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潮(嘲)”

2021-03-16 09:48周伯莹
文化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聊斋辞书二姐

周伯莹

语言最根本的属性是社会属性,因此它会随着社会环境的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而产生或消亡,始终处于渐变的过程当中。当前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相当部分都是从古代汉语流传下来的,但这些流传至今的字形、字音未曾改变的字,却有着和历史用法完全不同的字义,这就为阅读古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当然也为训释古文字提供了珍贵的语料。在清代杰出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作品当中,有很多“潮(嘲)”字的独特用法,与人们所熟知的常用义大不相同,以现有辞书中所收义项来解释也不能做到文顺义从。因此,本文结合训诂学知识,对《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当中的“潮(嘲)”字进行训释,旨在准确把握字义,正确理解文义。

一、字典中“潮(嘲)”收录情况

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汉语大字典》(第2版)中,为“潮”分立8个义项:①江河流向海,后作“朝”;②海水因受太阳和月亮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③代指一昼夜,如“自明州定海县招宝山泛海东南行,两潮至昌国县。”(宋赵彦卫《云麓漫钞》);④比喻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⑤湿,潮湿;⑥(两颊)泛起;⑦成色或技术低劣;⑧古州名,治所在今广东省潮州市。[1]

将两大工具书中所列条目进行对照分析可以发现,“潮”的“新潮、时髦”之新义在当代产生,“代指一昼夜”之义在历史中消亡,所有义项都是由古代汉语流传下来的。但事实上,大型辞书所列义项并不是完整全面的。在阅读文言作品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从未列出的、不常用的义项有待运用训诂学知识结合语法、语境等加以考释,唯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词义,更加准确地理解古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二、《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当中“潮(嘲)”的训释

在我国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先生的通俗说唱作品集《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当中,可以见到诸多“潮(嘲)”的用例,但辞书中现有的义项却无法对其作出准确解释。如:

(1)又不傻,又不潮,好媳妇你休去了。(《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姑妇曲》)

(2)二姐自思道:“我看这人相貌出奇,必然不在人下,可怎么这么嘲呆?”(《蒲松龄集· 聊斋俚曲集·增补幸云曲》)

(3)他既嫌我,我总里装一个嘲呆,辱没他辱没。(《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增补幸云曲》)

以上三例中,“潮(嘲)”显然是作形容词之用,但与现代汉语中人们所熟知的“潮(嘲)”的形容词义项相差甚远。在例(1)中,“又不傻,又不潮”明显是对偶结构,“傻”和“潮”是处于相同结构中的相应位置上意义相同的两个词,因此可运用同义对文的方法推知,“潮”和“傻”对文义同,“潮”即为“傻”之义。此处作者有意识地使用同义对文,有效避免了重复。例(2)、例(3)中,“嘲”“呆”二字连用,意义并列,“嘲呆”即可理解为由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所构成的联合型复合词,二者为同义连文用例,词性一致,词义相同,“嘲”即是“呆”,解作“呆、傻”之义,两词相互解释说明,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词义。

由上述三例可知,“潮(嘲)”除了辞书所列义项之外,还与“呆、傻”字义相通。这一现象在《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中还有很多例证,如:

(4)不知你听谁教唆,极精细却是极潮。(《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翻靥殃》)

在例(4)中,“潮”受程度副词“极”修饰,表现出典型的形容词特性。“却”为转折连词,连接前后语义相反的成分,由此,利用反义对文的特点,能够推知“潮”与“精细”意思相反,“精细”当“精明、细心”讲,“潮”即为“不聪明、缺心眼”之义,与“傻、呆”意思相同。

(5)家里财神不供养,把他简慢又蹬开,这是嘲呀可是怪?(《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墙头记》)

通过语义推知,不供养家中的财神、对财神失礼这样的行为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因而发出这是傻还是怪的感慨,“嘲”义同于“傻、呆”。

(6)这长官嘲头嘲脑的听什么琵琶。(《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增补幸云曲》)

对于例(6)中的“嘲”,可通过上下文语境加以考察。《增补幸云曲》第十六回:“皇爷说:‘你拿乜琵琶来崩一个我听听。’二姐道:‘你好村!这琵琶是弹一曲,弹一套,或是弹四板,那里有弹一个的?’皇爷说:‘凭你弹什么罢。’那丫头拿过琵琶来,递于二姐。二姐自思道:‘这长官嘲头嘲脑的听什么琵琶,我有王三姐夫送我一条汗巾,我拿出来谝谝,他贪看汗巾,就忘了弹琵琶了。’”通过上下文语义可知,二姐认为长官又笨又傻,因而,此处的“嘲头嘲脑”大概等同于今天的“呆头呆脑”“愣头愣脑”“木头木脑”等词语。

通过对上述诸例的考证,可以发现,“潮(嘲)”作“呆、傻”义解在蒲松龄的作品中并不少见,但综观《说文解字》《故训汇纂》《古文字诂林》《汉语大字典》等几部规模庞大、荟萃众多古文字考释成果的辞书,“潮”的方言义项均只收录了“成色或技术低劣”这一个义项,而未收“呆、傻”之义。究其原因,可能是与方言的使用范围有关。

三、方言中的“潮(嘲)”

蒲松龄先生是山东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也是一本以冀鲁方言为基础的记录明清俗曲的作品集。因此,“潮(嘲)”释为“呆、傻”应是山东地区由古代流传至今特有的方言表达。

经考证,“潮(嘲)”的确是山东方言中较为常见的口语词之一,意思等同于“呆傻、愚笨、缺心眼儿”等。在《临沂方言志》词汇一章中,编者以词语的地方特点和常用性为选收原则,将山东省临沂市十二区县的常用词语说法与普通话进行对照,其中沂南县、沂水县及蒙阴县三县都以“嘲巴”来表示普通话中的“傻子”之义[3]。书中还提到临沂方言通常用“巴”作为后缀构成的名词指代生理上存在缺陷的人,多含有贬义色彩。由此也可证明,前文利用同义连文、同义对文、反义对文以及上下文语境等训诂学方法将“潮(嘲)”释为“呆、傻”的推断是正确的。

查阅大量文献发现,“潮(嘲)”除了在山东方言中有“呆傻、愚笨、缺心眼儿”之义外,在其他一些方言中也有运用此义的例证。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潮蛋”义为“傻子”;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吴忠市等地,“潮怂”即是指有些人说话办事不过脑子;北京官话中,“这人真嘲,逮什么说什么”也是指某些人思维不太正常,做事不用大脑思考;东北话中,“他那人干什么事都有点发潮”“别看他平时潮大呼的,钱财上的事可明白了”,此外,还有“潮了吧唧”“潮的乎的”“潮大呼的”等固定搭配。

另外,针对“潮(嘲)”释为“傻、呆”的词义,字形究竟应采用“潮”还是“嘲”有不同的说法。蒲松龄在其作品《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当中,将“潮”与“嘲”通用,二者除字形上的区别之外再无其他不同;而《临沂方言志》当中,只采用“嘲”这一字形;在相关平台上查证,各学者也是众说纷纭,并无定论。但在考证过程中,笔者认为其中两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一是将普通话中“潮”的“潮湿”义引申为“脑子进水受潮”,二是将方言中“潮”的“成色或技术低劣”之义引申为“脑子不好,智商不高”,从而使“潮”具有了“呆、傻”之义。此外,多部辞书中对“嘲”的解释似乎都无法引申出“呆、傻”的义项,因此,“呆、傻”之义用“潮”似乎更为合理,但也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

四、结语

汉字多为形音义的结合体,是记录和表达语言的书写符号。同音同形却不同义的汉字有很多,这些义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或产生或消亡,也会因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出独特的义项。本文主要通过对《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中的例句考证,说明至少在清代,“潮(嘲)”作为形容词除了有“潮湿”“成色或技术低劣”的义项之外,还有表示贬义的“傻、笨”之义。行文至此,笔者将对“潮”的义项发展作一梳理总结:

猜你喜欢
聊斋辞书二姐
聊斋书介
聊斋书介
聊斋书介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二姐的善心
读破聊斋
苦涩的甜蜜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