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昌芬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施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实力不断强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尤其体现在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服装行业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近年来飞速发展,这导致服装市场对专业设计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技术人才的摇篮,为服装设计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针对目前服装行业标准不一、质量各异的实际情况,如何充分发挥中职院校的特点,进一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目前该专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点。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推动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有效性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施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中国的经济水平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走向了小康。与此同时,服装行业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各类服装设计大赛和服装秀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起来。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服装设计的创新性和流行性仍相对不足。此外,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市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保障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与实际相结合,迅速融入市场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
一、服装设计教学的具体含义
服装设计是一个需要结合多方面综合分析的实用性专业,作品不仅需要符合设计标准、原则,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当下流行的审美、要求等多个方面相符合。与我国传统的裁缝行业相比,新时代的服装设计专业愈加创新、时尚、专业。在具体领域中,服装设计包括三方面:造型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工艺设计。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
服装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选择过程中也会愈加的严格。一方面,服装不仅要发挥其最初的目的,即覆盖身体,御寒保暖、柔软舒适的特点,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更应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标准和具体要求。在顾客穿上一件服装之前,一般需要经过三个环节:服装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其中设计作为服装的灵魂,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有符合潮流发展的新鲜服饰,才能成为服装行业发展巨浪的弄潮儿。但是,追赶潮流并不代表肆意发挥,脱离实际的设计终究是无根之萍,不能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在中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要求教师将优秀的、符合实际的服装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传授给学生,在初期便建立学生正确的观念。
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 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
在我国的具体环境下,服装行业的相关人员主要将注意力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而忽视了本应该处于主体地位的设计环节。由于市场大环境的这个特点,导致服装行业的发展逐渐畸形。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设计水平也无法体现时代的潮流。学校在无法推动整体行业进行改革的情况下,应首先從自身的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性的改变。
在目前中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过于程序化,老师机械式的解读课本理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与艺术相互融合的课程,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是引导作用,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创作的灵感。如果老师在学生的专业启蒙时期没有发挥有效地引导作用,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这会导致学生从根源上丧失了对服装设计的兴趣,无法在创作过程中广发的发散思维,更不能创新性的设计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作品。此外,服装设计也是一个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专业。目前,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不同步,这导致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多方面要求。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才能进一步统一学生对裁剪、比色、拼接等环节的具体标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情况中,由于学校的设备较为简陋,且社会资源相对不足,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的进行动手操作,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
2.教学内容与市场发展不匹配
在对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具体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数年之前的老版教材,教学内容滞后严重,与服装设计市场的发展不匹配。但是,作为一个紧跟时尚潮流的专业,服装设计的内容、理念以及服装的流行款式日新月异。这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产生极大地影响。严重滞后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明显落后于国际标准。学生无法与最新的专业知识接轨,就不能及时的判断服装设计市场的发展趋势。接受传统教材设计理念的学生所设计作品,虽然符合行业原则,但是不符合时尚潮流,在市场中不具备竞争力,极易被市场淘汰。同时,服装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通常会以国际设计潮流作为标准,对面试者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分。因此,与服装市场潮流不相匹配的老旧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就业具有较大的影响。
3.教学就业指导不精准
作为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服装设计行业极快的更新速度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每个设计师都穷尽自己脑力,在作品中体现自己无与伦比的创造性。但是国际一流的设计师通常毕业于世界杰出院校,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拥有的资源都远超常人。而对于我国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未接受更高层次的文化教育,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针对这一情况,中职院校应制定具体措施,尽早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们讲解目前的就业前景,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提前做好对未来的目标规划。通过向学生具体讲解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更加精准的指导学生的就业。
三、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1.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行业动态融入课堂教学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较弱,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针对这一情况,中职教师应重点关注课堂气氛,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服装设计行业的最新发展和一线动态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推送给同学们,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对女士连衣裙的服装整体设计过程中,老师可以预先在网上搜集国际流行的款式和颜色,通过制作PPT或者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法,老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同学们讲解连衣裙的主要结构和基本款式。与传统的文字教学相比,这种方法通过视觉的刺激,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注度,给学生留下更深刻地印象。不仅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更重要是能够更好地引领同学向专业的设计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
2.结合就业目标,制定具体教学计划
中职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压力较大,不仅需要掌握设计的原理,还需要对颜色、素描等各项美术内容有深刻地了解。在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项目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其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设计专业的学生最应具备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将学生的想象力具化为实体,绘画是最有效地方法。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开设绘画课程,让同学们逐步通过绘画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虚拟对象转化为实体。这对提高学生的设计想法和设计能力均有重要的意义,对未来的就业也有较大益处。另一方面,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还应掌握服装的裁剪、拼接以及对整体结构地把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以人文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指导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和就业总趋势,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
3.在教学中加强实践,重视学生为本
(1)通过案例讨论进行教学活动
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可以采取案例讨论的方法进行授课。一个国际一流的设计方案具有极强的创造性,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在师生讨论以及学生互相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还能够通过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善于发现生活
每一个创作理念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来,而是由设计师通过生活细节所产生的灵感发展形成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日常教学過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寻找生活中的灵感。比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随身携带小画本,将不经意间遇到的美好记录下来,成为自己设计的基础。通过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提高自己的创新力和想象力。
(3)加强实践练习
作为一个具有极强操作性的专业,服装设计的学生决不能将自己的局限在理论学习上。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从根源上加强学生对实践操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部分同学服装作品的设计图纸,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结构上都符合潮流时尚。但由他们自己制作的成品效果却差强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各项操作比赛,在压力中检验自己。并需要在赛后,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加强对该方面的训练,不断地完善自己。
4.关注行业市场动向,理论实践结合教学
由于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接受过高水平的教育,文化知识储备较为薄弱,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低,对职业的规划不够明确,而学校的教学方式又相对落后,这导致中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效果都达不到标准水平。因此,学校和老师应主动采取措施,进行科学的教学改革,更新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提高学生的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PPT的方式,向同学介绍国际最新的设计方案,或者可以通过播放最新时装秀视频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潮流前沿的特点。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度,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同学们接受国际一流设计理念的熏陶。在进行服装具体结构的制图授课时,以男士衬衫为例,老师可以让班级男生穿着国内外不同风格的衬衫上台展示,通过对款式、结构、领子、配色等各个方面的比较,更详细的了解衬衫的设计。同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同学们互相合作,选择本组认为的最时尚的一款衬衫,并详细的阐述理由。在各组发言完毕后,还可以留出一段时间进行自由辩论,为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在后期的实践课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布料和设备,让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款式进行实际操作,充分地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同时也可以允许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化设计添加到作品中,激发同学的自豪感。
5.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方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实践操作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统一收集学生的个人作品,并在每个学期末举办学生作品展览,让每个同学的作品都能被大家欣赏。此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设计大赛,并给出具体的设计主题,如秋风、海浪、魔幻主义等,让各类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一个舞台上共同竞技。而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每位参赛是设计师必须选择一个主题,并以此为中心,设计五件作品,通过公开投票,选出最佳理念奖、最佳制作奖。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大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设计信心,为今后的事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由于人们的生活要求和审美能力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这要求中职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方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尽早做好详细的职业规划,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杨钊.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读与写(教师), 2019(2):1.
[2]慕琼.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南方农机, 2019, 50(14):109-110.
[3]郑依依.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8(8):230.
382050033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