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细亮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有了创新。:随着高层建筑的全面普及,城市中的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和普通建筑看似外表差别不大,但是内部的结构却大有不同,高层建筑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其建筑形式更加多样。无论哪一类建筑,均需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不容易扑救,人们逃生更加困难。普通建筑高度低,内部人员能够全面快速的进行有序撤离,伤亡情况不会太大,而高层建筑则不同,逃离时间长、人们容易发生聚集性踩踏事件,增加二次伤亡。文章主要通過对高层建筑的消防灭火救援分析,进一步提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策略,以此,确保社会安定,人们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灭火救援;难点
引言
建筑火灾的危害比较大而且蔓延速度非常快,尤其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物的高度比较高、内部构造比较复杂、易燃易爆物更多、人员疏散难度更高,就很容易给灭火救援带来困难,火灾危险性、破坏性就会骤然增加。虽然,目前的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比较完善,但切实存在建筑消防设施作用发挥效果不理想等现实问题,这就影响了火灾预警、人员逃生、火灾灾情处理、灭火救援等方面整体效果。因此,很多业内人士已经将如何提升建筑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中的应用效果作为重要研究内容,旨在提高火灾救援整体效果。
一、消防灭火救援基本要求
1.保证速度
火情就是命令。火情出现后,为了减少损失与伤亡,则需要消防组织快速出动,消防救援人员要在火情蔓延到人身之前将人从火场救出。还有一些火情会出现缓急的问题,会突然出现爆燃现象,导致周边的火势加大,短时间内就可能触及到人的身体,人要是在火海中多待一秒,就多一份危险,消防灭火救援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抢先时机,在火情蔓延前,快速进入现场,对人员展开全面的救援,救援工作是消防工作的基础,更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
2.控制火情
火情的速度非常快,要想赢得更多的救援时机,则要通过对现场的控制,对火情加以合理控制,避免出现爆燃现象,导致更大的伤亡事故发生。如果单纯进行救人,不顾危险,则很可能导致消防救援人员的伤亡。为了保证现场控制能力,需要通过外部的控制,对火场加以控制,保证消防救援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才能更好地施加救援活动。外部控制火情蔓延,不但能够对火场进行合理掌握,更能够对火情进行阻止,这是对消防救援工作的根本要求。
二、运用现状分析
第一,建筑消防设施的应用率存在问题。在高层建筑中的消防设施主要有: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虽然消防设施比较完善,但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部分设施却存在明显的利用率不高问题。第二,部分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和运维存在问题。虽然,高层建筑已经建设了诸多消防设施,但是却存在建筑消防设施与火灾实战要求不相符等问题。例如,部分建筑消防取水口的建设高度、规格、尺寸无法满足消防车的实际要求,而且还存在消防取水口与建筑物之间的预留距离不足、消防水管的尺寸无法满足大型火场灭火要求,这些都会给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带来阻碍,甚至错过最佳的灭火时间,增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而且,部分建筑消防设施存在长期缺少运维管护,建筑消防设施存在完好率偏低问题,这样就容易出现阀门、管道等设施故障,导致建筑消防设施无法发挥出实际作用,延误火灾救援战机。第三,建筑消防设施实战演练次数不足。虽然目前高层建筑中的建筑消防设施已经比较完善,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火灾救援需求,但却存在运用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实战演练次数不足的问题。而且,虽然部分单位组织了火灾救援实战演练,但演练次数偏少,两次演练时间间隔过长、演练程度达不到大型火灾救援等级等问题,这样就会导致部分官兵对高层建筑内部结构不够熟悉、对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方式和工作原理不够了解,无法在实战救援中举一反三,最终影响火灾救援效果。
三、高层建筑消防灭火救援优化
1.基本救援技术
高层建筑起火时,应首选室内消防设施对火源进行扑灭。判断清楚起火楼层后,消防救援人员可乘坐消防电梯或者是从防烟楼梯间到达指定地点。布置水枪,防止起火层火势进一步向上层楼层蔓延,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起火楼层下楼层的火情。从内部进行扑灭是最为有效的火灾救援方法,但对于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进行内部火源扑灭时,需要选择合理的救援路线。内部救援路线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高层建筑起火时,应以疏散楼梯为主。(2)对底层建筑进行火灾扑救时,应该选择能够进风的安全出口。(3)路线规划要合理,能够通往顶层被困人员处,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现实救援中,只有内部救援往往是不够的,需要内部与外部同时配合。从外部进行救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1)使用大型吊车登高,利用高压水枪对火势进行控制,并对被困人员进行进一步救援。(2)从外墙的疏散楼梯处进入楼层,现场情况允许且必要条件下,可动用直升机将消防救援人员送至顶层,实施消防救援。(3)利用无人机灭火技术及远程发射灭火弹等实施外部控火。
2.大力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确火场通信的稳定性
首先,为了确保火场通信的顺畅性,应通过科学设置无线电台通信的模式进行通信。对于高层建筑来说,若是其内部出现火灾事故,应用单一的无线电台通信模式以及背包双台双频通信方式、手持台单频通信方法均会出现死角,影响通信流畅性。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布置,强化通信的顺畅性。其二,应确保整个内部攻坚小组交流、沟通的顺畅性,这样才能层次分明地进行指挥,有效落实火灾扑救工作。如应依据一级指挥调度网以及二级现场指挥调度网与三级灭火救援战斗网进行现场通信标准进行标准化操作,利于各个层级内部攻坚小组成员做好自身工作,明确自身职责,为整个团队救援工作顺利完成做保障。其三,在火灾救援现场,必须严格依据频道进行科学组网,通信过程中依据现场无线通信的规则,保证信道的畅通性以及通话的质量。
3.明确内攻路线,具备清醒的救援意识
内部攻坚小组构成人员应具备清醒的救援意识,理智分析建筑现场火灾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内攻路线进行救援,以此强化救援效果。内攻路线的制定,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其_,由于高层建筑内部开放楼梯宽度较大,若是建筑内部出现火灾,火灾所产生的烟雾将呈下沉趋势,由一层朝向二层扩散。此时,内部攻坚小组选择内攻路线时,就应考虑到上述因素,通过防烟楼梯进行进攻,可降低火灾扑救难度。其二,防烟楼梯位置常设置阳台以及前室,也设有防火门以及正压送风系统与消防给水装置等,此线路也是最佳的内部攻坚线路。其三,内部攻坚小组成员,也要时刻保持清醒,做好群众安全保护以及自身安全保护工作,严谨对待救援工作,切莫大意和疏忽。
四、结语
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高层建筑的救援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照本宣科,还应该根据现场情况,结合火势蔓延及现场救援条件,审时度势做出判断。本文仅对高层建筑火灾成因及救援技术重难点进行了粗浅分析,理论的后续完善还有赖于广大读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来兵.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的设计对策[J].今日消防,2021,6(2):41-42.
[2]沈宝昌.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策探析[J].今日消防,2021,6(12):94-95.
35815019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