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次仁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拉萨市 城关区,850000)
小儿肺炎对新生儿、婴幼儿的生存质量与生命安全均有显著影响,临床认为小儿肺炎多是由于病原体感染、误吸入羊水或其他异物造成的肺部炎症,患儿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厌食、烦躁不安、干咳、嗜睡、昏迷等。当前临床小儿肺炎以药物治疗为主,依靠抗生素药物降低患儿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并辅助以雾化吸入治疗祛除体内痰液。本次实验选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分组对比应用,旨在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肺炎患儿疾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观察样本均选择我院临床肺炎患儿群体,限制入院时间范围在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期间,随机抽取患儿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分组。实验组包括患儿50 例,男女比例为13:12,平均年龄(4.10±1.02)岁,平均病程为(3.01±2.87)d;实验组包括患儿50 例,男女比例为18:7,平均年龄(3.54±3.05)岁,平均病程为(4.21±1.98)d。患儿基线资料差异性无统计学特征(P>0.05)。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儿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为基础,开展优质护理。环境护理:空气中的灰尘或者微小颗粒都会引起肺炎患儿干咳,可能加重患儿病情,因此在住院患儿的病房内,要注意清洁与通风护理,提高空间内的空气质量。每天至少消毒2 次;勤更换日用品,一次性用品禁止重复使用。健康知识教育:结合患儿认知能力组织健康知识教育,年龄较小的患儿,则主要面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家属对患儿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配合护理能力。护理人员要示范护理操作,提高家属的护理技能,说明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纠正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的错误认知。雾化护理:对于痰液比较多或者缺乏自主排痰能力的患儿,可以安排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前和患儿家属说明雾化机使用方式和清洁方法。雾化吸入过程中,具备自主能力的患儿可以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自行雾化治疗,注意鼓励患儿,增加患儿治疗信心[1]。日常护理:患儿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护理人员需要和患儿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家属探望,减少患儿自主活动;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间隔4h 检查一次,及时测量患儿体温。观察患儿的呼吸状态,出现急促或者紊乱情况,应该第一时间处理;强化饮食管理,以防食物堵塞鼻腔或咽喉[2]。
护理前组间各项指标的对比结果不突出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价值(P<0.05)。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8.00%),研究结果比较显示统计学差异性(P<0.05)。
表2 两组患儿的疗效对比
导致小儿肺炎的原因多样化的,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认知能力低下、依从性不足,引发肺部炎症之后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并且肺部炎症对患儿产生的影响显著,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应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3]。
临床小儿肺炎治疗和护理依然以常规模式为主导,尤其是护理措施不细致、不及时,影响疾病治疗效果。优质护理模式强化基础护理措施以外,以患儿需求为中心,给患儿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面护理干预服务,针对病房环境、健康教育、日常生活等环节细化护理干预方案,帮助患儿和家属树立治疗信心,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问题。
综上可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小儿肺炎过程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建议推广使用该护理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