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涵养语文素养

2021-03-16 06:18李晓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时评成语活动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灵性与智慧的学科,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但长期应试教育的顽症使语文学习如数理化一样变成了题海大战,单一的教学形式,僵硬的思维方式,被动的求学状态,让语文本色尽失,文本生动形象的描绘、含蓄丰厚的底蕴被悄悄隐藏,学生的灵动个性、创新精神几乎无展现时机。当语文课程改革再提语文核心素养时,每一个语文老师眼中都很黯然,因为那是语文能力!而真正的语文能力绝不是会做一两道语文高考题!但是如何让学生从题战竞技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善感的心灵、青春的敏思在语文学习中彰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把各样活动引进语文教学,在活动中转变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一、利用竞赛强化记忆,积累知识

72篇高考必考背诵篇目是被语文老师认为最接地气的高考内容,但是事实却让老师们无语,从新授到复习,日日读,月月背,学生还是错字不断,丢词少句。怎么办呢?我想到了“小组出题竞赛”活动。以小组为竞赛单位,把每一篇需要背诵的课文设成情境考题,少则十题,多则不限,精细者加分有奖。先是个人出题,然后组内互填,最终每组展示一份重组的最佳试题,通过全班演练,点赞超80%的是真正的优秀试题,有小小奖品以资鼓励。如此,被动重复的背诵记忆变成了主动思考用心琢磨的竞技,如此的角色变换,学生兴致大增,商量讨论在无意间展开,读背写数量飙升,何愁默写不过关?随着,难写的字一次次设成考点,句意典故亦理解透彻,背诵的包围圈越来越小,突围已成定局。

《论语》集传统文化之大成,也是整本书阅读的必读篇目。虽然是篇幅短小的语录体,但多是思想深刻富含生活哲理,对此,学生难有兴趣。怎么能让学生吸纳其中的精华?在利用早读时间充分诵读每章之后,我又拿出了“竞赛小招”。第一轮是竞选最佳背手。组内选拔,组间比拼,不但背得对还要背得熟,既为小组添彩,也为自己爭荣,一时班级背诵之风盛行。第二轮是竞选故事大王。语录是经典,背后往往是有感人的故事支撑。孔子推行儒家学说,“礼”“义”行天下,游说各国,何其辛劳、何其执着;孔门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各有性情各有才华,子路刚直率真,冉有才艺双馨,颜回德行最佳,自贡头脑精明,公西华擅长外交。师生诸人在践行儒学主张的途中,各具风采,留下许许多多精彩动人的故事,将它们讲出来内化于心,方是对经典的有效解读。这一活动打开了很多讲故事大王的“少年情怀,“论语故事”、诸贤的美好品质就这样悄悄都铭记在学生心中。

意蕴丰富的成语是传统文化存留的积淀,说成语用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成了高考人的备考点。面对浩如烟海文化精粹,记忆成语便如同大海捞针搬艰难而无效。如何能在词汇的海洋中含英咀华,多多积累呢?我尝试让学生抛开乏味的单纯背诵词义,将常用成语化作各式竞赛题,分期比赛。有抢答词义,有情景猜词,有选成语讲故事,有用成语即兴写文,有活用成语新解,颇有一番成语大赛的情调。去掉俗套,翻新花样,同一事,两结果。相比之下,学生最终收入囊中的成语数量也极其可观。

二、利用活动多样思辩,提升写作

阅读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双翼,能阅读会写作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最大体现,更能助学生在高考大战中斩将夺魁。初中是记叙文的天下,学生对议论文知之甚少。而高中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记叙描绘,更要能阐释见解,横纵思辩。看似体裁的变化,更是对学生思维方式、表达能力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快速融入论述的氛围感受论证的特点及魅力呢?只靠单纯讲解灌输知识是不行的,我想到了辩论赛。提议一出,掌声四起。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不可随意、小视,需要一举有得。首先我给学生播放精彩辩论赛视频。学生立刻被选手们快速的反应、缜密的思维、精彩的表达折服,不仅连连惊呼,还将琐碎的辩论环节、细节记得清清楚楚。然后,我布置辩论题目。要求全班齐上阵。分成九个小组,正反方各有三组的成员,自选辩手,集体查找材料,整合论据,精心备战辩论过程。最后三组组成评审团,选出五名主审人,要求写出清楚评价的意见和建议,评出双方各自的最佳辩手,定出胜方。在辩论结束,正反方成员二次整合自己论题的辩论思路和材料,写成一篇小论文。一学期共辩论四次,得意之处有四:一是无须教师高谈阔论,学生在演练中学会了议论,成就完成整议文;二是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唇枪舌剑间,个性张扬,思辨雄起,颇有大将风范;三是集体参与,团结协作,没有观众没有看客,小组组合轮换,每人至少一次上场机会,有能者被荐,多才者上前,自主合作大放异彩;四是课堂精彩,成就语文教学的盛宴,学生的积极性令人有瞠目结舌之感。

进入高三,时评作文成为备考的重头戏,学生不免心中哗然。怎么写,不会写成为作文课的口头禅。固然,封闭学校的青年不可能时时耳闻目睹生活大事,但是思考却不能因此而停止。于是,课前五分钟我开展“时事推介”“时评采撷”等分享活动,意在让学生有意识地搜集整理信息,并及时筛选、鉴别他山之石,慢慢提升自己的认识;要求学生在假期中整理自己感兴趣的时评,包括材料回放、专家针刺和成文评析,选出素材佳品在班内张贴展示,以示鼓励。这样的集锦活动是写好时评文的铺垫,积累材料,积淀思想,因为有了思维,有了辩证,才可能提笔有思,下笔有言。

三、化读书为知心交流,升温课堂

读书使人充实,使人睿智,丰富的思想、智慧的灵性源自海量阅读。高中生学语文,离不开阅读、思考、深悟。虽然人人深谙此理,但是题海、技法充斥了学校的课堂,进而颠覆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任语文老师如何提出要求,但学生大都不屑,一个“没时间读”就将阅读变成了空中楼阁。

学习语文不能不读!我一方面喋喋不休地宣讲阅读的意义,一方面将读书作为教学内容进课堂——上阅读交流课。以选修教材中《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为例,我和学生约定,同题阅读,比高下分优劣,十篇传记,一周一篇,同题阅读,写出详实的读书摘记和读后感,每周利用一晚自习小组交流阅读体会,而后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小组群策群力,利用休息时间制作幻灯片,集体润色读后感的文字。下周晚自习,大型的读书分享活动拉开序幕,推选的主持人,在应景的背景音乐中,开场白生动优雅,衔接语自然得体,结束语真切动人。交流者或深情诵读,或铿锵评议,沉浸在阅读后的享受中;倾听者时而掌声迭起,时而无声静悟,行走在经典作品的故事里。读者、听者,心声共鸣,读书之乐在那一刻洋溢出了笑声。

课前五分钟的“激趣”是必须要利用的。我提出“每日微博”分享活动,正课之前学生轮流推介今日所见所闻所感,或校园新风新事,或社会时评要闻,鉴于学校封闭管理的局限,“微博”内容大量集中于读书所得,人物故事,风景胜地,哲思感悟纷纷现于课堂。看似一盘的“大杂烩,实是书海徜徉的硕果,此活动收效最佳!

同样,面对高三备考诗歌阅读的特大难题,我没有一味让学生做诗歌试题,而是大力提倡将读诗纳入“读书”的行列,一天一首诗,一诗一摘记,并且题材分类,选自己所爱,抄高考所需,如按“送别诗、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诗、咏史诗”等题材,一周读六首,摘录整齐后小组长自定时间开交流会,每人一首,集成本组最佳赏析特色的“小诗集”。像六组的“羁旅天涯”,三组的“边塞风韵”,九组的“咏史叹古”,个性解读,创新十足。有的既总说特点,又精讲方法;有的细化诗情,精读意象;有的择典型诗人赏精妙诗句;有的溢诗情盈画意心境豁然。看着一册册认真誊写精心组合手工打造的诗集,我惊喜、感动,一个小活动,竟彰显学生的才气灵气,细腻的小心思瞬间爆棚!

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收获,充分证明着活动带给语文学习的活力。不进题海,远离单调,牵引学生自发融入到他们喜爱的活动中,让语言建构在听说中运用中形成,让思维发展与提升在阅读中彰显,让审美鉴赏在交流中提升,让对文化的理解在分享中落实,如此,语文教学定会有一片新天地!

李晓华,河北省黄骅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时评成语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猜成语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