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内卷为内革

2021-03-15 05:43杨欣睿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革新视野创造力

杨欣睿

不少同学也许是初次听到“内卷”这个概念。“内卷”如同织就的蚕蛹,每一根丝线都精致而又细腻,但堆叠后却只有枯燥无味的机械重复,终而单调,难觅生机。固定模式的重复与低水平的复杂化让“内卷”丧失了创新的活力与多彩的生命力,继而在严重的内耗下“作茧自缚”,闭塞了自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僵化思维的同时限制了眼界。

现在,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精细地雕琢与打磨,反复地进行修饰与繁化也是“内卷”吗?那我们生活中的许多行业不都是在故步自封?在“内卷化”?

其实不然,“工匠精神”也是对于精致产品的极致追求,而它就与“内卷”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工匠精神”是高水平的传统技艺与高层次的创新能力的深度融合,它不仅仅具备“内卷”所具有的外在形式上的精细,它更具备“内卷”所缺失的内在思想里的精巧。这种“精巧”是跳出固有模式,破除僵化思维的“粗犷”与融入文化血脉,孕育作品神韵的“细腻”的有机结合,在深层次上,它是一种“向内革新”。

具体而言,那些大国工匠们的工作,虽然也是将作品不断地精细化,但他们的每一次雕琢,都在考虑这一步是否将作品的灵魂塑造出来了,作品能从传统中汲取到哪些养分,又能从与现代的融合中展现怎样的风姿。他们的每一次创作,都激活了头脑里大量的创新因子,每一次内部革新,都让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反观现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大国工匠,很少有这样视野开阔、思维创新、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内革者”,但却不乏“内卷现象”,不乏“向内演化”的人:他们利用早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自己建構的固化的框架下精细化地做着低能效的工作,稳定熟悉而又毫无思维难度的任务甚至让他们麻木,拒绝创新,避免改变,简单重复而又不费脑劳神的工作使他们渐渐被抛在时代的车轮之后……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的眼前是一片等待开拓的沃土,是一条充满未知和冒险的激流。如果没有开阔的视野,我们怎能像鲁迅先生一样,在旧社会黑暗腐朽,旧思想禁锢人性,国民麻木不仁之时,以犀利的笔与洞察的眼呐喊,唤醒时代的良知;假设没有创新的思维,我们怎能如同华为高级技术人员那样,在企业面临堵截封锁之际,自主研发出芯片力挽狂澜;倘若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怎能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巨匠一般,冲破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层层阴霾与天主教会的层层迷雾,为实现文化与思想的双重繁荣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都是“内卷思维”所缺失的,只有“向内革新”,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我们才能“破蛹而出”,成为后浪般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青年。

化自缚式的内卷为破茧般的内革,化低水平的复杂化为锦上添花,化固定模式的重复为匠心独运,“弄潮儿向涛头立”,相信同学们定能在新时代中不负芳华!

(编辑:李跃)

评点:罗洪眉

文章最大的亮点是读者意识很强,针对性很强。作者整理出读者对 “内卷”与“工匠精神”这两个关键概念的内涵容易混淆的问题而进行分析与区辩,从中开辟出自己理解与阐释的内涵与方向,将“内卷”这个概念的本质诠释得非常透彻,继而联系现实生活,论说了“内卷”的危害,并指出了解决“内卷化”的措施,即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给予读者以一定的启发。全文符合分析说理的过程性与条理性,思维缜密。

猜你喜欢
革新视野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居· 视野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