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欣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陶瓷历史悠久深远。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先人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寄托到陶瓷上,创作出美轮美奂的陶瓷瑰宝,赋予了陶瓷新的生命。这些陶瓷瑰宝留存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与艺术特征,闪耀着先人智慧的光芒。
“有画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在浩瀚的中国陶瓷海洋中,明清时期瓷器上的吉祥纹饰与造型是最为繁复和精美的。本期“东方焦点”栏目,我们编选了两篇专门研究清代瓷器吉祥纹饰与造型的文章,与读者共赏。希望通过赏析,对清代瓷器上常见的吉祥纹饰与造型,如龙凤纹、蝙蝠纹、三多纹、鹊梅纹、百鹿纹、双喜纹、凤穿牡丹纹等的产生背景、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更好地服务于清代瓷器的收藏与投资。
吉祥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正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文化对中国陶瓷器无论是器形上还是装饰题材上都影响深远,不仅器形丰富别致,题材也广泛普遍,制作技艺精巧,瓷器成品美妙绝伦又有吉祥寓意,有的祈求健康长寿,有的追求家族繁盛,有的追求高官厚禄,有的追求幸福美满,有的追求爱情甜蜜等等,这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深受统治阶级的喜爱,在民间百姓中也广为流传。吉祥陶瓷纹饰起源于商周,发展于唐宋,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尤以清代时期发展最为鼎盛。
清代时期瓷器业发展至鼎盛时期,装饰题材更为广泛,空前繁荣,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吉祥纹饰,瓷画中表达吉祥寓意的纹饰层出不穷,或取其谐音,或取其寓意,或取其图像,通过动物、植物、人物和文字等的相互结合,几乎“有画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无不寄托着人们真挚的理想与情怀。
“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绿彩龙凤纹瓷碗(图1)。清代康熙时期,通高7.2、口径14.2、底径5.7厘米。该碗圆口微撇,深腹圈足,内外通体施黄釉。口外沿一周卷草纹,碗心于绿彩双圈内饰如意云头纹,碗外壁绘饰绿色龙凤云纹,圈足上部绘一周莲瓣纹饰。碗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龙凤纹”,以描绘龙与凤相对飞舞的画面而得名。我国古代时龙和凤都是祥瑞之物,龙代表真龙天子,象征着权威,而凤代表一国之母,象征美丽仁爱,龙凤结合则代表天下太平,盛世清明,高贵吉祥。在我国传统理念中,常将龙凤相配,寓意高贵吉祥,也多用在瓷器装饰上,通常称作“龙凤呈祥纹”。
“大清乾隆年制”款粉彩蝠寿天球瓶(图2)。清代乾隆时期,通高58.4、口径12.8、腹径38.2、底径21.5厘米。此瓶直口微撇,直颈,腹部圆硕,圈足。白洁的外壁以粉彩绘饰果实累累的桃树和嬉戏穿梭的蝙蝠,桃树枝叶繁盛,桃枝自瓶底沿腹部蜿蜒而上,硕大饱满的桃实压坠枝头,瓶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矾红楷书款。造型硕大挺拔,彩绘技法娴熟,画面精细工整,纹饰画意生动,寓意吉祥,“蝠”与“福”谐音,寓有“洪福齐天”之意。中国自古流传许多关于桃的神话传说,在道教神话中,主宰人寿命的南极仙翁经常手托仙桃,寓意幸福长寿。民谚中有“榴开百子福,桃献千年寿”之说,诞辰献“寿桃”祝寿是中国的传统民俗。
“大清乾隆年制”款青花“三多图”瓷碗(图3)。清代乾隆时期,通高5.6、口径15.3、底径5.5厘米。此碗撇口,弧腹,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口沿内外饰青花海水纹,外壁绘福寿三多纹,圈足外墙绘变形莲瓣纹,底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碗造型端庄,釉面莹亮,青花发色典雅。福寿三多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民间以佛手柑与福字谐音而寓意“福”,以桃子多寿而谐意“寿”,以石榴多子而谐意“多男子”,称为“福寿三多”“华封三祝”或“多福多寿多男子”,表现多福多寿多子的颂祷。
“大清道光年制”款粉彩白菜盘(图4)。清代道光时期,通高3.1、口径17.8厘米。此盘敞口,口沿描金,浅弧壁,圈足。碗内以白菜为主题图案,白茎绿叶,淡雅精致。盘内缘饰有12颗白菜,盘底以矾红双圈,内有桃蝠图案,充分体现了清代制器中每图必有意、每意必吉祥的约定俗成。盘外壁有四组矾红蝙蝠对称分布,底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白菜寓意吉祥,和“百财”同音,借喻家财万贯。此外,白菜的颜色青白相间,寓意清清白白、清正廉明。因此,白菜纹多为古人用以象征人格、品德高尚。
“同治年制”款黄釉粉彩梅鹊纹碗(图5)。清代同治时期,通高9.5、腹径16.7、口径20.9、底径8.3厘米。此碗敞口,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外通体施黄釉,口沿及圈足处以金彩作装饰,在黄釉上以粉彩绘出朵朵盛开的梅花,数只喜鹊飞舞其间。该器黄釉釉色纯正,粉彩雅致柔丽。器底有红彩“同治年制”四字楷书款。鹊梅是中国传统图案装饰纹样,梅花在古代又称“报春花”,代表着春天,喜鹊象征着好运与福气,喜鹊登梅寓意吉祥、喜庆、好运的到来。宋代王炎有诗句:“家书未到鹊先喜”。喜鹊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上大致在宋代,清代时喜鹊纹饰广为流传,其中尤以喜鹊登梅纹较为常见。
“大清光绪年制”款粉彩蝠寿纹瓶(图6)。清代光绪时期,通高39.1、口径9.8、腹径23.7、底径12.7厘米。此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瓶外壁通体以粉彩描金装饰。瓶口沿描双弦纹一周,口沿下装饰如意云头纹,近足处饰蕉叶寿字纹,颈部、腹部主题纹饰为云蝠纹,肩部两道金彩弦纹之间饰以粉彩花卉并间以四个金彩篆体“寿”字。器底红彩“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矾红楷书款。此瓶形制端庄,笔法细腻,画工精湛,设色粉润,色彩浓淡相宜,极具质感。红色蝙蝠取其“洪福”谐音,遍布器身的蝙蝠更合“百福”之意,寓意吉祥喜庆。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习俗运用“蝠”“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自天而降。以此组吉祥图案,如一只蝙蝠飞在眼前,称为“福在眼前”,蝙蝠和马组成了“马上得福”,器物上部一圈红色的蝙蝠纹,也称“洪福齐天”。
青花凤穿牡丹纹盖罐(图7)。清代,通高26.4、口径12.8、底径14.8厘米,缺盖。此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肩以下渐收,圈足外撇,全器纹饰分为三层次,颈部绘一周如意纹,肩部绘一周几何纹,腹部满绘凤穿牡丹花纹。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凤为鸟中之王,飞时百鸟相随是祥瑞的象征;牡丹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一直被古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古代人民常将凤凰与牡丹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装饰纹饰,寓意祥瑞、美好、富贵的象征,这种纹饰被称为“凤穿牡丹”。
粉彩鼓腹兽耳百鹿图尊(图8)。清代,通高46、口径18、腹径38.2、底径24.5厘米。此尊大口、兽耳、圆腹下垂,矮圈足。器身通景绘百鹿纹饰,整体画面以苍松山石为背景,姿态各异的小鹿在山石密林间奔跑、憩息、觅食,嬉戏于山间,饮水于清流,画意生动,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画面中峰峦雄伟,松枝遒健,颇有松岩撑天之气势。相比之下,形态轻盈、细小可人的梅花鹿更衬托出景观之宏大。该尊双兽耳涂红彩,巨松苍翠欲滴,小鹿五彩斑斓,画面色彩丰富,极具装饰效果,构成一幅生动的大自然山水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观赏价值。我国古代人民认为鹿是一种祥瑞之兽,代表长寿和繁荣昌盛。“百”图纹饰常用谐音谐意,寄托祝福、恭贺的美好愿望,“鹿”谐“禄”,寓意加官进禄、权力显赫,象征吉祥长寿和升官之意。这种纹饰多用在皇家瓷器装饰中,深受皇帝的喜爱,是宫廷特殊等级和身份的象征。
粉彩福寿双喜纹盘(图9)。清代,通高4、口径24、底径14.7厘米。此盘敞口,浅弧壁,圈足。盘形规整,外壁绘五红蝠纹,口沿内外绘青花双弦纹一周,内壁以粉彩绘制双喜、红蝠、缠枝花纹饰,碗心绘一桃纹。此碗纹饰线条纤细,画面工整,缠枝花纹缠绕不断,变化丰富多彩,福寿金彩双喜字,色彩亮丽,绘工精细。
囍,不是正规的汉字,而是普及到千家万户的喜庆寓意的图纹,是古往今来用于新婚致禧的符号。双喜并联,寓意新婚夫妇互敬互爱,白头偕老。有时,“囍”还被拉长了,表示“长喜”“长双喜”的意思,以祈求称心如意能悠长持久。囍本身的对称、交互相连,还被视为新婚夫妻恩爱和合、牵手终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爱情象征,护佑婚姻天长地久,也是对爱情的守护。
“焦启丰号监制”五彩博古镂孔帽筒(图10)。清代,通高28.3、口径12.2、底径12.2厘米。此帽筒圆口,直筒腹,挖足。口沿描金,器身有六个海棠形镂孔,通体白釉绘博古纹,“帽筒”也称“官帽筒”,是清代官員上朝前休息时置放顶戴花翎官帽用的。博古是杂画的一种,后人将图画在器物上,形成装饰的工艺品,泛称“博古”。如“博古图”加上花卉、果品作为点缀而完成画幅的叫“花博古”。将绘有瓷、铜、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图画,叫做“博古图”,有时以花卉、果品等装饰点缀。“博古图”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