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静
摘要:我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绝佳素材。高校要善用“大思政课”,把灾难当教材,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讲准、讲清、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帮助青年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高校要主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称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把灾难当生动教材,把困难当鲜活事例,把疫情危机化为教育契机,推动疫情防控过程中体现出的“制度优势”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一、着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思政课的灵魂,始终发挥着价值引领作用,直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其多方面显著优势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充分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所长,一盘棋大局分明,体现了总揽全局、同向发力的效率,展现了党中央在应对重大风险防范时的高度组织、动员能力和长远的规划、决策和执行能力,充分凸显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独特优势;党政军民学共克时艰,工农商学兵齐上阵,构筑起全国一盘棋的防控大格局,充分凸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磅礴力量;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从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到千方百计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充分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情怀;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充分凸显了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等等。因此,开展“制度优势”教育,就要坚持“思想性”打头,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作为鲜亮底色,把人民至上的深沉情怀作为从容底气,把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作为深厚底蕴,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使命作为原则底线,实现“制度优势”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把疫情防控实践的思想政治属性讲清讲明、讲深讲透,引导青年学生感受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体会独特的制度优势基础和伟大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也要坚持思政课的批判性。在疫情防控中,总有一些杂音、噪声在扰乱视听、制造恐慌。当代大学生是思维活跃的群体,也是各种思想的受众,思政课教师要以正确的政治立场,对青年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及时、准确传递中央决策部署,传达专业性科学知识,对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批判。
二、着力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
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性强弱是特定思想形态是否具有现实批判力、逻辑说服力、价值引领力的集中体现,是思政课的特质。在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明了其中的斗争方略、目标举措、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一系列事关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光辉,也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为“制度优势”积淀了理论支撑。讲透“制度优势”就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传授,用知识传授承载价值观引导。比如,思政课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我国这次疫情防控中体现出的理论支撑,特别是要深入探究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依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讲清楚历史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把握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引领作用等深刻的理论逻辑,不断提升思政课用学术理论讲政治的能力,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教育人、塑造人、鼓舞人、引领人,把“制度优势”的理论基础讲明白、讲透彻、讲鲜活,切实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
三、着力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思政课需要亲和力,就是要让思想驻心间,让理论接地气,让事实带情感,这关系着青年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情感认同,是打造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课程的关键所在。增强“制度优势”教育的亲和力,特别要注重内容的鲜活性,要充分发挥疫情防控实践的生动性、鲜活性、情感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党的理论创新的重点、教材中的难点、青年学生思想中的疑点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并以此为案例、做导入、设启发,整合教学内容,形成青年学生乐学、乐用的“制度优势”教学内容体系。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引领作用,用身边人、同代人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有很多是90后、00后,他们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感动了所有人: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等等。在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将广大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当作教学案例,会增强青年学生的亲近感,从而使思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要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平台功能多、互动强的优势,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激发青年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思政课教师结合青年学生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思想疑惑,采用问题导入式教学,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青年学生形成统一的正确认识,凝聚青春力量。
四、着力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
针对性指对确定的对象采取具体措施。有针对性,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成效。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典型的“对象性”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要针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遵循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积极拓展新思路、新方式、新平台,设计精准式教学。讲透“制度优势”就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解压为力、化危为机,做到突出重点、关注要点、化解难点、回应热点。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针对思政课的特点,充分引入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个性化教学設计,有侧重地开展教育。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发挥制度优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主题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要坚持用思想理论诠释疫情防控实践,开展“疫情防控实践中的理论之基”等主题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紧紧围绕疫情防控中体现的中国精神、涌现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开展“最美逆行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等主题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紧紧围绕我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的历程,开展“中国战胜疫情的历史之维”等主题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程要紧紧围绕我国疫情防控实践中的重要战略部署、重点领域问题、重大舆论热点,开展“疫情防控实践中的热点透析”等主题教学,实现“制度优势”教育自然、巧妙、精准地融入。另一反面,思政课教师要针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实际,开展针对性答疑解惑。尤其是面对被称为互联网“土著居民”的90后、00后大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讲故事的形式、可视化的表达、差异化的传播、互动式的交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传播率、时代感和吸引力,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易于接受的话语、轻松触及的载体,让青年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翁”,真正让战“疫”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获”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4]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9).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
责编:初心
33715019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