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念念,朱玲,王刚
(陆军军医大学 边防卫勤训练大队, 新疆 呼图壁 831200)
静脉输液是临床救治中常用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战时其应用率约占救护技术的50%[1]。快速、准确地给伤病员建立静脉通道,可为抢救伤病员的生命赢得时间。在恶劣的野战环境下如何提高伤病员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近年来,对静脉穿刺辅助工具的研究较多集中于红外线静脉显影仪[2-5],这些显影仪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静脉去氧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吸光谱,将手背、足背、肘弯及头皮等位置静脉显影,从而方便迅速定位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但商用的静脉显影仪,一般体型较大,需要固定电源,不适应于野战环境下使用。针对这种情况,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研发了一款便携式静脉显影灯。为了验证其使用效果,本课题组在某校学员微光静脉输液中首次应用了此种便携式静脉显影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秋季入学的某部302名学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时,所有的学员均在某校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学习,已学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课程,开始学习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2)。两组学员均为男性,伤员由学员相互扮演。按照李加宁等[6]的血管分级标准,两组学员静脉评估均在0级或I级,且在年龄、身体条件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材料 对照组学员穿刺选用液体为Baxter公司软包装100 ml生理盐水、BD安全型留置针(22G,0.9 mm×25 mm,30 ml/min)、3M透明敷贴(6 cm×7 cm)及自我粘缠绷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选用便携式静脉显影灯,该仪器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研制的2019V1.0型便携式静脉显影灯,如图1。其尺寸为120 mm×62 mm,使用两节5号干电池,输出光波段为可见光590~620 nm(橙光),净质量(不含电池及附件)为200 g,适用温度为-20℃~+55℃,适用相对湿度为90%。显影机理为红外线显影。
俯面观 正面观 侧面观图1 2019V1.0 型手持式静脉显影灯
1.3 方法
1.3.1 场景设置 场景1为自然光线充足的环境。场景2为微光场境,即夜间在野战医疗帐篷中以一根蜡烛(1.85 cm×20 cm)的光亮为照明的环境。
1.3.2 组别设置
1.3.2.1 对照组 分别在场景1和场景2下,按照静脉留置针常规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即评估伤员整体情况,初步寻找可供穿刺的血管;核对药物无误后,扎止血带;消毒皮肤,再次凭指感反复触摸寻找合适血管;绷紧固定皮肤,进针;初步调节药物滴速,判断穿刺针是否在血管内;固定针柄,精确调节药物滴速并进行静脉输液相关宣教[7]。
1.3.2.2 观察组 分别在场景1和场景2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便携式静脉显影灯辅助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操作者均为接受过便携式静脉显影灯操作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学员。(1)首先对伤员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而后初步评估伤员的血管。(2)核对药物无误后,扎止血带,消毒皮肤。(3)使用前在静脉显影灯上套入配套的一次性透明塑料膜套避免交叉感染,然后利用其辅助定位血管。长按白色开关键一次,使透光窗亮红色灯,在待穿刺部位血管垂直方向上前后移动,无血管处皮肤显示红色,有血管处的皮肤表面可浮现血管的影像,即血管呈蓝绿色投射在体表(见图2)。确定合适的静脉血管后,将显影灯调转90℃,使之平行于血管(图3)。(4)操作者左手握住伤员4指,大拇指向下绷紧皮肤,示指固定静脉显影灯,右手持静脉穿刺针通过显影灯环形开放处进行静脉穿刺(图4)[8]。(5)其余步骤同对照组。
图2 图3 图4
1.3.3 评价指标 (1)一针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的判定标准为穿刺静脉后见回血。(2)静脉穿刺成功时间,是指从扎止血带寻找合适血管到穿刺成功的时间。带教教员采集和记录以上数据后,填于相应表格中。
2.1 场景1下两组学员一针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的比较 场景1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穿刺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场景1下两组学员一针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N=302)
2.2 场景2下两组学员一针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比较 场景2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场景2下两组学员一针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N=302)
3.1 应用便携式静脉显影灯可显著提高微光环境下一针穿刺成功率 穿刺时使用便携式静脉显影灯辅助的观察组,其一针穿刺成功率在自然光下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在微光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携式静脉显影灯通过光束的投射,可以清晰地将皮下静脉的分布与走行显现出来,尤其是仅凭肉眼看不到、手触摸感不明显的静脉,可为穿刺者提供更多的可供穿刺的血管,从而显著提高了穿刺效果。国外已经有很多临床数据[8-11]验证,红外线静脉显影技术的有效性,普遍认为针对静脉血管不明显的特定群体,如0~2岁婴儿、皮肤颜色较深的儿童等,采用该技术能够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战场救治工作通常在各种地形、季节、时间和不同气候条件下开展,还要随部队移动,甚至遭受敌人地面和空中袭击等,救治环境极不稳定,给静脉穿刺带来了很大困难。卫生士官作为战场救治者,必须应对复杂、恶劣的救治环境带来的困难,在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技术的同时,应尽可能利用辅助工具如便携式静脉显影灯定位静脉来提高穿刺成功率。
3.2 应用便携式静脉显影灯可显著缩短穿刺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自然光下和微光条件下使用便携式静脉显影灯辅助穿刺时间均有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便携式静脉显影灯的红外波线,能穿透皮肤及皮下脂肪。静脉血液在吸收红外光后,可呈现蓝绿色图像,从而帮助穿刺者准确穿刺,操作简单、方便。因此,无论是自然光场景和微光场景均可缩短穿刺时间。使用便携式静脉显影灯辅助进行静脉穿刺,可弥补学员静脉穿刺量少、穿刺技术不高等欠缺,适合作为救治环境不佳时进行静脉穿刺的辅助工具。
微光条件下由于光线不足,穿刺环境变得相对恶劣,学员缺乏相应的临床经验,应对能力差,心情紧张,增加了其穿刺时的心理压力。在实验中观察发现,使用该装置的观察组明显心理波动较小。实验间隙与学员交流,学员也明确表示使用该装置后,即使在微光条件下寻找血管也很迅速,心情比较放松。辅助工具是否会对学员静脉穿刺时带来一定的心理缓解作用,我们将在后续实验中进行相关的研究。
综上所述,便携式静脉显影灯由于其小巧、便携的特点,特别适合在战时微光条件下抢救伤员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其本身兼具发光性能,其发光强度与军医背囊和卫生员背囊中的微型手电基本相似,完全可用于夜间抢救伤员的照明光源。不过,该装置未能验证在寒冷(温度≤-20℃)和海拔高于3000 m,或者是湿度较大的热带环境下的应用效果,后续应进一步提升其在特殊自然环境下的应用稳定性,进而列装到卫生员背囊和军医背囊中,实现一种器材多种功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