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杰
摘 要:語文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环境影响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进行主题阅读以及多元化阅读。本文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然后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1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没有要求,甚至有的语文教师都直接去掉语文阅读这一部分。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增强中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师偏重教材,忽视学生喜好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授课重点总是放在教材上,根据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也不重视学生的喜好,这就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做课外阅读题时,会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语文阅读是极具个性的,每个人的阅读体会也都大不相同,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忽视学生阅读体验,将文章的情感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总结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2.阅读时间不充足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留给学生进行阅读的时间不充足。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来就不高,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更需要充足的时间。这些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语文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往往会考虑到课程的进度打断学生的阅读时间,跳过这一环节,直接开讲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不仅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还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3.阅读量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育中,拓展中学生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有一种说法:学好语文,多读书即可。但是对于中学生而言,多读一些书,做起来也并不十分容易,首先就是时间问题,现在的学生,学校的家庭作业已经满载了,在完成作业后就不会再有精力去看书了,每当周末大多还有补习班在等着中学生。再者有的学校会要求学生读经典,但是学生对经典之书的理解是十分吃力的,因为是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大多不会带领学生体会经典之书中的道理。于是学生就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读又读不懂,不读又不行。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外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创新学中,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并抒发自身情感。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说,在《西游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西游记》音乐,让同学们来猜猜是什么歌,通过这个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歌曲将话题引到《西游记》上,播放一段和文章内容切合的视频,让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听语文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习印象。
2.明确阅读的多元目标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围绕着阅读教学目标去开展教学活动,这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一种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单单只设定一个阅读教学目标,要设置多元化的阅读目标,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分析,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说,在《孔乙己》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三个阅读教学目标:第一个,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总结出小说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第二个,通过阅读丰富的故事情节去引导学生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并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第三个,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说,自主分析和总结明白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小说中的美好。通过建立阅读目标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思想更加清晰明朗。
3.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的欣赏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读书,鼓励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要受教材参考书的影响。比如说,《出师表》这一课文中,教材参考书认为诸葛亮是一个忠臣,一生对刘备鞠躬尽瘁,在刘备死后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但是学生们在自主阅读后就有了不一样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诸葛亮太过重情义,刘禅难当大任,诸葛亮尽可以取而代之,那样对于江山社稷也有利。有的学生认为刘备很自私,一直都在利用诸葛亮。虽然学生的思想观点不一定全都正确,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了,并且还有其独特的见解,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中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内容以后,根据文本内容联想实际生活,发散思维方式,并表达出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再加以点拨。比如说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小说中主人公的父母是只看重金钱,六亲不认的势利小人,但这描述的可能并不准确,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明白对叔叔于勒有同情心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主人公的父母在经历一次次被于勒带来的苦难以后,对他像对待瘟神一样,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学生通过想象、创新然后再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不但可以透彻的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科学正确的阅读习惯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中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正确的阅读习惯,比如说唇读、喉诵和心诵等不良习惯,这些都要改正。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精读、略读、快读相结合。这三种阅读方式对应的是阅读的深度、宽度还有速度。这样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高效完成阅读。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写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说文本中精彩的语句,或者自身对文本的理解等都可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6.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和人文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初中的语文知识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将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文知识,还可以提升人文素养,最后将学到的知识实践于生活。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中,通过鲁迅先生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做对比,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怀念,还有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会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生活中有没有类似鲁迅先生这种经历?等问题,再让学生结合生活谈谈阅读体会。再比如在《春》这篇散文中,作者首先是盼望春天,然后是展示春天,到最后赞美春天,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富有生机的画卷,根据作者的思路和文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学生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喜欢这个季节的原因是什么”或者“对待生活是用什么态度”等等。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阅读的多元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和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志芳《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预习方法初探》,《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6期。
[2] 薛琴《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阅读质量——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技巧》,《课外语文》2019年第34期。
[3] 陈彩莲《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2期。
372750128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