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冲击背景下对银行同业业务影响

2021-03-15 09:01刘正谦
现代营销·理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银行贷款

摘要:通过拓展质押品范围、创新融资业务流程等方式,探索新的同业融资业务方案,响应中小机构融资需求,发挥债券产品设计和广泛的销售渠道等优势,为中小机构提供发行金融债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等方面的专业支持,满足其资本补充需求。同业业务将回归本源,立足于服务实体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流程再造等方式,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关键词:信用冲击;信贷危机;同业业务;银行贷款

银行同业业务包含同业融资、同业投资以及同业代付等类型。同业业务起初主要为资金存拆放、债券回购等同业融资业务,服务于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需要。2010年前后,同业业务迎来转机,金融危机下刺激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基建投资,全国各地纷纷设立城投平台,融资需求猛增,同业投资业务出现爆发式增长。银行同业投资扩张的根本原因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双轨制。银行间拆借利率和信贷利率存在显著利差,前者已实现市场化定价,后者是根据基准利率定价,属于零售资金利率。在信贷规模约束情况下,银行基于同业信用在银行间市场借入资金,再通过同业投资向企业融资,利差空间较大。随着中央提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金融领域逐步推进供给侧改革,金融市场开始去杠杆,银行同业业务正在加速转型发展。

一、信用事件对同业业务影响

近期爆发的中小银行信用事件,本质上是金融供给侧改革下金融市场出清的结果。部分风险积聚较高的机构在去杠杆过程中开始释放风险甚至面临整顿重组,同业刚性兑付的信仰被打破,同业市场格局正在发生重构。信用事件冲击下各机构风险偏好趋于收紧,信用风险控制要求提升,市场分层逐步显现,同业业务经营模式面临转型。

(一)风险偏好收紧

2019年5月以来,中小银行的存单发行量出现下滑,未足额发行的存单个数和发行缺口显著上升。信用事件接连发生,同业信仰被打破,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收紧,机构内部的准入要求纷纷提升。未来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金融市场中潜在的风险将加速暴露,一些风险控制能力不足或杠杆运作激进的机构或将难以维系,信用事件绝非个例。上述过程中,市场主体的风险偏好将会趋于谨慎。同业融出业务市场机构会收紧纯信用的拆借业务,更多开展债券回购、票据回购等业务,质押品的要求和质押率的认定也会趋紧。传导到资产配置领域,各机构的资产配置需求更突出流动性和安全性,配置种类向利率债等产品转移。同业业务将会出现资产回表、交易结构更清晰、投资标的强穿透的转变,中小银行的资产扩张速度将会放缓。

在利率方面,国股大行和低评级机构间的信用利差将逐步走阔,大行存单和票据利率将会走低,中小机构信用产品市场需求萎缩、利率走高。在授信收紧、利率上行的趋势下,中小机构面临的负债组织难度将显著上升,资金市场和存单发行竞争加剧。

(二)市场分层加剧

以往市场许多机构认为同业信用能够刚性兑付,但中小银行信用事件以及后续票据兑付安排,直接转变了市场预期。在金融市场去杠杆的背景下,信用事件冲击了中小机构的市场信心,导致市场对同业客户的准入要求提高,同业授信审批收紧。

信用冲击事件后,同业市场的演化会进一步强化向头部机构聚集的现象。由于市场收紧同业授信,客户准入要求更加精细,大机构同业信用将更加坚固,小机构授信资源面临缩减。同業授信、资金渠道和交易对手等多种资源会向头部机构集中,同业市场将形成以大型机构为核心向外发散的合作网络。从过程来看,信用事件引发流动性分层,逐步发酵为信用分层,使得同业市场出现市场分层,中小机构进入大行内部准入名单、进行授信合作的难度上升。

(三)业务模式迎变

随着市场收紧,同业业务模式将发生变化。以往,同业投资业务主要依赖于同业信用,市场各机构的同业业务主要以同业投资为主。但信用事件将导致市场机构收紧同业投资(存单、金融债和SPV等),同业业务向流动新管理和合理的资金运营需求回归,同业融资业务占比提升。业务模式方面,以往部分机构采取表外代持、结构化加杠杆、期限错配等方式博取高收益,但信用事件冲击下市场流动性波动增加,代持业务和结构化加杠杆等产品结构将会减少。在同业市场信用事件频发的环境下,需要摒弃原先“重投放轻投后”的粗放经营方式,投前完善信用审批,投后及时监测风险,丰富风险缓释手段。

二、同业业务转型未来展望

中小银行信用事件引发了同业市场的流动性波动,加剧了资金利率涨跌幅度,表明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双轨并轨,各机构负债组织将面临更激烈竞争,一般存款的利率将可能上升。市场分层的局面下,同业机构的信用事件绝非个例,市场的非预期冲击将更频繁、利率波动更显著。

同业业务应不忘初心,服务全行流动性管理需要,配合司库吸收同业负债和协议存款,做好流动性缺口摆布。同时,同业业务进行资产配置要以流动性为基础,在防范流动性风险前提下追求收益;并根据监管要求,合理匹配资产和负债的期限,控制期限错配。为有效应对市场冲击,同业经营部门要关注相关市场变化,加强市场利率研究,适时调整负债策略。

三、结语

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资产转让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有效缓解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丰富市场研究分析手段,为场内交易业务提供决策支持,完善风险控制的前瞻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1]周建新.基于大数据的银行信贷风控探讨[J].投资与创业,2020,(9):29-30.

[2]周建新.基于大数据的银行信贷风控探讨[J].投资与创业,2020,(9):29-30.

[3]肖辉.美国金融危机与东北地区金融发展策略[J].东北亚论坛,2009,18(4):123-129.

作者简介:

刘正谦(1981-),男,汉族,甘肃省天水市人,经济师、审计师,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机构投行及银行同业业务。

昆仑银行西安分行刘正谦

猜你喜欢
银行贷款
信贷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效果研究
浅析银行贷款对于实体经济的帮助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商业信用对货币紧缩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
浅析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识别与信用风险度量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规避措施评价
基于纳什均衡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银行贷款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研发经费异质性、创新能力与科技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