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军旅作家李英儒

2021-03-15 05:47李锐锋李星磊张红山
百年潮 2021年1期
关键词:冀中野火创作

李锐锋?李星磊?张红山

李英儒

从《战斗在滹沱河上》到《野火春风斗古城》,从《还我河山》到《燕赵群雄》,一部部作品轰动文坛,风靡华夏,作者的名字也逐渐家喻户晓。他就是我国当代著名军旅作家李英儒。

少年勤苦多才志 仗剑挥毫写诗篇

李英儒,1913年出生于保定市清苑县李胡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家里主要依靠两个哥哥扛长活、打短工来维持生计。李英儒自小聪明伶俐,记忆过人。七八岁时,邻家的孩子都去私塾念书,他却因生活窘迫,交不起学费,只能在割草、拾柴等劳作之余,趴在教室的窗户台上“蹭”课。幸运的是,教书先生赏识他的天资和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就主动为他减免学费,收为门生。

1930年,李英儒在亲戚帮助下得到一个勤工俭学的好机会——到保定志存中学读书,条件是利用节假日为学校看管并打扫图书馆。这样,他既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挣点零用钱弥补学费和生活开支,又能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学业。

在校期间,他不但工作积极、成绩优秀,还利用业余时间偷偷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鲁迅、茅盾、巴金的很多作品,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洗礼。从此,他开始投身革命洪流,参加学生运动,并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英儒回到家乡,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月,他参加了八路军。先后当过文化教员、宣传队长,主编过河北游击军政治部主办的《火星报》。同年8月,根据上级指示,李英儒改做军事工作,任冀中八路军第三纵队某步兵团团长。在大清河沿岸及易县、涞水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戎马生活之余,他经常将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解放区主办的报纸杂志上。从1940年开始,他根据自己的抗战生活,先后创作了短篇小说《夜摸城》《新队长》《苏金钟》;报告文学《夜袭安平城》;散文《儿童节的欢愉》《子弟兵打进文安城》;歌词《孩儿不离娘》《抗日阵营如铁似钢》等,分别刊登在《文艺习作》《冀中导报》和《歌与剧》上。

1941年春末,李英儒奉命来到冀中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安平县彭家营村,负责《冀中一日》的初审工作,并主编第四辑《战斗的人民》。“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是1941年5月,在冀中军区主要领导黄敬、程子华、吕正操等倡导下,发起的群众写作运动,作品编选后收入《冀中一日》。该书一共四辑,分别为《鬼蜮魍魉》《铁的子弟兵》《民主、自由、幸福》《战斗中的人民》。编委会的主要成员为李英儒、孙犁等青年作家。书中讲述了冀中广大抗日军民在“1941年5月27日”这天所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和听说的真实抗日故事。

《冀中一日》的编辑出版,在宣传共产党游击区的浴血抗战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冀中一日》以铁的事实打破了国民党污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游而不击”的反动谬论,被誉为群众文学的光辉典范。

小说《战斗在滹沱河上》封面

投身地下工作 小说震动文坛

1942年“五一”前夕,日军驻华北地区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几个主力师团共5.9万人的兵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实施了长达半年之久的“铁壁合围”和“拉网梳篦式”“大扫荡”。冀中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日子。为了避敌锋芒,根据冀中行署和军区的指示精神,所有抗日组织化整为零,到外线作战。按照上级安排,李英儒也脱下军装,深入古城保定,以店员、教师等身份做掩护,准备开辟一条由冀中通往冀西革命根据地的安全交通线;并在敌伪军中进行分化瓦解工作,组织工人、市民和学生与日伪军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为了开展工作,在危机四伏的敌占区站稳脚跟,李英儒节衣缩食,精打细算,每月都把自己微薄的薪水扣除必需的生活费用外,贿赂给日伪组织的小头目。

《野火春风斗古城》电影剧照

在完成建立地下交通线的任务后,党组织又指示他把地下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伪军的争取、教育和瓦解工作上来,以此来配合八路军、武工队的军事斗争。为了不负组织重托,李英儒托关系进入保定第二师范,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和影响,与城内各个阶层交朋友。通过各种关系,传递情报,打击敌人,动摇敌伪组织的军心,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这段艰苦卓绝的地下工作,为李英儒后来创作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946年,李英儒因工作突出,被组织调往华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任科长。翌年,又担任中共華北局联络部第一处处长。在此期间,他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又利用自己在保定市区从事地下工作的经验和人脉,编织了一张对抗、瓦解国民党反动派的红色关系网。

新中国成立初期,李英儒先后担任天津某陆军医院政委兼党委书记,解放军总后勤部文化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1953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出第一部长篇小说《战斗在滹沱河上》,被评论界誉为优秀长篇小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放。1958年,李英儒又创作出第二部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故事波澜起伏,富于传奇色彩,先后被译成英、俄、日、朝、德、保等多种文字海外发行。另外,该书还先后被改编为话剧、地方戏和电影等文艺形式。

1961年,李英儒调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组长。此时,他正在进行第三部长篇小说《还我河山》的创作。时隔不久,又发表了《政治委员》《九孔桥边》《万人敌》《三进五窑村》《敢叫敌血染刀红》等短篇小说。

严冬犹作回春舞 老骥伏枥在千里

在“文化大革命”中,李英儒遭受迫害。在秦城监狱里,他没有消沉低迷,没有彷徨苦闷,更没有寻死解脱。而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惊人的毅力开始了长篇小说《女游击队长》的构思与创作。然而,在昏暗潮湿的监舍里,面对看守人员的监管,塌下心来从事创作,又谈何容易!写作必须要用纸和笔,这些东西狱中是不会提供的。为了解决笔墨纸张问题,李英儒费尽了心思。湊巧,家里探监时给他送来了一套马克思的《资本论》。于是,他就用铝制牙膏皮的一角做笔尖,以《资本论》文字夹缝作稿纸。没有颜色较深的墨水,他就在屋内马桶的残缺处划破手背,以此为借口,向看守要来半瓶紫药水作墨水。就这样,一位疾病缠身的老人,每天除了睡觉、吃饭、打腹稿,就是趴在床上埋头写作。在狱中八年,李英儒先后创作出《女游击队长》和《上一代人》两部长篇小说,达100多万字。

连环画《三进五窑村》封面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已经年逾花甲的李英儒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持续推进,党和人民为他平反昭雪,落实了政策。1979年春天,李英儒出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顾问,兼《八一电影》杂志主编。

小说《女游击队长》封面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分配工作后,李英儒这位铁骨铮铮的文化战士,不顾体弱多病和年事已高,又重新振作精神,立即整理出版了《女游击队长》和《上一代人》两部长篇小说。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为他出版了长篇小说《还我河山》和《李英儒短篇小说集》。

李英儒与作家朋友

1983年,年届古稀的李英儒在组织的关怀下,办理了离休手续。但他老当益壮,离而不休,又先后写出《燕赵群雄》《女儿家》《虎穴伉俪》《魂断秦城》等四部长篇小说。

1989年,李英儒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76岁。2019年,《野火春风斗古城》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责任编辑 黄艳)

猜你喜欢
冀中野火创作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早期野火烟雾检测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烟草野火病发生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