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
1月18日,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发布了《线上展会服务规范》(T/ CCPITCSC 066-2021)团体标准。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会展业出台的首个全国性团体标准,也是对我国在线上展会领域良好实践的总结与凝炼,弥补了国内外线上展会领域的标准空白。
在三天后的1月2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ISO/TMB)发起了“Vote Form 12/2020”投票程序。此次投票是对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牵头提出的《展览会展台词汇》(Exhibition booth - Vocabulary)国际标准提案进行的全球投票,是中国首个展会标准的全球投票。
据了解,我国会展标准制定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已超过80余项,是会展标准化的数量大国,但并不是标准质量强国。在ISO目前已发布的23611项国际标准中,会展相关的国际标准有3项,分别是ISO 25639-1:2008、ISO 25639-2:2008和ISO 20121:2012,由新加坡和英国牵头制定。由中国牵头在ISO制定会展领域的国际标准此前尚属空白。可以说,《线上展会服务规范》的出臺和《展览会展台词汇》国际标准提案的全球投票,意味着中国会展业标准化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标准”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近几年纷纷扰扰的“5G”通讯标准之争甚至成为中美两国政治、经济领域博弈的焦点。“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不仅适用于高科技行业、生产制造业,也可以适用于会展行业。
会展行业是一个入行门槛不高的行业。在主办领域,既有专业的会展企业,也有各级政府部门、各级各类的行业协会、各种媒体单位等;在服务商领域,既有年营业额几十亿的跨国企业,也有几个木匠合伙搭建的“草台班子”。入行门槛低、从业人员来源复杂、缺乏系统专业的行业培训,导致我国会展行业整体专业化水平并不乐观。据统计,2019年我国经济贸易类展览总数达11033场,展览总面积达14877.38万平方米,已成为世界上展览面积最大和展览场次最多的国家。但同时要注意的是,2014年以来,展览场数增长低于展览面积增长的状况已趋于常态化,依靠增加展会数量带动行业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我国展览业已从高速度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些都对会展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我国会展机构较少在国外主办展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我国出展机构的数量并不少,但大部分出展机构的业务都是组织国内企业出国参与国外的展会,只有少数机构在国外有主办业务。据中国贸促会统计,2019年,我国会展机构出国办展132个,办展面积25.44万平方米;而同年德国会展机构在海外共举办了330个贸易展,展览净面积436万平方米,观众突破900万人次。中德两国在出国举办展会方面巨大的差距,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特别是在专业化方面,德国展览业将社会经济行业细分成约一百个展览主题,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产品领域和社会服务行业,并配套组织系列专业研讨和展示活动;综合性展览也被不断细分为专业性展会,“大而全”逐渐转向“小而专”或“大而专”。为了规范行业发展、减少展会主题重复,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还制定了很多标准和规章制度,让各展会不仅不重复,且各展会的目的性更明确。而我国展会虽然总数众多,但展会主题重复率高,专业化水平总体远低于德国。
笔者认为,中国会展业要想取得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要提升专业化水平;而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除了会展院校开展的专业教育外,制定行业标准、推广行业标准、执行行业标准,也是一个相对快捷高效的提升方式。
行业标准可以包括给行业、给企业提供的用语规范、流程规范、服务规范等各种标准。会展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既可以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也能够稳定行业的市场秩序;特别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能够让国内会展机构更便捷、高效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更顺畅地进入国际会展市场。同时,会展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帮助更多的会展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达标的企业可以再总结经验,提出更高、更完善的行业标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赚取更多的附加值;未达标的企业也可以不断学习贯彻行业标准,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的企业竞争力,让“标准”为企业、为行业的发展赋能。
中国会展业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正在向标准质量强国迈进。当此之时,中国会展业应建立更多的国家标准,积极推出属于自己的行业国际标准,提升行业整体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展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