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
傅洪拓研究员介绍了养殖业的概况和优势,他表示,青虾养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在苏南地区开始养殖,据《中国渔业年鉴》,2018年全国养殖产量23.4 万吨。2018 年有青虾养殖产量统计的省(市)达23 个,主产地是华东地区的江苏、安徽和浙江,其中江苏产量11.5 万吨(占比49%),安徽产量4.9 万吨,浙江产量2.5 万吨。青虾经济价值高、养殖效益好,无论大虾(用于消费),还是中小虾(用于蟹塘套养、制作醉虾),均畅销且价格高。①销售顺畅、供不应求(以前中小虾不受欢迎,现在畅销且价格高)。②养殖成本较低、投资较少,容易起步,万一失败也损失小。③养殖周期短、见效快,一年可养两季。④上市时间灵活。青虾自然越冬,一年四季均可上市,没有集中上市的风险。⑤青虾病害较少。青虾虽有病害,但现在是疾病危害较轻的种类之一。从全国来看,青虾养殖年产值与鲤鱼等高产量品种相当或更高,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从华东地区来看,青虾养殖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水产主导品种之一。近年来,套养青虾对于河蟹养殖减亏增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对于青虾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傅洪拓研究员也做了详细介绍。一是良种规模化繁育能力不足,制约了良种应用的规模。①保种难度大,寿命仅1年左右,亲本无法重复使用。②个体小,难以控制混杂现象的发生。③个体抱卵少、育苗周期长、成活率低,但养殖放苗需求却高达3 万~10 万尾/亩。④1 千克青虾亲本所育虾苗可供应约2 亩池塘养殖用,而1 千克鲤鱼亲本繁殖可供应约35 亩池塘养殖。二是不适合长途运输。三是“秋繁”、自相残杀等导致青虾养殖单产较低,而不耐低氧、养殖管理难度大等则限制了养殖规模的扩展速度。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和养殖设施离现代渔业和标准化养殖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四是青虾营养学研究薄弱,缺少适合青虾需求的优质优价专用饲料,存在饲料质量参差不齐现象。五是青虾以鲜活消费为主,加工生产方面薄弱。六是青虾病害缺乏系统跟踪与研究,病害防控重视不够。目前出现较多的是黑鳃、黑斑、红壳、红点、蜕壳障碍等环境或细菌所致病害。
最后傅洪拓研究员介绍了青虾“太湖2号”绿色养殖技术。
池塘主养:一年可养两季,春季3-5 月和秋季7-11 月。春季养殖为2-3 月放春虾种(20 千克/亩左右),5-6月捕捞上市。秋季养殖为7月中下旬-8月上旬放虾苗,至次年春节捕捞上市。
青虾绿色养殖要点:①放养优良品种青虾“太湖2号”。②种植水草。池塘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草覆盖率占比25%~50%。③投喂优质饲料。要求饲料的配方科学、原料保障、生产合格。④晒塘。6 月-7 月上旬晒塘,要求塘底全面发白、干硬开裂,越干越好。⑤使用微生态制剂。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调控水质。⑥溶氧充足。推荐使用微孔增氧设备。⑦秋季捕捞。8月中下旬可使用普通的网目为1.2 厘米的“6 号”无结网地笼捕大留小,以降低虾密度、减少大虾损失。
河蟹塘套养青虾:不影响河蟹养殖,但增效显著。
春季放虾种:3 月放虾种(5~10 千克/亩),5-6 月捕捞上市;留塘部分大虾繁苗,用于下半年养殖。
夏季放虾苗:春季不放虾种,7月放虾苗(2万~3万尾/亩),采用地笼捕大留小、轮捕上市,最后干塘将虾捕光。
两次放虾:3月放春虾种,5-6月将虾全部捕光;7 月再放虾苗,采用地笼捕大留小、轮捕上市,最后干塘将虾捕光。
青虾的其他养殖模式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改进,如:①青虾与南美白对虾或罗氏沼虾套养、轮养;②青虾与沙塘鳢、鳜鱼、甲鱼等混养;③稻田养虾,上半年养青虾,下半年种稻、稻田环沟养殖青虾等。
蒋速飞副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新品种如何引种。原种为每年5 月中下旬的抱卵虾或7 月的虾苗,主要供应给种虾合作生产基地。种虾供应时间为每年元旦至3月中旬。一代苗供应时间为每年7 月1-20 日(主要针对河蟹池塘),二代苗为每年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
蒋速飞副研究员接着介绍了青虾养殖技术。
青虾饲料一般采用青虾“太湖2 号”专用饲料、南美白对虾饲料、罗氏沼虾饲料。投喂方式为全池均匀撒投,最好使用投料机。投饲率为3%~10%,阴天下雨时少喂,蜕壳高峰时少喂,一般以第2 天早上6 点吃完为准。特别提醒在冬季、早春也需定期投喂饲料。水质调控方面,水质要肥、活、嫩、爽,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不超标,溶氧5 毫克/升以上,透明度40~50 厘米。菌相、藻相要平衡,使有益菌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可大大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保持菌群的正平衡,有效防止疾病发生。要少用消毒剂和抗生素。捕捞时间一般为8 月中旬-翌年清明(前期考虑市场价格、捕大留小),要避开虾蜕壳高峰期和闷热天。越冬管理要注意水位、水体肥度、青苔防控、投饵管理等方面。
周国勤研究员指出了当前青虾养殖业面临的一些问题。青虾养殖放苗量大,亩放苗量少的为8 万~10 万尾,多的为15 万尾。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供应受生产规模限制,处于供不应求状况。育苗技术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育苗量一般为30 万~40 万尾/亩,较高水平的为70 万~80 万尾/亩。优质种苗短缺,亟待提高育苗水平和良种资源利用率。
对于青虾选择标准,周国勤研究员认为种虾选择要求肢体完整、体质健壮、反应灵敏、无病无伤。注意雌雄选留标准的差异,不要只偏重大个体,否则易出现雄虾多、雌虾少的问题。有条件的建议引进青虾“太湖2 号”良种,其规格大、产量高、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最佳引种时间为12月至翌年3月中旬。
对于育苗模式,周国勤研究员也做了详细介绍。育苗新模式有网箱育苗和环沟育苗。
网箱育苗:网箱直接放抱卵虾进行育苗,池塘面积一般控制在20 亩以内。将发育基本同步的抱卵虾投放网箱内,抱卵虾排幼时,虾苗直接从网眼游入池塘,种虾则留在网箱中。可以随时将种虾连同网箱移出池塘,种虾可以二次利用或上市销售。一般晴好天气10天左右抱卵虾排幼达80%以上,此时撤除网箱。由于抱卵虾排幼时间基本同步,出来的苗规格整齐,便于育苗期的管理。该模式既可以用以育苗,也可以直接养成,不同情况下只需调整抱卵虾投放量和网箱规格即可。
环沟直接放抱卵虾育苗:面积20 亩以上的池塘,采取环沟育苗方式。在成虾养殖池底部开挖环沟,环沟开口宽度4~5米、深度60厘米,面积约为池塘总面积的1/4。可以利用环沟集中育苗,也可以育苗后直接养成。育苗后期(虾苗1 厘米左右)在畦田上种植轮叶黑藻,出苗后开始加水漫过畦田,水位随着水草的生长逐渐加深,即进入常规成虾养殖阶段。环沟模式有4点好处。①无需配备专门育苗池塘。②环沟只占虾池面积的20%,可大大减少育苗初期水和肥的用量,使水质调控和育苗管理更加方便。③环沟育苗后直接养成时,后期通过逐步提高水位大大增加虾苗转底时期的栖息空间,减少了互相残杀现象,利于虾苗变态,提高了育苗效率,也减少了拉网运输环节引起的虾苗损失。④成虾养殖期较晚种植的水草不会因长势过猛而需要割草,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新模式的优势:一是抱卵虾使用量大大减少,网箱模式仅需0.5~2 千克/亩,环沟模式需2~2.5 千克/亩(传统模式5~8 千克/亩)。二是大幅提高苗种产量。两种新模式育苗产量都可达80 万尾/亩以上,相当于1 千克抱卵虾产出虾苗50万尾/亩,高于传统育苗模式。三是大大提高了良种利用效率,节约了良种资源和养殖成本。
邹宏海研究员主要从青虾的养殖模式方面进行介绍。由于青虾苗供应量不足,于是产生了“333”模式,即亩育苗量50 千克,规格8 000 尾/千克,育苗与养殖池面积比为1∶3 ;1/3 为毛塘,1/3为清放塘(直接放青虾),1/3为专池育苗。
以蟹为主的虾蟹混养模式关键措施:春季茬口放养扣蟹1 000只/亩左右、虾种15千克/亩。围网中暂养河蟹,伊乐藻、轮叶黑藻、黄丝草等水草覆盖率为50%;放养螺蛳,套养花白鲢、鳜鱼等。秋季茬口补放虾苗2万~5万尾/亩;以河蟹为主,养殖管理同一般虾蟹养殖。
虾蟹双主养模式关键措施:春季茬口放养虾种30 千克/亩、扣蟹800~1 000 只/亩。以春虾为主,养好春虾以保产量。以种植伊乐藻为主(轮叶黑藻不适宜),并放养螺蛳。秋季茬口补放虾苗5万~6万尾/亩,养殖管理同正常虾蟹养殖。
以虾为主的虾蟹混养模式关键措施:清塘两次,配置增氧机1 千瓦/亩。春季茬口放养虾种20千克/亩,套养扣蟹500只/亩。早期喂成虾颗粒料、虾苗粉料、河蟹料。进入育苗阶段要控草(慢杀),利于肥水,并控枝角类、桡足类。4 月中旬卖虾,6-7 月卖“六月黄”,7 月中旬出虾苗。秋季茬口补放春季育苗留塘苗6万~8万尾/亩。
虾草连作(青虾+轮叶黑藻)模式关键措施:青虾秋季放养,清放塘放养8 万~15 万尾/亩,大多春节前捕售结束。轮叶黑藻前期管理同一般养殖,中后期增加水草覆盖率50%。后期需肥水,以多出芽苞。3月要调水,水位在20~30厘米,促进水草萌芽;4-5 月卖草种(采用人工收割)。是否进行虾草连作,一般看草的情况而定。
虾虾连作(青虾+南美白对虾)模式关键措施:不养春虾,在秋季放养青虾。清放塘放养10 万~12 万尾/亩,配置增氧设备1 千瓦/亩(微孔增氧设备+水车式增氧机)。南美白对虾在5 月上旬引苗淡化(用薄膜围隔并逐步淡化),放养量为2 万~3 万尾/亩;7 月开始上市(捕大留小),直到10 月捕完。投喂南美白对虾料,蛋白质水平为42%。注意虾苗来源很重要,每年要换塘。
稻虾(青虾+水稻)共(连)作模式关键措施:稻田开挖环沟,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水稻苏南采用南粳5055、南粳46、苏中采用南粳9108、苏北采用徐稻9号,稻田不用药,不施肥。按稻田环沟面积计算,亩放10 万尾左右的青虾苗。除了共作模式,稻渔综合种养还可以考虑连作模式,如“早稻+秋季虾”“春季虾+晚稻”模式。
刘波研究员主要从饲料的研发及投喂技术上展开阐述。他认为,根据青虾实际吃食情况、天气情况、池塘环境条件灵活掌握投饲量。天气晴好、水温适宜时多投,气压低、阴雨天少投。水温低于10℃或高于32℃则控制投饲。傍晚至黎明为青虾摄食高峰期。青虾每昼夜有3个明显的摄食高峰区,分别为6:00-10:00、14:00-18:00、22:00-翌日2:00。每天投饲两次,8:00-9:00投全天的30%,18:00-19:00 投全天的70%。投饵采用沿池四周(浅水区)遍撒方式。
刘波研究员还介绍了停料和减料原则。①高温季节应控制投喂量。②青虾蜕壳期需减少投喂量。③青虾应激、捕捞前1 天应适当减料或停料。④青虾发生病害时要减料,拌EM 菌投喂。⑤大雨时停料。⑥阴天和小雨时减料。⑦急剧降温或升温时停料或减料。⑧水体有泡沫或异味时减料或停料。⑨调水、改底时应减料或停料。
刘波研究员认为一些养殖户习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药物原粉,这样做只会加重虾的肝脏负担,破坏虾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使虾产生抗药性。药物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有益菌,导致虾肠道内菌群失衡,虾更容易患肠道疾病。最好的做法是饲料中不加药物或适当添加益生菌。
张晓君研究员主要对青虾病害防控技术展开介绍。①养水是预防青虾疾病的关键措施。定期泼洒益生菌和绿藻类产品,保持水质的稳定。养殖中后期,由于虾的排泄物、残饵的积累,水中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可能大量产生,影响虾的生长。要每隔15~20 天消毒1次,定期施用芽孢杆菌、EM菌、光合细菌等以调节水质。②定期物理清淤、晒塘和消毒。6 月-7月上旬晒塘,要求塘底全面发白、干硬开裂,越干越好。定期化学解毒,以实现底质环境优良的目标。③种植水草,如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草占池塘面积的25%~50%。④选择优质苗种如青虾“太湖2 号”,放养密度要合适。⑤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全价配合饲料,不用霉烂变质的饲料,并随时清除塘中残饵。⑥生产操作中尽量减少虾体损伤情况出现。⑦要保证水体溶氧充足。
对于青虾疾病,一般用配合饲料拌有效药投喂,5~7 天为1 个疗程,连续使用2~3 个疗程。对于常用抗菌药物,张晓君研究员也做了详细介绍。①大蒜素有促生长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消化道细菌感染疾病。一般每40 千克饲料用大蒜素200~500 克。②氟苯尼考为广谱抗菌药,一般每40 千克饲料用100~300 克。③恩诺沙星为广谱抗菌药,一般每40 千克饲料用100~300 克。建议使用前对药物进行筛选,要选择有效的药物。
杨智景博士对稻-青虾综合种养模式给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在泰州地区,水稻南粳9108、淮稻5 号、苏垦118 是比较好的适宜稻田种养品种。二是利用提水压草,配合放养幼鹅,以控制稻田内杂草生长,减少人工除草费用支出。三是施用有机肥的同时,注重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这两个阶段提前使用化肥追肥。四是铺设底增氧设备,提高水体溶氧,以满足青虾生长需要。
丁志丽副教授介绍了铅、镉对青虾的毒害作用以及如何进行营养调控。
一是水体慢性铅胁迫降低了青虾的生长性能,增加了肌肉中铅的积累;水体慢性铅胁迫降低了肝胰腺硫氧还蛋白和热应激蛋白系统基因表达;水体高浓度的铅慢性胁迫破坏青虾的肠道结构;青虾肠道内存在不受水体铅慢性胁迫干扰的核心微生物门类;水体高浓度的铅胁迫会产生丰度显著性差异的菌群,与维持正常代谢相关的有益菌群丰度减少,与污染物降解和机体免疫调节相关的菌群丰度增加;饲料中的铅降低了青虾的生长性能,引起了氧化应激,损害了虾肝胰腺结构。牛磺酸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铅的氧化应激,但未改善肝脏的组织结构。
二是水体慢性镉胁迫对青虾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虾的存活率;水体高浓度的慢性镉胁迫破坏青虾的肠道结构;青虾肠道内存在不受水体镉慢性胁迫干扰的核心微生物门类,水体高浓度的慢性镉胁迫会产生丰度显著性差异的菌群;饲料中的镉可降低青虾抗氧化性能、免疫性能,使肠道组织结构受损。饲料中添加硫辛酸,对镉的毒害作用有一定的缓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