAF V600E突变检测试剂盒(厦门艾德生物公司)的荧光定量PCR实验得到突变孔(FAM)信号或内控孔(HEX)信号的Ct值,根据Ct值判读KRAS、NRAS及BRAF基因是否突变。运用Sanger测序法检测TERT启动子基因突变,使用ABI 3500Dx基因分析仪进行分析。FISH检测所用RET基因断裂探针购自广州安必平公司,实验步骤和判读标准均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眼观术后送检灰红色组织1块,大小4.5 cm×2.5 cm×2 cm,切面灰白色,质韧,未见明显结节。

2.2 镜检低倍镜下甲状腺组织结构破坏,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背景下可见部分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具有CPTC核特征:细胞核增大、核拉长、拥挤,呈磨玻璃样,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并可见砂砾体及钙化,局灶可见鳞状上皮化生(图1A、B)。送检六区淋巴结,查见淋巴结7枚,3枚见癌转移。

2.3 免疫表型与CPTC相似,DSVPTC肿瘤细胞TTF-1(图1C)及CK19(图1D)弥漫阳性,CD56阴性,鳞状化生的肿瘤细胞p40阳性(图1E),Syn阴性,疑似癌栓的裂隙D2-40阳性(图1F)。

2.4 基因检测PCR结果显示KRAS、NRAS及BRAF均未检测到突变。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未检测到TERT启动子区突变(图2),RET基因断裂检测未检测到RET分离信号(图3)。

2.5 随访患者手术后未行其他辅助治疗,随访5个月,无复发转移。

3 讨论

P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位居第7位,在女性中高居第4位,甲状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一类肿瘤。外科手术、放射性碘及内分泌治疗能使大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但仍有约10%的患者表现为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2]。

DSVPTC是PTC的一种罕见亚型,WHO(2004)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病理及遗传学分类将其纳入PTC的亚型中,在陆续的报道中,尤其是影像学报道中,常常被误诊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因其多见于年轻女性,比CPTC侵袭性强,常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最常见于肺转移,因此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一项荟萃了732例DSVPTC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DSVPTC表现出比CPTC更具侵略性的临床病理行为(更高的血管侵袭率、更高的甲状腺外累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高复发风险),DSVPTC患者的总生存期较差[3]。

本例患者为年轻女性,颈前区肿大2个月入院,甲状腺功能正常,病理形态较为典型。结合文献报道[4-6],DSVPTC形态特点主要为以下几点:(1)多个不规则而粗短的微乳头形成,细胞核具有PTC核特征;(2)鳞状上皮化生灶;(3)大量砂砾体及钙化;(4)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5)明显的间质纤维化。由此可见鳞状上皮化生、砂砾体、间质广泛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浸润是DSVPTC重要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及诊断要点。其免疫表型与CPTC一致,鳞化的病灶也表达CK19,提示DSVPTC与CPTC的起源相同,均起源自甲状腺滤泡上皮[7]。病灶中可见多处脉管内癌栓,这也是DSVPTC易发生转移的原因。

图1 A.鳞状化生的肿瘤细胞呈不规则浸润性生长,间质纤维化;B.典型的乳头状癌核特征伴砂砾体,肿瘤周围淋巴滤泡形成;C.肿瘤细胞TTF-1弥漫阳性,SP法;D.肿瘤细胞CK19弥漫阳性,SP法;E.鳞状上皮化生区域p40阳性,SP法;F.疑似癌栓的裂隙D2-40阳性,SP法

图2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未检测到TERT启动子区突变

图3 FISH结果显示RET基因未检测到分离信号

甲状腺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与基因改变、信号转导通路及相关分子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目前已知的相关基因改变包括:BRAF突变、RAS突变、RET/PTC重排、PAX8/PPARγ重排、TRK重排、TP53突变、CTNNB1突变、PTEN突变,PIK3CA突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BRAF V600E基因突变,其在乳头状癌中的平均突变率约为45%,在低分化癌中突变率为24%,而在甲状腺滤泡状癌和髓样癌及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均未见BRAF V600E突变,表明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的发生密切相关。自2013年Liu等[8]初次报道PTC中TERT启动子突变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均一致地发现TERT启动子突变存在于甲状腺癌中,不存在于良性甲状腺肿瘤中,并且在侵袭性甲状腺癌中更常见。本例进行了包括BRAF、KRAS、NRAS、TERT及RET基因的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BRAF、KRAS、NRAS、TERT的突变,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尽管DSVPTC的侵袭性较强,但其分子表现BRAF、KRAS、NRAS、TERT均野生型。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证实PTC患者常发生RET/PTC基因重排,尤其在年轻患者和曾辐射暴露的患者中频发,并且RET基因重排的不同类型使得甲状腺肿瘤细胞有不同的表型特质[7]。本例中未检测到RET基因重排,而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仅在DSVPTC中检测到RET/PTC重排(4/8,50%),RAS基因突变和PAX8/PPARG重排多在甲状腺滤泡癌和PTC滤泡亚型中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则多在CPTC中检测到[9],受病例数限制有关RET基因与DSVPTC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究。基因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也显示DSVPTC无染色体异常变化,而CPTC发现1q21.1-q44存在重复变异,9q21.11-q34.13和22q11.21-q13.33存在缺失变异[10]。由此可见即使是同一类型不同亚型的甲状腺癌也存在一些差异,DSVPTC与CPTC的基因不同,多数BRAF、KRAS、NRAS、TERT为野生型,而有关RET/PTC基因重排还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DSVPTC是一组罕见的PTC亚型,好发于年轻女性,比CPTC侵袭性强,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及分子亚型表现。正确诊断和分型甲状腺癌,对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重排鳞状乳头状
肿瘤相关因子TSH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一种基于FPGA+DDR3的雷达数据高速重排方法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按大小快速实现数字重排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