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丹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是汉服之美,一种从头到脚的古典的华美。“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这是汉服之美,一种周身洋溢的飘然若仙的俊美。汉服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经历了几千年风雨的洗礼,在炮火声中沉寂了几十载。而如今,汉服热的兴起似乎使汉服重新焕发了青春。那么,汉服究竟能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这个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汉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汉服用一丝一绢书写了历史的厚重,用一针一线绣出了汉人的风骨,更是用它独特的美牵住了当代人的民族情怀。爱默生曾说过,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汉服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表达了当代年轻人对古代审美的认同,对于古代生活的向往,对于传统文化的一颗赤诚的心。
然而在这文化盛宴的背后,同样还隐藏着许多的问题。对汉服热我们不能不冷思考。
在“汉服热”滚滚热流之中,许多人自诩为圈内人,其实他们根本分不清汉服的不同形制,根本不了解汉服传承的文化因素。他们的入圈仅仅是因为三分钟热度,把汉服当作附庸品,借此来显示他们的文化底蕴。然而汉服的生命不仅是它形式上的美观,更在于它所具备的历史沉淀。可是,三分钟热度的人又怎会去了解它的风华呢?更有甚者,作为汉服热的一分子,竟然分不清汉服与和服的区别。他们打着爱国的名号,将穿着汉服上街的王乐天认作日本人,将穿着汉服上街的女大学生孙婷的衣服当街烧了……冷静看来,这样的“汉服热”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对汉服的热爱本無可厚非,甚至应该大力提倡,但在不断升温的各种“汉服节”“汉服日”的活动中,对汉服文化的宣传普及仍任重道远。
随着汉服爱好者群体的不断扩大,汉服、汉元素物件受到不少人追捧。汉服的品牌越来越多,店铺也越来越常见。在巨大的商业利润驱使下,汉服良莠不齐,而价格却居高不下。汉服沦为一些商家牟取暴利的工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仍然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与珠宝黄金有什么区别?在购买汉服的人中,大多数为18-25岁的年轻人,他们在“汉服热”的裹挟之下,引发攀比的消费心理,为了一件汉服,动辄花费上千元。为了汉服,月光甚至是啃老。这不能不让我们对“汉服热”作冷静思考。在规范商业操作,引导理性消费方面作出相关努力,而不是为一波又一波的“汉服热”推波助澜。
“汉服热”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不容置疑,存在的问题也无需回避。汉服产业的规范管理与汉服形制的创新整合已得到汉服协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汉服会载着厚重的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是视觉和文化的盛宴。等到那一天,我们才能骄傲地说:中国有礼仪之大,称之为华,有服章之美,称之为夏。
(指导教师:陈艳辉/编辑:王莹)
评点
标题“热”与“冷”的对比中凸显作者对“汉服热”的冷静思考,体现辩证思维。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开篇以优美的诗句和精美的语言带领读者领略汉服的精美和历史的厚重。然后以汉服的盛宴之下隐藏着不少问题引发思考过渡,剖析了汉服热潮之下汉服文化传承的缺失及商业炒作下引发的攀比消费。最后照应标题,收束全文,对汉服的未来表达美好的期盼。小作者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表现出难得的洞察能力和对文化传承的担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