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旺洁 徐克 叶剑强
[摘 要] 新高考改革要求高中化学选考复习要具有实效性,即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注重教学实效。“维他命”模式是研究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炼和总结的新复习模式,包括梳理脉络、重构主题、认知模型三大模块。以 “维他命”模式为导向的高中化学选考复习中,提出了“学练测一体化”教学方法,并建立“主题导航地图”式评价体系,从实时追踪到及时反馈,监测学情、反馈教学。
[关键词]“维他命”模式;高中化学;选考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8-0071-02
一、“维他命”概念
“维他命”是人和动物必须从外界获得的一类重要物质,在基于“维他命”模式的高中化学选考复习教学体系(如图1)中,其主要是指梳理脉络(Venation)、重构主题(Theme)、认知模型(Model)三大模块。其中,“梳理脉络”是指重新审视高考真题、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重温教学目标,按照“最需求”学情梳理考点,重新将知识体系精脉细络化,重定教学目标;“重构主题”是指在精脉细络的基础上,重构“最需求”的脉络,优化并重新设计“最适合”的复习教学主题;“认知模型”是指教师经过不断提炼将各个主题付诸教学,帮助学生认知最核心的素养,通过认知结构中构建的模型解决其他问题,实现教学的“最高效益”。以 “维他命”模式为导向,提出“学练测一体化”教学方法,并建立“主题导航地图”式评价体系,从实时追踪到及时反馈,监测学情、反馈教学。
二、“维他命”模式的操作程序
在“维他命”模式下,要完成一个高效的课时,首先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在精脉细络不断组织主题的前提下,不断地提炼并形成初步的教学该主题的一些思想和方法,以“总—分—总”的思路选择性地完成学案编制。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中自学、自练,并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实现模型的自我建构,并通过自测评价学习效果。课后再经过一定的练习,运用课堂上建构的模型去解释问题,最终形成一定的学习思想和方法。最后,通过作业的反馈,知道自己的不足,评价教师的设计,进而完善模型。整个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如图2所示。
三、“学练测一体化”教学方法
“学练测一体化”教学方法是以学生活动的“学、练、测”三个过程为基本特征,将某内容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课堂自学,巩固训练,当堂检测[1]。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先熟悉复习内容的核心,利用练习发现问题、疑难、困惑并及时解决,最后通过小测反馈学习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学习,并实现模型的建立。具体教学环节如图3所示。
例如,通过对大量习题的研究,针对“洗涤剂的选择”可以归纳出以下两点原则:1.尽量少溶解产品;2.尽量多溶解杂质。
“学”:自我梳理课本上硫酸亚铁铵、阿司匹林及高考真题中出现的洗涤剂的选择情况,整理洗涤剂选择的依据,以此初步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知道从水溶性、溶解性,要保留什么、洗去什么这几个方面去选择。
“练”:通过几组不同类型的洗涤剂的题型去验证自己所建立的初步解题模型。教师准备的洗涤剂类型有:水溶性好,有机溶解性好;水溶性好,有机溶解性不好;水溶性不好,有机溶解性好;水溶性不好,有机溶解性也不好。
“测”:通过经典实例检测,教师和学生完成基本判断。
四、“主题导航地图”式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从主体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控评价;备课组的调控评价。从时间和形式上划分为:课堂思维活动评价;测和练的评价;课后及阶段性巩固的评价[2]。评价结果用“导航地图”的方式完成记录,并进行反馈和监控。具体评价体系如图4所示。
该评价体系中通过“四评”来实现对学生情况的收集。感评,即学生在课堂“学”的环节中对自我思维参与活动的感觉评价,分为四档(A、B、C、D);数评,即学生在课堂的“练、测”环节中相应练习错误个数的记录;初评,即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后,利用一定的形式完成模型的显化行为;精评,通过几次阶段性测试,总结学生对学习主题的掌握情况。
复习教学既要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还要给学生提供复习的路线图,这不仅是一个知识脉络地图,也是一个呈现评价结果的載体。“主题导航地图”的设置是建立在主题的基础之上的,如之前提到的“竞争与共存”主题,我们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导航地图。
通过大量主题复习活动的完成,教师可以收集到学生大量的导航地图,以此形成各个学生的学习档案,这些导航地图或学习档案将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并在备课中进行讨论,为下一个阶段的复习计划准备好一手学情材料。
五、教学实践效果
1.学生:化学复习有节奏、有效率
“维他命”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较高复习效率。在教师厘清知识脉络的基础上,学生学有方向;在优设主题的框架下,学生能更好地攻克一系列难题;在不断深入挖掘模型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抓住化学知识体系最核心的内容。经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化学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化繁为简,迎难而上。对本校近年在市里的排名进行跟踪比较,化学第一次、第二次选考成绩进步明显,多次受到县、市领导的表扬;与浙北同等学校、更好学校联考时,本校的化学成绩突飞猛进,多次取得第一的好成绩。
2.教师:化学教学有方向、有进步
整个课题研究集合教研组和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力量,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化学教学实现了“三最实效”:最需要、最适合、最效益,即学生不需要的教师不讲,学生不适合的教师不用,学生学习没有效益的教师不教。经历了整个研究过程,教研组和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明显加强,构建了“梳理脉络+重构主题+认知模型”复习教学模式(简称“维他命”模式)。“侧重点、显主题、构模型、要实效”是教研组提炼出的提高复习实效的最核心的要素,其间也获得了很多成果:教师A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竞赛“园丁奖”;教师C获得温州市“一师一优课”二等奖;课题组为市县中学开展专题讲座10余次;教研组获得2018年浙江省竞赛“集体优胜奖”;等等。
3.学校:打造强势学科有把握、有信心
本校与多所中学开展“联合公开课”的教学活动,与浙北学校结成联盟,正朝着打造浙江省化学学科优质基地努力。当前,本校教研组正着手区域性的推广活动,拟在联盟学校内开展一系列的应用推广,即将“维他命”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选考后的复习教学,以进一步深化“维他命”模式的内涵与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郑少绵,林珩,程国良. 翻转课堂化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教学设计[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4):77-78.
[2] 郑长龙.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