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森 吴娟
摘 要:目的:主要探究在急诊心肌梗塞患者日常护理中关于相关救治方案的有效运用。方法:我院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急诊心肌梗塞的患者中188 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护理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在采取常规形式护理措施方式上,结合给于相应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组别,设定为实验对照组,两组分别拥有94例参与患者。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针对急诊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日常护理工作上,可在常规护理内容内,增加预先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增加后,可较为客观的提高预期护理效果,并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增加患者对整体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具有非常客观的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诊;护理效果;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2
心肌梗塞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危重的一种疾病。及时给予治疗是保证患者康复的根本。在实际临床上,心肌梗塞患者同时还存在较大比例的合并并发恶性心率失常患者。这样的情况更加对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的重要性[1]。因此,本组我院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急诊心肌梗塞的患者中188 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护理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现将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急诊心肌梗塞的患者中188 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护理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采取常规形式护理措施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在本组94例参与患者中,年龄最小38岁,最大77岁,平均(51.25±3.44)岁,其中包含60例男性参与患者,34例女性参与患者;在采取常规形式护理措施方式上,结合给于相应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组别,设定为实验对照组,在本组94例参与患者中,年龄最小38岁,最大77岁,平均(51.64±3.57)岁,其中包含66例男性参与患者,28例女性参与患者;两组本次共同参与研究实验结果患者均在各自本人已经知晓本次共同参与研究实验,且其患者家属个人均持相同研究意见的基础情况下共同参与开展,针对本次两组共同参与研究实验结果患者的相关个人信息基本资料使用情况分别进行比对后,无较大差异并且无任何客观统计学性和事实提示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 采取常规形式护理措施。
观察组 在采取常规形式护理措施方式上,结合给于相应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其内容包括:
①针对性给予并发症护理:恶性心率失常容易造成心肌射血受阻。因此肯能会对大脑造成较为严重的缺血缺氧问题。因此对患者给予头部防止冰袋,并将头部侧向一侧,保持头部脑血管健康以及呼吸健康。同时增加对患者肾脏相关指标监护[2]。
②抢救完成之后,对患者转移过程进行监护,保证患者安全转移。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除颤仪,防止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室颤现象。对相应的护理设备进行监管。
③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相关术后注意事项以及饮食和运动的护理方案。并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疑问解答。随后添加微信,告知有问题可以随之询问。
④相应的饮食方案要以符合疾病限制并且尽量符合患者个人口味的饮食作为主要方案[3]。
⑤术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实际心理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展示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两组参与患者均为相同工作人员进行手术,从而尽可能降低客观因素影响。
3.观察指标
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护理效果。根据两组参与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抢救成功率作为参考依据。
4.统计学分析
本组织的实验对所涉及的得到的实验数据定量信息统一分析采用了spss21.0软件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二、结果
1.对比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护理效果
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同期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抢救成功率为93.62%,同期常规对照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抢救成功率为80.85%,综上,可见同期实验对照组护理患者长期综合临床护理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同期常规对照组护理患者,差异均值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详见表1。
三、讨论
在实际急救护理中,对患者的所有数据进行监管分析,一旦出现变化,则给予对应护理方式[4]。而结合研究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實际护理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
综上,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针对急诊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日常护理工作上,可在常规护理内容内,增加预先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增加后,可较为客观的提高预期护理效果,并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增加患者对整体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具有非常客观的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金怀双,徐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20,41(9):74-77.
[2]李翠英,赵菊馨.入院时患者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4):43-44.
[3]徐荣宁,朱宏,周海英,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健康大视野,2020(3):165.
[4]漫吴,传芬刘.探析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J].基础医学理论研究,2020,2(1).
191050052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