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苏英
摘 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这一内容也是我们教育的宝贵资源。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其间,并和课程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有效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形成极为理想之效果。幼儿园教师应该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注重幼儿节日体验、营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理解传统节日文化、构建家园活动平台,健全传统文化课程和搭建传统文化互动平台,拓展节日活动意义的传承方式和推广传统节日文化,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幼儿园 课程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中应当让幼儿感受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通过让幼儿参与各类节庆活动,感受喜庆的节日气氛,从中学会礼貌待人、团结友爱和诚实好问。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教育价值,一般体现在节日的风俗习惯与节庆活动之中。在幼儿园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课程中,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因此,所选用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需要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需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且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结合亲身体验、重视创新、传承文化、快乐参与的指导理念,更好地引领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一、挖掘传统节日文化蕴含,注重幼儿节日体验
传统节日文化主要体现在风俗习惯与节庆活动方面,与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礼仪礼节、饮食习惯等密切关联,表现在吃、穿、住、行、游和娱乐等各个方面。我国的传统节日是遵循传统的一年中的时间结构,遵循独特的地形、不同的民俗、不同的农业生产和生活规律而生成的普通节日。因此,我国传统节日活动所能选择的风格,一般与季节的变化有关。幼儿园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选择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节日,比如可以选择春节、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对具体的区域来说,可以根据当地生产生活的节奏和民俗文化的现状,选择合适的传统节日。在创设与实施活动时,应当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突出体验化、生活化与趣味性等。
例如,作为我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春節,其影响范围遍及全国,以及影响到周边的韩国、越南等国家,春节集中展现了不同形式的风俗习惯,比如在吃的方面,大年三十全家要吃团圆饭,初一那天北方要吃饺子、南方要吃汤圆和年糕。所以,教师可以开展“我们一起过新年”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一起和家长收集与整理关于春节的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一起创作新年主题的墙饰和区角,一起学习写春联、贴福字和挂灯笼等。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效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对课程内容更多方面的探索,应当弘扬中华文化节日特色,将主题教育深入人心,提高幼儿对传统教育的理解。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扮演向导的角色,帮助幼儿提高对节日文化的认识。如在重阳节的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中,教师可预先安排幼儿收集一些关于重阳节的素材,更加深入地感知重阳节的意义。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在重阳节宣传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并教育幼儿尊老的美德。这样的教育模式从文化的探索延伸到传统文化的展示。这种文化教育的手段,成为教师遵守幼儿教育规律,协助幼儿学习特定内容,提高文化教育效果,适度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正确教育手段。
二、营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健全传统文化课程
与简单的指责和持续不断的传播不同,深厚的传统节日氛围,如一阵轻风细雨,能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悄然渗入幼儿的心中。如中秋节,教师可将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在班级集体微信群里分享。这种古诗词呈现的形式可以是“微视频”,也可以按照教师的朗读方式呈现,还可以按照幼儿的表演方式呈现,营造出一个多姿多彩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中秋节日气氛。此外,为了更好地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教师可精心策划一些内容丰富的亲子互动,紧紧围绕“中秋”,如亲子阅读中秋故事、亲子中秋古诗游、亲子游、中秋月饼、本地特色风俗主题活动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学习氛围,让幼儿在耳畔和眼前不断地追随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优秀文化。因此,当中华传统节日到来时,幼儿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环境对于个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会塑造出不同的个人。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资源,营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创设适合幼儿认知、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环境。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园的现实状况、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及地方民俗特色等,健全传统文化课程。
例如,在营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方面,幼儿、教师可以运用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材料,创作一些剪纸、书写一些对联、制作一些食物等,以便布置节日文化氛围之用。在教室的墙壁、宣传栏与走廊上,可以张贴“传统节日知多少”“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节日的美食”等宣传画。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兴趣的幼儿,一起学习传统节日美食的制作,比如做月饼、包粽子等。对于健全传统文化课程,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合作,结合在互联网上搜集到的资料与相关图书,组织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以及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
教师应当认识到营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健全传统文化课程与实践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对于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以及发挥幼儿家长的力量,实施家、校合作,在教师、幼儿与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可以更好地营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提高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理解传统节日文化,构建家园活动平台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章第二十五条强调,文化教育要融入主题活动,文化教育内容要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幼儿园作为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幼儿每天在幼儿园里成群结队地学习、游戏、生活,幼儿园的文化教育环境自然对幼儿有影响。如果幼儿在传统节日的深厚学习氛围中,耳濡目染,自然会对传统节日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高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意义更为重大。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习有关清明节的古诗和故事,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然后将诗歌贴在主题墙上,方便幼儿的自我学习。在幼儿园管理中,教师和幼儿园都起着关键作用,同样,父母也有非常重要的義务。简单地把幼儿的文化教育交给幼儿园和教师,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在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中,幼儿在家中和父母身边会比在幼儿园接触更多的文化习俗。基于自然季节的传统节日活动和基于日常生活的历史人文活动,教师要积极亲身体验,体验传统节日文化和地方文化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正确引导幼儿在不经意间参与主题活动。
四、搭建传统文化互动平台,拓展节日活动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搭建传统文化互动平台,一般分为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线上平台主要是运用微信平台或者教学软件搭建,在线上一起交流、探讨与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线下平台一般是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幼儿与家长一起参与各类节庆活动,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还应当通过教育与指导,拓展节日活动的意义,结合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例如,在线上互动平台中,教师向幼儿家长推送微视频,主要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相关的历史知识与神话传说故事,让家长指导幼儿观看,在幼儿观看之后需要说一说主要内容和想到了什么,并拍下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里。在线下互动平台中,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亲子活动,在不同节日开展不同的亲子活动。比如,端午节时开展包粽子比赛,中秋节时开展做月饼比赛,重阳节时带领幼儿一起去敬老院敬老,给幼儿讲述节日的文化内涵,启发幼儿孝亲敬老的意识。
对于搭建传统文化互动平台,教师应当搭建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混合式平台,在不同的平台上组织开展不同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与幼儿家长一起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可以更好地拓展节日活动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活动中有效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意义重大,学前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前阶段,我们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运用传统节日文化这一幼儿教育的宝贵资源,让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幼儿园的活动植根幼儿幼小的心田。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重视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结合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根据幼儿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与幼儿家长一起挖掘资源与创设各类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活动,进而更好地培养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丽华《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19期。
[2] 卢妙珠《浅析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实践》,《教育界》2021年第21期。
[3] 陆姣《挖掘节日文化,弘扬传统内涵——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策略》,《启迪与智慧》2021年第1期。
[4] 陈丽琳《挖掘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内涵,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落地》,《内蒙古教育》2020年第36期。
374450190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