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气象部门具有多年的预报经验,整体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和无缝隙的气象服务,也为地方进行抗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本篇文章站在工作监测、气象预测、预报预警等多个角度,对气象服务进行了分析,针对气象服务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推动气象服务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汛期;极端强降雨;防灾减灾;改进措施
引言
在众多的气象服务活动当中,决策气象服务对于国家的安全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频发生,气象突发事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汛期的极端强降雨,如果不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会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影响。在极端的强降雨过程中,气象服务工作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汛期极端强降雨气象预报服务分析
1.精细监测、精准预报
在汛期发生极端强降雨的过程中,气象台会预先发布气象的有关预测情况,明确一作出具体极端强降雨有可能会涵盖到的地方,针对暴雨地区会进行特殊的标注,预报内容会一直包含降雨的方向,降水的主要集中区域以及短时间内的强降水都会有明确的记录。强降雨过程中,部分还会伴有雷暴天气和大风天气,在相隔特定的时间会进行短时临近的预报发布,在局部地区也会有雷暴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针对中短期或者是短时的临近预报,会针对降雨的主要区域和量级进行精准的把握。当强降雨天气发生之后,对大雨和暴雨天气所涉及到的地方信息进行发布,有的地区会连续多日出现大暴雨。这些数据在播报完成之后,还需要和历史的极值进行分析和对比,根据降雨的地区和具体的雨量大小发出级别相应的预警信号,地方的地有关部门也会发布预警信号。当强降雨来临之前,气象台会针对中期中旬的预报进行信息的分析,涉及到中雨和大雨的地区都会进行数据的采集,针对暴雨天气会多次进行预警。短期预报在进行的过程中,也会针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全面的信息发布,东西南北4个方位的降雨量都会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中期的预报和短期的预报针对降雨的量级会进行精准的把握,余量的具体区域也会进行精细的划分,尽最大的努力提高预报的精准度。通过对各项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气象服务工作,这为后续的防汛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数据支持。
2.跟进决策、精心服务
地方的气象局会发布重要天气报告,暴雨蓝色气象灾害预警在提示之后,相关部门会采取跟进的工作方式,及时的启动暴雨Ⅳ级应急响应命令。当气象台发布了有关信息之后,地方的媒体也会以监测快报的形式,连续向地方政府提供预报预警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地方政府对灾害进行初步的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决策和建议。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防灾抗灾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与此同时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都会在第一时间推送有关于天气的信息,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灾准备。气象预警信息在发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除了会发布有关于天气方面的信息,还会为公众进行避灾自救的指导。地方政府要及时的发布关于雷电预警和暴雨方面的信号,提醒相关单位做好预警工作,在整个防灾抗灾的期间,气象部门会多次发布预警,各个媒体平台也会频繁的推送有关于天气方面的信息和动态情况。气象局在启动应急响应命令之后,地方部门和相关单位要积极的配合,及时对灾害进行评估,和气象部门获取联系,以便于获取更全面的气象服务信息。气象部门要实时对气象信息进行更新,为广大市民提供最新的天气情况,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将这些信息及时的发送数据,帮助群众更好的进行避灾。
3.部门联动、纵横沟通
气象部门会和国家的水利部门、安监部门、交通部门、民政部门、国土部门、防汛办等相关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对天气、灾情、雨情、水情等相关的信息进行交流,必要时还会举行特定的会议进行商讨,以便于当灾情发生时,多个部门可以进行综合现场调查,共同应对极端强降雨天气。国土资源厅和气象局会联合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针对汛期强降雨天气,地方的区委和区政府也会立即采取应急预案,全区所包含的多个行政村也会严阵以待,准备随时应对紧急的天气情况。防汛办会及时的对强降雨天气进行预警,及时的发布汛情和水情的相关信息,立即采取预警系统,提醒广大市民关注强降雨的动态信息[1]。地区的乡镇也会指派专业的人员对地质灾害点、涝池、水利工程、道路、水库等地点进行隐患排查,以便于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有关于汛情的信息。气象部门、民政部门、水务部门、国土部门、交通部门等多个部门会进行联合行动,积极参与到汛期极端强降雨天气的救援工作当中。汛期极端强降雨在来临的过程中,如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民政部门会紧急调用救灾物资,整体的救灾工作重點要从抢险救灾转为到灾后的重建工作。根据灾后重建以及生产恢复工作相应的通知内容,可以进一步对灾区的受损情况进行审核,针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业生产恢复等相关的工作进行方案制定。在开展汛期极端强降雨防灾救灾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内容,和交通局以及水务局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紧急救援资金可以得到及时的拨付。在应对极端天气的过程中,地方要组建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指派专业的人员对水库的险情进行协调处理,确保在汛期极端强降雨过程中水库的安全。通过开展多个部门的联合行动,可以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了解到最新的雨情和灾情的情况,有利于开展一系列的抢险救灾工作,也便于对灾情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预警预报信息的及时发布对于后期的抢险救灾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可以为人们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也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的排除强降雨当中存在隐患的地方。
二、汛期极端强降雨气象服务存在的优势
汛期极端强降雨过程中,针对气象服务的模式以及预报的速度很难进行精准的把握,虽然气象预报的信息不能保障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是却可以对局部区域的天气情况进行有效预测,气象服务当中的一些问题也在逐渐的被解决。
1.注重预报跟踪和影响研判
气象台会根据气象的具体信息给出大致的时间范围和区域,呈现的预防信息具有一定的过程性。针对一些短期时效的气象信息,会给出具体的强度、量级、波及范围,越临近天气发生的时间,整体的内容会得到进一步的精细处理。预报的时效越接近,整体的信息准确率也会越高。在气象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会存在中期漏报的问题,在跟踪最新的气象服务信息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预报的准确率,做好研判工作,避免出现重大的影响。精准的把握时机,以便于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出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提醒各工作部门做好防灾救灾的工作准备。
2.加强雨情监测和及时报送机制
如果强降雨的预报明显偏弱,气象台在提供后续气象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对雨情的信息进行动态监测,以便于可以对降雨的范围、量级、程度进行精准预测,了解累计的雨量和最大的雨量。综合最新的预报信息,实时发布气象监测快报,使得各个部门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雨情的最新信息,有利于对未来的信息走势进行研究[2]。汛期的强降雨极端性比较强、雨量较大,很容易导致灾害,当强降雨天气发生之后,气象台多次发布了有关于暴雨天气的信息,局部地区同一天出现了两次大暴雨,这些数据需要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总结出规律,以便于掌握汛期极端强降雨的变化趋势。
3.重视灾情收集和灾情调研
国土资源厅会和气象局进行密切的会谈,针对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当局部地区遭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强降雨时,需要预先组织工作小组排除地质灾害的隐患点。针对灾害多发点,需要组织人员离开危险地带到安全的地方,采取自动避让和紧急避险,掌握防灾工作的主动权。暴雨的速度通常比较快,在短时间内影响的范围较广,气象服务需要着重的对强降雨信息进行收集,了解灾情的有关内容。当极端强降雨发生之后很容易引发暴雨洪涝,交通部门、国土部门、气象部门、民政部门需要进行联合行动,立即组建工作团队前往灾害现场,积极参与到灾害的重建工作。气象局在做好相关气象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应用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展开多平台、多渠道的预警信息宣传。
三、预报服务不足之处
1.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契合度不够
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两者之间相辅相成,预报工作可以更好的为广大市民提供气象服务,而服务工作又要依靠于气象预报工作的精准度和科学性。现阶段,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有着明确的分工,预报人员主要负责气象预报,而气象服务人员主要是针对最终的预报结果展开对外的一系列服务。降水预报对比分析在开展的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强降水的预报信息准确率,虽然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整体的强度会偏小。整体的模式在进行预报的过程当中,可以对实验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了解强降水的过程和整个天气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前做出一些精准的判断[3]。工作人员可以对暴雨的过程以及波及的范围进行有效把握,精准的分析出强降水的中心区域,提供更加精准的暴雨量级信息。
2.预报量级偏小,导致重视程度不足
在预报的时效之内,降雨量级的预报信息也会逐渐偏小,在众多的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当中,暴雨是最大的量级,在实际上特大暴雨就有15个区域。如果无法把握极端强降雨的相关信息,也会降低整体的决策气象服务质量,使人们不重视此次的天气预报情况,降低了气象防灾减灾的效益。中期的预报时间段会比较长,预报工作求稳而不是追求精细化,主要会对雨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短期的预报准确率是比较高的,会对雨量的降落区域和整体的降雨强度进行精细化分析。中期预报经常会出现大幅度的调整,这也给后续的决策气象服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汛期极端强降雨决策气象服务启示和建议
近年来,在汛期极端强降雨天气频繁发生,传统的气象服务模式以及工作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求,需要对极端天气的决策气象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通过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提高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精准的把握灾害性极端天气的影响范围和降雨强度,提高决策气象服务工作的敏锐性和及时性,帮助决策者制定更加灵活和积极主动的防灾方案。提高预测预报相关信息的准确度,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转化为实际的防灾减灾行为。决策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反应,开展有组织有距离的工作,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交通部门、气象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民政部门要联合行动,提高自身服务机制水平,强化救援小组的重要性,尽最大的努力避免强降雨给人们带来的影响[4]。各个部门需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统一,确保可以在舆论上进行积极引导,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通过新媒体传播更加多元化的预警信息。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的覆盖率,需要缩短信息的传播时间,确保实现最大化的气象决策服務效益。对网格点预报预警进行优化,针对中期预报和短期预报做好融合工作,提高中期预报的精准度,当预报信息误差比较大的时候,需要对各项应急服务策略进行优化,推动气象服务工作稳定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了解汛期极端强降雨所形成的过程,分析气象服务的有关举措,可以加强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合行动,有利于后期更好的开展防灾救灾工作。提高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加强对于气候信息的跟踪,有利于广大市民了解最新的气象服务信息,针对强降雨天气做好及时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刘彤,闫天池.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J].自然灾害学报,2019,20(2):90-95.
[2]邵勰,柳艳菊,孙丞虎.我国主要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气象分析,2019,42(10):1279-1282.
[3]姚鸣明,王秀荣.雨雪冰冻灾害引发的决策气象服务探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20,10(2):72-76.
[4]罗文芳,刘贵玲.提高应对气象灾害应急服务能力的探讨与思考[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9,10(2):77-78.
31825005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