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身论”看新时代教师的成长

2021-03-16 06:16赵雨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性树人孟子

赵雨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得如何,关键要看教师和家长这些施教主体自己修身实践的有效性。今天看来,中国古代哲学“修身论”对新时代教師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教师成长的启发

“修齐治平”把修身作为第一要务,从人的社会属性角度,把个人修身与家庭、社会、国家发展统一起来。“修齐治平”也体现了新时代对教师成长的要求,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的成长,要从注重书本知识、学科专业、课堂教学的单一线性、碎片化转向教师个人的人本性,要从个人修养延伸至家庭生活、教育工作、社会实践,形成以教师个体为核心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成长方案,最终目的是形成教师个体内在的、自主性的、良性向上循环的成长模式。

从“道”的高度求立德之效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师自身道德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才能更好地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树人之德能不能有效果,最根本的是教育者对“道”的体悟怎样。只有在“道”的境界有所得,才能达到“不言之教”的境界。

师德问题,最根本的是教师教育之心的问题,上升到“道”的高度,师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新时代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把“道”作为最高追求目标,修“道”方能更好地立德。

孟子“求其放心”的学问之道与教师的心性智慧提升

做学问就是把自己丢失的本心找回来,也是孟子提倡的“求其放心”。“求其放心”就是“明明德”“止于至善”,就是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最高境界。所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在人的心灵和精神层面工作,即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工业文明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形态,一直到今天仍在影响着我们。我们这一代教师从小接受的就是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也是这样教育学生的。如今走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新形态面前,则应该学习孟子,把自己丢失的本心找回来。其实就是提升心性智慧,用自己的心性智慧和良知良能,去教育学生。

从“为己之学”到“知行合一”

教师最根本的成长是内在成长,就是荀子所说的“为己之学”。“为己之学”,即修身养性,促进自己的内在成长。教师至高的道德修养与无限的潜力一定是由内而外发生的。达到这个境界,才能做到至诚至善,才能做到“知行合一”,人的良知良能才能发挥无限的光彩和有效的教化影响。

新时代教师经过不懈的研究、探索、实践,必定能够在先贤圣哲的智慧指引下,实现自我蝶变,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心性树人孟子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用道
磨刀不误砍柴工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Gwendolyn Brook
南法禅宗与中国古代哲学观点的相似性
从于丹讲《论语》中得出的领悟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