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鸟
一部中华史,半部帝王史。中国自打有皇帝这种职业以来,“真龙天子”车载斗量,然而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凤毛麟角。
所谓大帝,通常指那些有雄才大略、功业非凡、政绩卓然的伟大帝王。有此称号的君主外国的就不说了,上古的那些事迹模糊、语焉不详的半人半神也不消说,比较公认的大概有这么几位:汉武大帝、永乐大帝、康熙大帝。三国时的孙权被他的继任者谥曰“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但无论如何一个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是实难当此殊荣的。
虽然一代雄主文治武功、英明天纵、后世敬仰,但作为他们接班人的太子,实在不好当。太子这种职业,角色很微妙。他既是未来的皇帝,又是老皇帝的臣子;老皇帝既把他当作接班人,又把他当作竞争对手。若是遇到一般庸碌无为且短命的皇帝,那也好办,太子年纪轻轻就可即位,这种尴尬的角色扮演得容易且时间短。若碰上汉武、永乐、康熙这样的英主,那太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你若表现得太优秀,老爸会认为你想抢班夺权;你若表现得太平庸,老爸会认为你不堪托付天下,这个度很难把握。何况这几位大帝活的时间很长,作为他们的太子,苦日子漫长难熬。参天大树之下,小树很难成长。
汉武帝刘彻一生故事很多,往好处说他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将大汉王朝推向了鼎盛的巅峰;往坏处说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把大汉王朝带入了危局。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越是有作为的皇帝越贪恋权力,本来皇帝这种职业就是终身制,至高无上的皇权让皇帝整天生活在草木皆兵之中,生怕有人觊觎他的皇帝宝座。最有资格觊觎皇帝宝座的人就是太子——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太子小的时候,皇帝是父亲;太子成年了,皇帝就成了老不死。汉武帝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老想着太子一定在盼着自己死。转眼汉武帝就65岁了,他已经当了54年皇帝,人越年老疑心越重,疑心生暗鬼,咋看太子咋像弑父夺权的不肖子孙。汉武帝的这种心态自然有人揣摩得到,这人就是江充。江充告太子刘据谋反,说汉武帝做噩梦就是他诅咒的。汉武帝派江充审查太子,太子无端被陷害,盛怒之下也不顾打狗还得看主人,一刀就把江充宰了。汉武帝一看儿子这是真要谋反啊,就派兵镇压,太子哪里是老爸的对手,被逼自杀。刘据当了30年的太子,最终也没能熬出头,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場。
永乐大帝本无当皇帝的资格,但他不甘心只做一个藩王,就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夺了侄子建文皇帝的皇位。永乐帝的文治武功几乎无人比肩。他五次亲征蒙古,七次派郑和下西洋,编修了《永乐大典》,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当“千古一帝”的太子不容易。他的长子叫朱高炽,不但肥胖而且仁弱,一百个被老爸瞧不上眼,嫌太窝囊。可见太子多么难当,精明了不行,窝囊了也不行。永乐喜欢英武神勇的次子朱高煦,曾答应立他为太子。但封建社会有立嫡以长的规矩,何况朱高炽还是朱元璋指定的燕王世子,朱棣也很为难。朱高炽一直到29岁才在大学士解缙的帮助下被朱棣立为太子。朱高炽能当上太子可不是因为朱棣对他有了好感,而是朱棣特别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为了让好孙子朱瞻基日后能当皇帝,朱棣才让朱高炽成为过渡的桥梁。朱高炽真的仅仅是个桥梁,太子当了20年,苦尽不是甘来,而是死来,仅当了10个月皇帝就一命呜呼,命啊!
康熙大帝8岁登基,享年68岁,当了61年皇帝。康熙的一生用波澜壮阔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武功方面,他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三征准噶尔、大败沙俄、进兵西藏……文治方面,他编《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等,自己还写了一万多首诗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康熙活的时间长,在位的时间也长,他的太子更不好当。康熙的太子是他的二儿子胤礽,刚满周岁就被册立为太子。胤礽天资聪慧、文武全才,22岁就能在康熙亲征准噶尔时处理朝政。胤礽很优秀,很多大臣也认为将来皇位非他莫属,于是就团结在了他的周围,形成了所谓的“太子党”。康熙明显感受到来自太子的威胁,于是在胤礽当了33年太子时,找个借口把他废了。什么借口呢?木兰秋狝的时候,康熙说他夜里不好好睡觉,从帐篷的缝隙往里窥视,要“弑逆”。太子被废,顿时让其他皇子看到了希望,立即开展了一场夺嫡大战。康熙一看形势混乱,为了稳定局面,只好把胤礽重新立为太子。然而,太子复立,君储矛盾并未解决。皇帝与太子的矛盾终于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太子。这回,一直到死,康熙都没有再立太子。可叹胤礽这个倒霉蛋,当了37年太子最后也没当皇帝的命。
不只是这几位大帝,历史上还有几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们的太子也未能保全。秦始皇的太子扶苏被废后,自杀了;隋文帝杨坚的太子杨勇被废后,和扶苏一样,矫诏赐死;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后,徙死黔州……
纵观历史,还是那些平庸且短命皇帝的太子最幸运。太子一成年,老爸翘辫子,父慈子孝,皆大欢喜。
(冯金良摘自《许昌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