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达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服务分项消费升级路径研究

2021-03-15 09:01陈露宁可欣
现代营销·理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

陈露 宁可欣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服务消费的概念逐渐细化,分项消费升级显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趋势。本文聚集西部地区,以“分项”为视角,结合新时代特征从服务分项消费的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三个方面出发,采用2005-2018年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服务分项消费的主要因素,即个人消费贷款、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劳动力负担系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服务分项消费;西部地区;分项消费升级路径

引言:新时代下,我国西部地区服务分项消费呈现服务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分项消费快速增长、消费细化、消费结构稳步升级等趋势。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服务消费升级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相较于东部,我国西部地区服务分项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社会的更加“平衡”“充分”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西部居民消费需求迅速增长,消费形式发生转变,服务分项消费逐年增加,但服务市场“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制约西部地区服务分项消费升级。

基于国内新时代新特征,鲍莫尔(2007)聚集于教育、医疗、艺术等分项个体,认为服务分项消费的良性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外学者们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消费发展同步于总体消费结构升级,并且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能够并行推动消费增长(Baumol,2012;刘涛和袁祥飞,2019)。

根据查阅大量文献表明,影响服务分项消费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居民收人、消费品价格、服务供给、消费政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部分学者认为,在众多经济因素中居民收入对我国服务消费升级的影响最为明显。Schettkat&Yocarini(2003)验证了服务价格上涨不利于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增加和服务消费结构的升级。钟萍(2019)认为服务消费分项是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和高级形式。

综合来看,我国关于服务分项消费的文献较少,学者们多聚集于全国层面,选取西部服务消费情况作为切入点的研究亦不多见。同时,大量研究从理论层面和总体层面分析了服务消费升级的相关问题,尚未对服务消费进行细分。基于此,本文聚集西部地区,以“分项”为视角,运用面板数据分析西部地区服务消费中的医疗、交通通信、文娱和教育等各部分影响因素,探寻促进西部服务分项消费升级的机制和路径。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一)构建模型

根据对于经济现象的研究和探索中发现,本文所研究的城镇居民的交通通信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以及医疗保健消费均受与消费信贷、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口劳动力负担系数的显著影响,所以选择个人消费贷款、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劳动力负担系数为自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面板数据模型通常分为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 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本文对该面板数据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为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和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同时达到简化分析计算的目的,本文对部分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从而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形式为:

(二)指标选择

根据前文相关分析,被解释变量即服务消费支出的分项指标分别为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解释变量的指标选择分别为可支配收入、人口因素、消费活力和消费信贷,核心变量选择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服务消费的各分项支出中,交通通信服务支出指标以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表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指标以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表示;医疗保健服务支出的指标以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表示。其中,可支配收入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将城镇人口数与城镇就业人口数相减的数值再与镇就业人口数相比,得出表示人口因素指标的人口劳动力负担系数,该系数可以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消费活力指标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表示,持续培育消费活力可以促进消费升级;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贷消费规模迅猛增长,因此用城镇居民个人消费贷款衡量消费信贷。

二、实证分析与检验

表 2 给出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个人消费贷款的均值为 18906,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距较大,变量的方差也较大。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均值为 15940,最大值为 30101,最小值为 0,说明了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同样是不均衡的。另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差距也较大,这一结果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西部地区服务分项消费发展不均衡的差异明显的现实情况。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均值分别为1829、1533 和 1017,占总支出的比重相对较低,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对上述 3 类模型分别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如表 2 所示。模型(1)反映个人消费信贷对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的影响,模型(2)为个人消费贷款对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影响,模型(3)为个人消费贷款对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本文的面板数据估计根据经验应选择固定效应,同时,用 Hausman 方法进行检验,也表明均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从固定效应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知,个人消费贷款(X1it) 的估计系数为 0.0917,且在 1% 的水平上显著,即个人消费贷款每增加 1 个单位促进下一年度人均交通通信费用支出提升 0.0917 个单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X2it)的估计系数为 0.478,且在 1% 的水平上显著,即个人消费贷款每增加 1 个单位促进下一年度人均交通通信费用支出提升 0.0917个单位。人口劳动力负担系数(X4it)的估计系数为 0.0785,且在10% 的水平上显著,即个人消费贷款每增加 1 个单位促进下一年度人均交通通信费用支出提升 0.0917 个单位。个人消费贷款显著促进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的提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it) 的估计系数为 0.510,且在 1% 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会越强; 从固定效应模型(2) (3)的回归结果可知,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呈现出明显的分层下降趋势,在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相同的控制变量对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最后是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随着我国交通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逐渐占据一定比例,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地区发展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对于城镇居民各项消费均有显著影响。分项消费升级是服务消费升级是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和高级形式,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重要动能。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服务分项消费升级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以及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释放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潜力;第二,结合新时代特征,完善四个分项服务的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西部消费市场的细分,满足消费者对于不同分项的个性、专业化服务需求;第三,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平等就业机制;第四,加快供给侧的改革,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形态,完善消费信贷市场,为西部居民消费提供更多形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钟苹.服务消费升级下的服务分项消费升级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24):44-47.

[2]吴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我国消费转型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20(17):37-40.

[3]赵菁.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自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18(22)

[4]张洛民,刘璇.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面板数据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6): 106-108.

[5]周蓉,郑莉.区域差异化的广东居民服务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1):238-242.

[6]李佳.消费信贷对我国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9.

[7]毛中根,谢迟,叶胥.新时代中国新消费:理论内涵、发展特点与政策取向[J].经济学家,2020(09):64-74.

作者简介:

陈 露(2000 年-),女,汉族,广西北海人,广西财经学院本科,商务经济学。

宁可欣(1998 年-),女,汉族,广西南宁人,广西财经学院本科,商务经济学。

广西财经学院陈露宁可欣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探究
西部某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分析
AACSB认证对我国西部财经院校建设的启示
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读者抱怨问题及对策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优化研究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