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杰
摘 要:我国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对于今天人们仍旧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文化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培养其逻辑思维,对于人们在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教育,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其中的内涵。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人文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30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首要前提,没有好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语文知识对于学生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小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的理解并不像大人一样清晰,他们的学习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会存在着较大困难。除此之外,当前社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有诸多碎片化的知识冲进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掌握了片面的内容,这对于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当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重视起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背景
每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在不断发展进程中积累下来的,体现出鲜明的历史性,我国传统文化因为在发展过程中从未中断,因此更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随着当前世界各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内的联系增多,很多年轻人认为西方文化更具有吸引力,从而导致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淡忘,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外来文化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而去崇拜外国的明星,喜欢外国的美食,过一些外国的节日,甚至会嘲笑喜欢传统服饰、传统戏曲的人审美落后,殊不知我国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最经典、最具有魅力的,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如何让更多人们认识到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对于时代发展的重要性,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其要帮助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运用于小学语文的重要价值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对于今天的教育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等内容,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广阔,能够打破以往教育理念的束缚,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语文素养,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知识都更具有趣味性和新鲜感,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当前教学目标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和改变,人们不再仅仅关注学生能否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习的思维能力,以及语文素养是否能够得到提升,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度是否高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探索的心理,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探索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内容,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语文课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作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方法以及更多的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语言的魅力,以及作者写作风格的特点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阅读内容,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注重文章中体现的人文精神,这时就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通过对传统文化故事的阅读,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理念,让学生在充满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文字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所谓的经典名著都是经过一代代人检验所确定的真理,这些名著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让学生通过书籍中的文字以及插图深切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书籍中发现本民族的优秀特色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怀。
2.利用古诗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体形式,是我国古人进行思想表述的重要载体。优秀的古诗词,它们不仅具有语言精炼的特点,在意境上更是具有其他文体所不能表现的美感。例如,人们从小便学会背诵的《悯农》这首诗,短短几行诗便表现出了农民耕种粮食的不易,教会学生珍惜粮食。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学生宣传保护环境的理念,让学生了解到其周围环境对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热爱环境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此外,学生在学习经典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了解作者所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对古诗的背景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
1.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在上课前的5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演讲或者是科普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讲座,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积累的知识内容,当所有同学都演讲完成后,教师可以评选出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在每周抽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讲一些民族传统文化,这些内容可以包括寓言故事、古代的名人事迹,或者是不同地区的风俗和名胜古迹等,也可以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比如猜灯谜等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愉悦,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主动性,从而可以很好地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成长。
2.开展“经典国学”诵读等相关活动
人们熟知的《论语》中有很多内容,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还有《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等,《弟子规》和《千字文》中也有很多适合小学生朗读的经典内容,这些国学经典都是比较工整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朗朗上口,这对于学生的记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小学生通过阅读和背诵这些国学经典既能够丰富自身的精神内涵,同时还可以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幫助,通过对这些经典的学习,可以掌握更多的人生哲理,促进自身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学系统地学习这些国学经典,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背诵时间,如晨读时专门留几分钟进行经典阅读,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3.探究家乡的本土文化,继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由每个地区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共同组成的,这些传统文化其实就在人们身边,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探讨家乡本土文化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等相关实践活动,通过设置不同的文化课题,让小学生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中感受身边的传统文化,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家乡文化等故事,让小学生寻找家乡的名人事迹,以及家乡相关的古诗词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探讨家乡的风俗习惯,以及本地区所特有的节日和生活方式。通过一系列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更加深刻地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内涵,这有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和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激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这对于小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这不仅仅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自身对于促进小学语文中传统文化教学渗透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给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借鉴,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梅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6期。
[2] 高一刚、石以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华夏教师》2019年第13期。
[3] 安萍芳《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0期。
[4] 周玉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与策略探究》,《学周刊》2018年第29期。
[5] 李亚如《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西南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340050190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