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洋 (中控未来智能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0)
在信息化时代建设发展的步伐下,人们对于大数据下云平台在公司发展应用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位,对于这一观点的忽略将会着重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速度。这是因为在云计算机同移动技术的帮助下,BIM技术不再被限制于电脑中,能承载BIM 技术的端口越多,项目团队之间下相互工作高效性将得到提升,以便根据实际需求对项目进行合理调整。在现阶段我国对于BIM 技术的应用已经延伸至物业管理或是售后回访工作上,不断地创新工作模式,实现工作效率的有效增强。由此可以明确的发现,我国各行各业对于BIM 技术下的云数据平台已十分适应,从而将其运用在建筑机电安装项目中也是必然结果。
全建筑信息其本意是指:建筑的设计信息、业主信息、施工信息、运营信息等,一整个项目的这些信息数量角较大,并且所涉及的物料种类多种多样,要进行高效的管理具有一定难度系数。在信息数据统计过程中,BIM 技术的加入能够建立统一的建筑信息模型,针对机电安装过程中涉及的综合管网、产品型号、费用、生产厂家等信息,都能展开统一的管理,结合信息构建出一个健全的建筑信息模型,以便捷的形式方便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与查询,以此来降低工程管理中所出现的纰漏性问题[1]。
在建筑筹划阶段就已经涉及机电安装工程方案规划,经过统一的建筑设计、施工组织、运维、破拆动迁等工作,能构建成一个健全的生命周期,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周期内会存在时间跨度长、涉及单位多的现象。BIM 技术投入其中服务于机电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BIM 技术能实现系统内部数据的随时随地查询与更改,由此可以发现BIM 技术其实能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各个环节中[2]。与此同时,BIM技术存在后续拓展的功能,意思就是在建筑整体施工完成后,其能为建筑运行相关行业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以方便落实后续的管理整改工作。特别是在后期建筑运行中,出现机电技术、机电产品更新工作,BIM技术能有效提升建筑机电工程改造速度。
机电工程全生命周期与建筑设计单位的机电工程设计全周期费用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建筑机电工程设计全费用包括了长期运营便利性与其运营成本、物料供应、机电安装施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物料供应产品与设备是否与工程使用产品型号匹配,在安装过程中是否采取BIM 技术对全安装施工进行掌控,实现安装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运营单位在后期运营工作中需要通过BIM 技术对所提供的机电产品进行维护,并结合技术进行必要的更新,以此为新建项目提供必要的指导支持[3]。笔者认为,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融合BIM技术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以有效实现多者的协同合作、共同管理,最终实现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有序、有效地展开,且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以前的BIM 技术都须在室内电脑中进行应用,想要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现场进行运用,从而解决一些现场问题仍然存在不便利性。这是因为在BIM技术运行中一旦脱离现场环境,BIM技术的优势将会被削弱,因此想要在现有的技术中实现BIM 技术的运用,并解决现场安装施工问题,便需要建筑企业相关人员针对这一需求进行明确的分析与探讨[4]。或者是将问题交底视角进行选择,随后划分为不同图层进行打印,如此来实现现场施工指导。但是现场施工情况具有不确定性,如若出现突发情况,便需要针对实际问题重新进行交底图片的打印,极大程度上浪费了项目资金与人力物力,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BIM 技术的先进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对于BIM 技术广泛应用在移动设备上,轻松地解决掉上述问题。通过移动设备能进行BIM 模型的导入读取,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数据模型的动态漫游,利用实时状态的掌控来完成现场对比工作。除此之外,在移动设备上导入的专业模型,还能帮助参建方对现场施工的专业图纸进行读取,便能根据方案中的缺陷进行探讨,同时还能在探讨中获得更多专业性的意见与信息,使得整体机电设备安装效率得到大大地增强[5]。
机电安装工程主要是展开楼宇内的管线系统安装,其中包括了控制系统、暖通系统、电气系统、排水系统以及火灾报警系统等等,可以说涉及系统数量众多,且难度系数较高。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如若出现一点点的疏忽,将会使不同系统间管线出现碰撞事故,此外,在实际设计中不同系统有专业的设计人员组织展开设计,那么一旦设计过程中出现无沟通的问题,将会使得后期施工出现不可调控的问题。在此阶段采用BIM技术会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主要的应用方式如下:第一,采用统一的BIM 平台对建筑内的暖通、电气、排水、火灾报警系统进行不同专业管线设计工作[6]。第二,将不同专业下的模型整合为建筑模型,且将其导入计算机分析工具之中进行有效的碰撞分析,及时对碰撞位置进行汇报。可以说在BIM 技术的支持下,管线碰撞检测技术得到有效的运用,解决机电管线设计问题,提升施工效率。
BIM技术在发展完善过程中对各方建筑模型进行有效的整合,能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帮助实现项目的三维可视化。机电安装工程动工之前,通过BIM 技术对图纸中的盲点或是复杂位置进行三维视图交底,如此让交底工作更加直观,方便相关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指导[7]。详细来说三维可视交底技术在应用中还具备以下优势:第一,三维可视化交底技术会增加实际工程项目的比较,从而帮助设计人员发现存在的缺陷。第二,三维可视化交底技术在应用中还能帮助业主了解设计与建筑实体间的对比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电机安装工程进度与质量,以便在工作中针对业主所提出地改进意见进行优化。第三,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落实三维可视化交底技术。在此技术下能让施工人员更加明确地了解建筑内机电管线布置与设备安装步骤,且在不同角度的观察下对安装实际内容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以此来减少安装工作中的失误。
在某学校新校区的建设中,所设计到的项目包括了文科楼、医学化工板块、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总体建筑面积153万m2,笔者在案例分析中就拿该学校医学化工板块的机电安装工程进行分析。其医学化工板块的建筑总面积在25.2万m2,是由19号楼、20 号楼、21 号楼组建而成。在当中所需要安装的机电设备有8400 多台,管线有130 万m,综合支吊架需要用到3000 多个,总体造价已经超过1.32亿元。
在进行医学板块机电安装工程之前需要使用BIM技术对桥架、电点位预排,实现两者距离的优化,从而切实满足规范要求,确保后期成果合理且美观。同时还需要提前对管道预排工作中发现的前期图纸问题进行提出,从而规避所发现的设计遗留问题,确保后期施工顺利进行,实现套管预留位置的优化,以此来指导现场孔洞的精准预留。除此之外,在运用BIM 技术进行电井与管道建模阶段,可以结合BIM技术对排布电井、管道井等进行优化,促使井内孔洞位置预留一次成功,避免在后期施工中进行第二次开洞造成的资金与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在上述工作中,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还包括设备详细信息的录入,确保在施工中机电设备数量的准确记录。采用BIM技术可以在模型之中对所有录入的构建信息进行随时查看、管理、完善以及更新,以此来保证整个工程机电施工基础材料的完整性,具体的信息如图1所示。
学校建筑首先要确保的是其安全性,因此在管道施工之前需要利用BIM技术做好土建、装修、消防与机电内部水、暖、电等专业上的沟通,而在管道施工时需要针对关键性管线部位进行综合性优化,比如业主所要求的走廊吊顶高度为3000mm以上。但是在走廊管线综合优化后支架高度极限为3000mm,因此需要机电工程团队利用BIM 技术向业主进行具体数据的汇报,从而确定走廊是否需要吊顶。通过多方研究探讨,最终所确定走廊为无吊顶,实际BIM技术下的设计图纸如图2所示。
图1 BIM技术下的信息采集系统
图2 BIM走廊无吊顶图纸
综上所述,在BIM 技术投入使用后的机电安装行业已实现了自身的良好发展,并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为安装施工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随着BIM技术的运用的普及,工程招标、工程量计算、成本管控、指导施工等建筑施工过程,都与BIM 技术进行融合发展,以此安装过程全BIM技术化,来实现建筑机电安装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让建筑机电安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