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手
文成写什么?文成这么有名,肯定什么都被人写过了,谁写都写不出文成天造地设的存在,都写不出文成人心中自己的文成。有一次我陪一位老师游文成,我都不作介绍,就跟着他走。老师游历过名山大川,无论你怎么介绍,都是不可能左右他感受的,尤其是现在山村海角都搞了旅游之后,遍地都是农家乐和渔家乐,你的介绍很可能就成了“蛇足”或“狗尾”。待老师游罢文成,还在欲罢不能的游兴上时,我忍不住说,文成有大景,是不是?老师说,是是是。
文成的介绍上都已经把文成写明白了。我就写写我所认识的文成的人吧。到处都是我们的人,文成也是。
我最早接触文成人还是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门口的小卖部,就是一对文成人开的。大叔原来是文成的石匠,感觉他身体很好。大妈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在店里接接电话,感觉她记性超众,无论你要什么东西,多少东西,都只用报一遍,不用重复,到时候送来的一定是齐整的。小区是个不小的小区,东南西北都有门,因此各个门口都有小卖部。但因为大叔身体好,有劲道,不管你几楼,他都可以把东西扛上去,因此,小卖部的生意就被他垄断了。其他那些店,开开停停,换来移去,最终都关了,就剩他们家了。我知道他们是文成人还是从口音上判断出来的,他们讲话的尾音上扬,腔调拖得很长,很婉转,有时甚至能听出旋律,像唱歌一样。温州地区的口音有轻有重,有硬有软,但尾音上扬、拖出乐感的只有文成。这个小卖部开了二十年还在开,他们的女儿从娇小的姑娘变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还在开。后来我才知道,文成人开小卖部是有优势的,他们人带人,人帮人,把小卖部做成了一个产业,似乎有集团或总部,似乎有强大的供应链、开发链、销售链、回收链,发达有序的运作才有生生不息的经营。只要是小区,他们的小卖部就会开过去,就会扎根生存。温州城区你去调查看看,只要是小卖部,十有八九是文成人开的,这你还搞得过他的?现在,大叔大妈年岁大了,回文成了,老家在峃口,他们的女儿接替了他们的生意。她不像大叔大妈那样每天在小区里转,她有她自己的方式,时常在群里推东西,不停地在群里叫啊叫,“A3-505你的东西到啦,B7-606你也有东西,也下来一起吧。”她的方式又亲切又随意,大家也乐意接受,所以她的小卖部里整天都是人来人往人影幢幢的。
和文成人真正有接触是一次偶遇,偶遇往往和美好的故事连在一起。那是多年前的一次文成之旅,晚上在茶室喝茶,是主办方特意组织的一次文学见面会,大家随意地散坐,漫无目的地闲聊。给我们泡茶的是一位身形蓬勃的姑娘,在我们身边撞来撞去。没事的时候,她就在吧台那里坐着,但眼睛乌溜溜的没放过你。这样的情形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是有吸引力的,你会有很多联想,她是不是在你店里打过工?是不是你哪个朋友的女儿?是不是想让你带她逃离?她坐在一个满是瓶罐的背景里,她的头顶是吊灯的光晕,身上忽明忽暗,轮廓像镶了金线一样,呈现出毛绒绒的质感来。这样的造型,使得你也身不由己地站起来,装作想续茶,我走近了她。我有点不自然,她也明显地有点小紧张,我甚至能听到她急促的呼吸声。我说,我们认识吗?她说,我读过你的小说。一个人读你的小说,把你记住了,还主动告诉你,这是对你的莫大欣赏。我说,哪篇哪篇?她说,《让她守身如玉》。我说,噢,这个很早了,写得一般般。她说,要是写的是我,我真会那样的。我不知道这背后隐藏着什么信息,但可以感觉出这女孩的执拗。简单的对话,粗浅的相识,但我们两个都认真了。那之后,我只要发表了小说,都会跟她说,她能找到的,都会看了告诉我。我承认,我在乎她的意见,甚至有时候把它当作一种激励。她有空也会来温州看看我,到我单位的楼下给我打电话。我要是在,就陪她一起吃个饭,说说话,然后送她到客运中心。我要是不在,她也没有怨言,说自己冒失了,扰你了,然后就乖乖地回去。后来,她像很多文成人一样到国外去了,离开了南田。我第一次收到她的相片,是她在一个蓝色的咖啡馆门口照的,边上是一张有“毕加索”图案的海报。我猜想她是在西班牙。她后来告诉我,她那个地方在海边,叫安达卢西亚。“在安达卢西亚,常常会看到这种蓝色的墙壁,算是摩洛哥蓝吧,很刺眼,很大胆,有与蓝天争胜负的气势,看习惯了,觉得挺好。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跳脱出来,这是天空的蓝,是地中海的蓝,是穆斯林的蓝,是青花瓷的蓝,当然也是西班牙的蓝。”这完全就是文学的语言。我想,她要是也写小说多好啊。
我再说一个“文成人”吧,我叫她阿燕姐。25年前,我和我老婆在隔岸路开鞋料店时,就认识了她。我们主要做“主跟包头”。最早的主跟包头都是用旧棉花做的,又黑又脏。后来我们知道了,好的材料叫“包头王”,河通桥阿燕姐那里就有。我们就到阿燕姐店里拿货,和她有了生意上的往来。那时候的阿燕姐,站在店里端庄整洁,眉清目秀,八面玲珑,雍容大方,不用开口就是个品牌。这让我吃惊,也让我醒悟:最低端的鞋料生意,也可以做得不卑不亢,也讲究品质,也需要仪态。阿燕姐改变了我对这个行业的认识,也影响了我生意的走向。
后来,阿燕姐的生意越做越大,我的生意也越做越远,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我再一次见到阿燕姐时已经是2012年了,那是我当文联负责人期间,她什么时候学起了画,我们在一次画展上碰到了。阿燕姐还是那样清清爽爽,只是没有了当年做生意时的风姿,但神采犹在。我掐指一想,哎哟,差不多十七八年过去了,她大概也有六十了吧。
阿燕姐也在画画,我觉得挺好。人总是要有一点乐趣的,尤其是文雅的乐趣。只要有乐趣,年龄不是问题,天资也不是问题。她因为画画,有了一拨常来常往的朋友,有了东走西走的理由,她性情更好了,不通俗了,她的家人也很高兴。
我们现在能经常地见面,在朋友的场合,也在文艺的场合。她总是客气地叫我“领导”“老师”,我也会快活地说她是我的“引路人”。许多人不明白什么意思,经我一解释,别人就会噢噢,原来我们還有一段生意上的往事。
有一天,阿燕姐翻手机给我看,里面都是她“武术”的相片,有打拳的,也有舞剑的。我又一次惊到了。我平时也摆弄一下拳脚,一看就知道她这个不是“摆拍”,是“真生活”。摆拍是没有劲道的,没有精气神;真生活就要看细节,是顺着势来的,手掌在什么位置,步马是什么角度,一招一式都是常年累月训练的结果,内行人一眼就明白。
神奇吧,一个过去做生意的人,生意做得很好的人,老来居然在画画,居然还打拳舞剑!这就说到了心态,说到了追求,心态好,有追求,那就任何事情也不在话下了。
现在,阿燕姐又有个更神奇的事情了,她牵头搞了个“安福利生基金”。这件事比较大,大到什么程度?在文成西坑搞了个养老院,叫“安福养老院”,投资四千万,占地十亩,建筑使用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一座在绿水青山间宫殿式的大院。我的兴趣来了,什么样的人可以在这里“养老”?她告诉我,以前她的想法还很局限,面向出家人的父母以及在寺院里做满十年以上工龄的义工。她说,现在我的思路变了,面向一切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她说,目前那里在册的居住老人有95位。我也曾经在那里住过一夜,和宾馆一样的房间,和宾馆一样的设施,我还发现了一个细节,房间门是没有锁的,这似乎别有意味……
现在,我会经常到文成去,因为文成经常有文学活动。去之前,我都会去门口的小卖部问一问,有没有东西带给你爸妈啊?在文成,我也会突发奇想,很期待能再有一次别开生面的偶遇。我也会安排起来到安福养老院住上一夜,吃两顿素餐,在院子里坐一坐。然后由衷地想,文成,到处都是我们的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