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叙事性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2021-03-17 15:29徐洁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卖炭翁课本剧手法

徐洁

摘 要:编演课本剧是语文教学实践中极有意义的一种尝试,如果能够用得恰到好处,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编演课本剧 语言实践 思维发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37

任何一种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果能够立足学情,实现教学的核心价值,克服解读提问式的惯性教学,那么这种语言习练形式就可以为我们所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品味诗歌写法、语言的精彩之处,并借鉴于写作之中,是叙事性古诗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如若脱离诗歌情境机械地灌输知识,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创编课本剧要求体现剧本的三个特点: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借舞台说明烘托人物性格;在有限的时空反映尖锐的矛盾冲突。课本剧本身的特点为达成叙事性古诗的教学任务提供了有效的便利。

课本剧以戏剧语言塑造人物性格、表达文章主题。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不出声的语言是朦胧无序的思想。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才能将七零八落的思想变作条分缕析的思想。创作课本剧,就是练习语言表达,练习思想。想象创编、角色演绎等语言训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诗人所描绘的社会现实产生了更真实的感受,助力学生在人物形象、诗歌手法、写作意图上获得更深入的认识,也使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可见,编演课本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还能借助语言再创作品,体会作者如何精心设计、有条有理地表达思想主张。从而实现叙事性古诗教学的多重任务,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本文以教学《卖炭翁》为例,说说课本剧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从文学主张切入,引发学生的初步思考

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就是说,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出示此文学主张之后,可以抓住核心问题请学生思考:《卖炭翁》一诗是否体现了这一理念,诗人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能够达到怎样的艺术表达效果?

课文注释中提到,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诗人写的“苦”,究竟是什么“苦”,写卖炭翁之苦意欲何为,有什么写作意图。只有引领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读课文,才能真正读懂故事的尖锐矛盾之所在、社会问题的症结之所在。白居易不只是要向我们表达对卖炭翁悲剧命运的同情,他更希望通过卖炭翁的故事,反映中唐以后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宫市”制度的掠夺性是导致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一般来说,各类文学作品都会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作为戏剧的一种,课本剧同样要求表现社会现实中的尖锐冲突,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方是编演剧本的重头戏,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能在创编、演读课本剧的时候抓住故事的矛盾冲突,自然能够纲举目张,实现古诗的教学价值: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

二、抓住文本语言,概说诗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初中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为此,确定这首诗的教学目标是:一、掌握文言,理解诗歌的内容。二、紧扣关键句,抓住关键矛盾,在创编课本剧的过程中感受人物形象、领会艺术手法、体会文本主旨。

目标一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

第一,通过借助注释、工具书,随文读诗,解字会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请学生说说关键词句的意思。

第二,概述詩意。在自由说诗歌大意的过程中,不断纠正、完善表达。补词成句,学会理清诗歌脉络、归纳诗歌内容。这首诗讲述了卖炭翁伐薪烧炭、碾冰运炭,最后却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蛮横夺炭的故事。

第三,共同分析总结如何归纳诗歌大意。通过语言训练把握学习语文的规律,从个别到共性,从现象到本质,举一反三,逐步掌握会诗意、解诗情、赏诗韵的方法。

三、撰写课本剧,探究诗歌手法

借课本剧的创编,把握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在编写课本剧的过程中,借助对诗歌的丰富、补白,还原、再创诗歌情境,更深入地感受诗中的艺术形象。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核心“苦”,理解诗人反映的社会现实。在撰写课本剧的过程中,领会诗人的创作手段:诗人是怎样表现卖炭翁悲剧命运的?这种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考虑到初中生对课本剧的编写要求不甚了解,可以先给出“不完整”的剧本,再由学生补写剧本中的人物语言、舞台说明,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明晰课本剧的编写流程。

具体习练步骤如下所示:

1.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活动一:根据给出的诗句,完成卖炭翁祈求上天的自述。

第一幕:衣单求寒

卖炭翁:(紧了紧身上的衣衫。双手合掌,念念有词)老天保佑啊,请在今晚下一场大雪吧!那样我就可以把炭卖个好价钱了。您可怜可怜我,否则我的生活就没指望了!

活动二: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卖炭翁的生活处境:贫穷悲苦。

活动三:分析诗句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通过一问一答我们可以看出,卖炭是卖炭翁唯一的生活来源,卖不出好价钱,就会衣食堪忧、失去活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一个反常、矛盾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卖炭翁处境艰难,买衣食的心情迫切。如果天气一暖,他的炭就不值钱了。学生通过对卖炭翁心理活动的描写,对卖炭翁的社会地位、悲苦的身世有了更加清晰明朗的认识,也更易于领会身上“衣正单”与“愿天寒”这一极不合理的鲜明对比,举重若轻地再现了卖炭翁生活处境的贫寒困顿。

2.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活动一:完成此幕中相关语言、情境的描写。

【第二幕】碾冰运炭

(天亮,下雪)

(卖炭翁醒来,推开门看到一尺厚的大雪,无比欣喜)

卖炭翁:(笑逐颜开)老天有眼啊,下了一场大雪!我的炭也该卖个好价钱了吧!

(卖炭翁驾着炭车走在冰雪覆盖的大路上,老牛拖着沉重的炭车,踏着厚厚的积雪,举步维艰,车轮驶过之处,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车轮印迹。)

卖炭翁:(对着老牛说)老伙计,咱们走快点,得早点赶到集市上去卖炭了。

(突然,炭车的轮子陷进了坑坑洼洼的雪地里。)

卖炭翁:(赶紧下车,咬紧牙关帮着老牛推车,又大声吆喝)老伙计,加把劲啊,等咱卖了炭,回去我犒劳你!咱们要赶上今天的早市,炭才能卖个好价钱!

(冰路高低不平,炭车颠簸着,木炭摇晃着,老汉的手抖抖索索地握着缰绳,一路上行程艰难……)

活动二:分析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句运用了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运炭的艰辛不易。在冰天雪地之中,在一尺雪的路途上,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碾冰,艰辛曲折可想而知,学生在完成相关人物语言、情境描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对卖炭翁的运炭之艰巨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3.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活动一:完成此幕中卖炭翁与宫使的情景描写、对话描写。

【第三幕】宫使夺炭

太阳已经升到很高,老翁终于赶到了集市的南门外。此时的集市尚未开放,老翁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地靠着炭车休息,那头老牛也体力不支地趴在泥中了。远处,两个穿着锦衣绸缎、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向集市疾驰而来。

黄衣使者:(趾高气扬地瞟了一眼老人的炭车,高举一卷文书,大声喝道)老头,皇上有旨,宫廷采购,命你速速随我把这车炭拉去皇宮。

卖炭翁:(这一声喝令犹如晴天霹雳,他心急如焚地大声呼喊)官爷,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啊!你们上回就抢走了我一车炭,这可是我的口粮啊。

白衣使者:(挥动鞭子,狠狠地抽在牛背上,吼道)少废话,立刻跟我们走!

卖炭翁:(躬身作揖,苦苦哀求)官爷,你们行行好,我就指着这一车炭活命了!

黄衣使者:(不耐烦地,怒喝)老东西,少啰嗦,耽误了咱的公差,就要了你的老命。

白衣使者:(鞭打吆喝着牛,调转车头朝皇宫方向拉去)驾!识相点,赶紧跟上,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卖炭翁:(无可奈何,悲愤欲绝地哽咽道)天理何在?天理何在啊?我的一千斤炭啊!

送完炭,卖炭翁牵着牛从皇宫出来。牛车空荡荡的,只留下半匹红纱一丈绫挂在牛角上。此刻,牛更困了,人更饥了。

卖炭翁:(老泪纵横,自言自语)这日子还让人怎么活啊?

活动二:分析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骄横无礼;“宫使驱将惜不得”,借心理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无可奈何。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运用了对比手法,揭示了宫市掠夺的残酷,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不易。

第三幕的编写,是课本剧中矛盾冲突的重头戏,诗人前文叙述的烧炭之苦、运炭之苦皆是为下文的夺炭之苦做铺垫。只有对诗人的手法运用、谋篇布局的用意了然于心,才能拟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感受到鲜明的对比所产生的悲剧效果。卖炭翁与宫使的身份、境遇是何等悬殊,卖炭翁烧炭辛苦、运炭艰苦,这些都可以承受,而对于他来说,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活的艰辛劳苦,而是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一场霸道蛮横的剥夺,导致他一无所有,失去了生存的希望。相反地,宫使却未费吹灰之力就轻而易举地夺得了一千斤炭。经过了一番设身处地的想象与创编,学生才会对诗歌的创作手法、对宫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宫市制度的掠夺本质是卖炭翁乃至劳动人民悲剧命运的源头。

四、演读课本剧,体悟诗人写作意图

学生按照不同的角色演读编写的课本剧,师生共同点评撰写的内容是否合情合理。借助演读,启示学生想象诗歌的具体情境,达到三种教学预设:

其一,在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白描手法的艺术效果。虽然诗人对宫使的蛮横粗暴未置一言,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宫市制度的揭示与谴责、对卖炭翁悲剧命运的同情。

其二,评价交流课本剧的撰写,以点带面地引导学生领会,如何准确地运用语言演绎人物形象。只有赋予了角色贴切的对白,才能细腻、逼真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强烈地感染读者的目的。

其三,总结讽喻诗的叙事特点,通过对比、描写的手法达到讽喻的目的:劝谏当权者重视民生疾苦。

故事围绕着“炭”展开,借伐薪烧炭的辛苦、碾冰运炭的艰苦表现卖炭翁的贫穷悲苦、艰辛不易;借宫使耀武扬威、轻而易举地夺炭表现宫使的骄横霸道、巧取豪夺。由此揭示宫市的掠夺本质,理解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运用课本剧的基础上,启示学生思考诗人的写作意图:一苦,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苦,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诗人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着眼课本剧在叙事性古诗教学中的运用,不是花样翻新、浅尝辄止的标新立异,而是核心素养之下的语言学用教学。整个课堂立足于三方面的语言训练:一、读懂诗意的概说训练;二、把握人物形象的语言训练;三、分析手法效果的语言训练。综上所述,在叙事性古诗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课本剧,不止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提高了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王敏《在想象中发展言语思维》,《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0年第7期。

3342501908232

猜你喜欢
卖炭翁课本剧手法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层递手法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卖炭翁
七步洗手法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丫头坪的卖炭翁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