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是春节档的最后一天,但在两天前,春节档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史上最强春节档”已经炼成,且纪录刷新还在持续:《唐人街探案3》已打破包括“中国影史首日人次纪录”在内的11项影史纪录;《你好,李焕英》票房突破20亿元,贾玲成中国票房最高女导演……
预测到春节档火爆,但没想到会这么火爆——不管是业界还是普通观众,都有这样的感受。但所有人都乐见其成,春节档释放了一年以来因疫情而被压抑的娱乐消费需求。
观众发现一票难求,也明显感觉到了票价的上涨,但抱怨的声音并不多。这是一个无比和谐的春节档,它承担起了一个电影档期额外的社会责任,它让人们对过年气氛的追求以及对内心情绪的释放,有了一个良好的载体与平台,电影的功用在这一档期得到了更多的放大。
但具体到电影业界、出品方、创作群体,则可以用“几家歡喜几家愁”来形容。这个档期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档期开始前激烈的“花钱买排片”竞争,比如《唐探3》作为系列电影第三部在评分上的持续下降,还有《人潮汹涌》导演饶晓志通过社交媒体发声“求排片”无果,以及《刺杀小说家》票房要收19亿元才能回本,但目前状况极有可能面临巨亏。
有人形象地说,今年春节档只有头部作品与尾部作品,腰部作品不给力。而处在腰部作品位置的《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侍神令》《新神榜:哪吒重生》,的确成了尴尬的存在。放在别的档期,这几部作品的票房很有可能会高不少,但持续目前的票房成绩发展趋势,相信会给投资方与创作者造成不小的困惑。
盘点春节档,在为国产电影不断刷新纪录而高兴,并且肯定其娱乐价值的同时,也有必要总结这一档期作品在创作上面临的问题,包括:对海外影视IP存在某种深层次的依赖;在本土化创作方面更重视技巧、手段而忽视情感与文化元素,《你好,李焕英》成为这个档期最大的黑马,就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它是春节档唯一让每位观众都能联想起自身的作品。
这个“史上最强春节档”,严格说来,主要是观众的热情炼成的,作品虽有贡献,但不占主导作用,等到各种票房新纪录带来的喜悦平淡下去之后,或是业界及时反思的开始。
(摘自《南方都市报》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