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鹏
摘要:辐射包括天然辐射与人造辐射,其中天然辐射是指太阳、地壳等存在的放射性核素,人造辐射则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哪种辐射都会对环境及人体造成一定损伤。例如,一定剂量的辐射可能会引发人体生育损害、眼晶体损伤等不良反应,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法规体系与风险评估体系提高辐射安全管理效率,本文对辐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降低辐射危害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辐射安全管理;风险控制;评估方法
分类号:R14
引言:科技能力的提升使得核技术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但核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增加环境负担,尤其是辐射安全事故的发生将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需要强化辐射安全管理。辐射风险评估作为辐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多角度评估核技术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结合评估结果制定防控措施,更能凸显辐射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对提高辐射安全管理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一、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辐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要素与方法
管理机构是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的核心,通过管理组织机构的分工协作实现辐射防护目标,为了更好的控制辐射安全风险需要成立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一管理,细化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制考核体系,并通过成立专家评审小组对其适用合理性进行评估,以此降低辐射安全风险。同时也要强化辐射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计量管理实施细则、许可登记制度、定期监测检查制度等等,保障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遗漏不懈怠,才能更好地控制辐射安全管理风险,保障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进行辐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时要明确评估要素,包括外部与内部两部分,其中外部管理评估事項要包括生态环境手续、安全管理工作场所、人员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应急管理等等,而内部管理要包括许可证信息、安全自查信息、日常安全隐患整改以及其他监管要求等等。也要科学选择评估方法,如采取逻辑框架法,先构建风险数据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核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使核技术利用信息透明化呈现出来进行区块统计分析,然后建立评分机制采取定量风险评估方式进行风险水平评估,严格按照评估要素和细则要求对核技术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明确等级评价,并结合辐射安全风险评估等级制定优化措施[1]。
二、强化辐射源防护,结合评估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辐射源是造成辐射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辐射安全管理风险控制时要强化辐射源防护,从距离防护、时间防护以及屏蔽防护等方面入手,在保障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辐射环境剂量水平。将涉源单位纳入重点部位管理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源点部位要实施双人双锁制度,利用交接班制度、巡检制度、防护屏蔽措施等提高防护效果,并做好辐射源防火防盗措施,对放射性核素及射线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为了更好的控制辐射安全管理风险,一方面要对监管单位进行名录库分级管理,其中重点监管单位包括销售与使用高类别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单位、新办证单位、上一年度被访举并核实无误的单位以及被评定为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单位。另一方面要将评估结果与检查相结合,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分级监管体系落实双随机检查制度,其中重点监管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双随机抽查[2]。
三、强化辐射防护管理与辐射作业管理
辐射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要做好安全管理。辐射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制定科学事故应急处理方案降低辐射安全管理风险,包括完善放射性事故救援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等,一旦发生放射源丢失等辐射事故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控制事故发展进程防止事故蔓延。要通过定期检查监督明晰辐射安全管理全貌,及时发现隐患及时进行防护处理,检查监督内容包括操作记录检查、规范化作业监督、治安状况排查等等,也要强化辐射作业管理,辐射作业场所需要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并取得许可登记证明后方可正式启用。在进行辐射作业管理时要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规范其操作技能、增强其防护意识,以此降低辐射安全管理风险[3]。
结论
总而言之,辐射如果不妥善进行管理,会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损伤,想要减小辐射危害,就需要控制潜在辐射风险,做好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因此,要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辐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要素与方法,强化辐射源防护,结合评估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辐射防护管理与辐射作业管理工作,提高辐射安全管理水平,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乔晓贤.辐射环境保护与安全防护的相关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1):137-138.
[2]张爱华.辐射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绿色科技,2020(16):108-110.
[3]顾熙磊,王梦梦,陆菊明.辐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5):113.
207150118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