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普照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历史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文化共识,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影响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很多。一方面,学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历史学科兴趣不大;另一方面,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能形成系统,缺乏理性探究历史本质、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知识储备。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大概有这几种:一是历史教材编排体例。现在的历史教材按通史体例编写,容易割裂历史的连贯性。教材内容多是理论概括,缺乏生成性材料,学生学习意愿不高。二是教师授课模式问题。虽然一直提“将课堂交给学生”,但因为教学进度快、课堂时间短等原因无法真正落实。三是没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程度好的学生看不到进步的方向,程度一般的学生得不到鼓励而没有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整合教材。高中历史教材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专题板块编排。由于栏目多、跨度大、跳跃性强,对于不具备相关知识的高中生来说,学习起来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学生由于缺乏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关史实,很难理解为什么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经济根源。所以,依据《课标》大胆、合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重视历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既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有完整的认识,也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第二,改变授课模式。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多是抽象的理论概括,学生往往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结果教师讲得累,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所以教师要注意改变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去概括,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和论从史出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第三,针对性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根据不同学生的成绩差异、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此外,还可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如网上阅卷时通过计算机统计学生错题情况,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补充教学。
第四,拓展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高中生的历史类图书,引导学生阅读。拓展阅读不仅可以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视野,还会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
(本文系2019年度焦作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zjy2019077)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