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
摘要:实验室安全始终是实验室发展的重中之重,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识别实验室危险,并具有处理危险的能力,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以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工作环境,这也是现代化实验室高效运行的根本。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分类号:G647
近年来,实验室工作安全事故频发,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生命安全。这些事故反映了评估实验室危害和保持工作场所安全性的重要性。本文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针对其主要职责,探讨了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构建的方法。
一、实验室危害识别
危险识别是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的重要一步,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主要研究人员应评估实验室的工作危险程度,例如,危险能源、危险材料或设备、可能出现操作错误的情况以及各类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其中,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电力、机械能、液压能、气动能、化学能、热能等。
危险识别的另一种方法是实验危险性分析(也称为实验安全性分析)。实验危险性分析是对要进行的实验根据原材料、所需要的设备、实验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性评估。这是依靠实验研究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经验开展的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因为每个实验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条件,这极其考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能力[1]。如果实验室进行常规实验,例如,一些常见样品的制备,则可以将这类实验的实验危险性分析进行规范化处理,操作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即可。
二、实验室危险产生原因
1、 安全检查不规范
现阶段一些主要研究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仅仅在实验室中进行初步视察,仅观察实验室中能源、危险药品、特殊实验环境,例如,高温、高压等,就总结出实验室危险程度,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危险识别方法。实验室安全检查不能仅仅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因为人往往会因为经验产生不可挽回的错误,有时工作人员的经验越丰富,越会忽略一些实验室细节方面的危险源。对于那些初次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安全檢查往往是预防他们因操作错误而导致实验室危险发生的一种重要方法。安全检查流程应该张贴在每个实验室的告示栏里,并尽量做到全面、详细[2]。然而,安全检查有一个固有的问题,这是因为它们通常只标注处理某种事件或危险源的方法,不具有灵活性及多变性。
为了更好地确保研究人员的安全,还需要发现实验中多种危险源之间的协同效应,必须根据多个因素来确定危险源发生影响的条件[3]。例如,安全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实验室中某一种化学物质的危险性,但实验室工作人员还必须具有能够发现多种化学物质相互反应后产生有毒气体、爆炸等潜在危险的经验和能力,这是安全检查规范中不能完全囊括的。例如,1997年在肯塔基大学的一个活动中,从事不同实验的学生无意中将他们的化学废物混合在通风柜中的一个废物罐中,硝酸和有机溶剂混合导致实验容器发生爆炸,火灾迅速蔓延。
2、 防护工具穿戴不规范
防护工具被认为是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是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正确穿戴防护工具,或者根本没有穿戴防护工具。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确认以下两点:(1)根据实验的危险性选择了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2)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并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4]。例如,安全眼镜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镜片的破裂会划伤人的面部,任何一个曾经被镜片划伤眼睛的人,都知道视力低下的挫败感。因此,定期检查更换眼镜或者每年购买新的护目镜是有效的防护措施,其成本远远低于员工佩戴有安全隐患眼镜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后果需要补偿的成本。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构建措施
1 、安全防护工具
常见防护工具包括:手套箱、护罩、局部通风、减压装置、限流装置、常闭或常开阀门、过滤器、高压保护屏障、防止意外热/冷烧伤的绝缘材料、不间断电源,自动关闭装置、化学和消防柜以及灭火系统等。有时候一个实验需要一个或多个物理屏障来保证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如果已知的实验必须在新的、更危险的条件下操作,或使用某种类型的危险材料,而这些危险材料以前从未有人研究,也没有危险性方面的评估数据,则可能需要额外的安全防护工具保护相关工作人员[5]。例如,粉尘燃烧实验需要一个惰性气体保护箱,以便测试有害粉尘的爆炸指数。
2、 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立
安全是实验室里任何人都不能免除的集体责任,只有将安全置于实验室目标任务之上,才能够保障实验室工作高效、平稳运行。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康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在实验室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安全模范,以开放、活跃的方式征集实验室安全问题,并观察可能产生新危险源的实验室项目,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验室安全隐患。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氛围为低危险和高危险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为了保证实验室能够在良好的惯性下运作良好,实验室监督永远不能真正放松。
三、 结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减轻实验室危害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并以实验室的一些安全经验为例进行了说明,并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凯,文晓君.检测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浅析[J].西部皮革,2021,43(07):27-28+31.
[2]汤营茂,钱庆荣,陈庆华.新时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内涵式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3):306-309.
[3]阮红,李裕琪,杨超,周立.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构建路径[J].教师,2021(08):89-90.
[4]蔺红苹,卢冬梅,王芸,潘进权.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05):53-54+57.
[5]尹立苹,孟少英.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7(02):24-26.
21925005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