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青
摘 要: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艺术价值。如何传承我国的书法艺术,让学生写出一手美观、整洁的汉字,就成了中学美术教师的重任,而把硬笔书法融入乡村中学校园,不仅可以提高乡村中学生对美好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书写能力,更促进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硬笔书法 循序渐进 乡村中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19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追根溯源,书法源于中国,而其中的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观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网络时代,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随着智能化的普及,年轻一代借助电脑和手机输入打字,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为写不好字找到了理由,他们对书法与汉字书写的脉络一无所知,汉字的书写性正在逐渐减弱和丧失。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握笔方法都没有掌握,更有甚者连写字的笔画都是靠画出来的,大多数中学生已经不懂得用毛笔写字,而用硬笔书写出来的汉字已经完全谈不上美观。所以,对我国青少年进行书法艺术的传承培养已经迫在眉睫。
硬笔书法练习是脑部思维和感官协调能力的一种锻炼,是脑、眼、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能写一手好字,既可以让自己的字具备一种美好的艺术性,又能让阅读者在观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在国家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硬笔书法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它的地位不容忽视,汉字书写不能也不应该消失。学校开展硬笔书法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学生书写的美观性,使中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既然硬笔书法教学是必要的、可行的,那么在乡村中学应该怎样开展硬笔书法教学呢?
一、培养兴趣,激发动力
练字是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做这件事需要耐心、定力和毅力。学生练字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依靠各自的实践体验逐步形成,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情感而形成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练字的动机。否则,马虎应付、出工不出力的练字,会使字体结构松散,笔画容易浮滑,难以取得成效,这样又会反过来会影响写字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乡村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该如何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呢?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营造氛围,激发练字兴趣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练字氛围,我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在每周一、三、五的下午两点到两点十五分设置了十五分钟的硬笔书法时间——美育时光。在美育时光时间段,全校学生根据老师设置好的内容进行硬笔书法的练习,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养成了在固定的时间练字的习惯。在美育时光硬笔书法课的时间,美术科组的教师会分组进行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写得好的作品会进行表扬肯定,对个别存在的问题会单独指出辅导。如此一来,学生们慢慢地就融入了练习硬笔书法的氛围中,并且越来越认真对待书法练习,从而带动更多学生的练字兴趣。
2.利用展览,提高练字兴趣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把收集到的写得好的或是有进步的学生书法作品在学校展厅进行展示,这样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另外,我还会把这些优秀的作品在美育时光时间段内通过教室的多媒体平台在各班播放展示。这些举措让学生之间产生了你追我赶的练字劲头,对学生练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参加比赛,增强练字兴趣
在国家如此重视学生书写教育的前提下,从国家到地方,每学期都会举办各级各类的硬笔书法比赛,我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投稿参加比赛,不少学生都获得了很好的好名次,学校也利用全校师生早会的时间为这些同学颁发奖状。这些举措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硬笔书法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科学施教
在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汉字书写的要求:规范、端正、整洁,并有一定的速度。想写好硬笔字,我们只有按照科学的方法向前走,才能走得远、走得稳。学生学写硬笔书法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普遍原则,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有“序”可循的过程。在硬笔书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基本的教学原则:
1.重视基础原则
笔画是所有汉字的基础也是汉字的最小单位,独体字由笔画组合而成,然后笔画和独体字组成了部首,最后再由部首组成了合体字。这个就是汉字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学生在练习硬笔书法的时候,就应该遵循汉字的循序演变由笔画开始练习。但是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只是单纯的练笔画,很容易就会出现厌倦感,进而会对练字失去兴趣,所以,在练习笔画的同时,要把笔画融入不同结构的字中,让学生感受相同的笔画在不同结构的字中有不同的写法,这样操作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在练字的过程中才不会枯燥无味。
2.循序渐进原则
在练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贪多贪快,每次练字的数量不要太多,设置的内容要保证其连贯性,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教授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错误普遍出现的时候,就要及时进行解决问题。例如,在美育时光的时候,教师巡查发现七年级学生在写“口”字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学往往会把它写成一个正方形,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马上录制视频,在讲解分析了“口”字在书写的时候会呈现出上大下小梯形的形状,并在下一次美育时光的时候,在七年级各班的多媒体平台进行视频播放,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再给出三个带口字形的文字,如“中”“甲”“由”,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硬笔字。
3.规矩练字原则
练字要合乎法度,做到从规矩入,从规矩出。在学生练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做到“认真”“静心”。认真指的是要观察字的结构、笔画的穿插避让,避免练的过程不认真写出来的字还是自己原来的字形,如此一来浪费了时间还达不到效果;静心指的是练的过程静下心来慢慢写,看着贴练字,意在笔先,写一个对照一个,每一个都比上一个好。
三、以临为主,心手并用
想练好字的首选方法是临摹字帖,这也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帖最好的方法是:读—临—背。首先是读帖。读帖是为后阶段铺路的,主要是在读的过程中观察字的形体结构、笔画位置、运笔特点、穿插避让,汉字由于在结构上的不同,在读帖的时候要按照笔画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规律注意观察字的笔画先后顺序,为下一步书写打好基础。然后是临帖。临帖就是对着字帖里的字,把它在另外的纸上写出来。在临帖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做到“用心对照”,仔细观察自己写的字和字帖上的字,在笔画、结构方面有什么差异。在临帖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贴,不能随心所欲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汉字书写,起笔、落笔、收笔均有讲究,字的结构疏密,运行的缓急,气势的强弱,均有章法可循。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硬笔书法的时候,临得越像越好,这样可以准确把握好字的结构。最后是背贴。背贴就是在不看字帖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回忆,回忆字帖上字的形态、神韵,把它写下来的方法。只有对所写的字胸有成竹,才能做到下笔有神,下笔如描红。
四、精读熟背,重在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书写的硬笔书法作品字迹工整、结构严谨、有板有眼,然而一到书写其他科目作业时,他们的字迹又恢复到原来潦草杂乱的面目。这是典型的学非所用的实例,也是让人感到遗憾值得重视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有相当多的学生在练习硬笔书法的时候会比较注意握笔的正确姿势,并按照字帖的字形进行书写。但是,当要书写作业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熟悉的错误握笔方法进行书写,这个时候他们会处于一个屏呼吸、紧握笔、重按笔的紧张状态,如此自制的紧张还容易带来疲倦感,这样怎么能够提高书写效率呢?所以,在训练学生的书法技巧之外,我们还要把书法练习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突出书法教学的实用性。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时候,对字帖的字体要精讀熟背,为了巩固记忆要养成“空临”的习惯。无论何时拿起笔,手都是自然的、正确的、放松的握笔姿势。对技法的追求不要过头,点到为止最好,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活。
总之,硬笔书法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作用。
380350128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