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敏
(五邑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艺术元素丰富,可提取用于服饰设计教学的元素也较多。这些元素不仅要从形式上利用,更要发掘其深层次意涵进行应用。在运用少数民族元素方面,梁晓宇《导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研究》[1]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应用于视觉传达的教学改革中,具体从课程体系、教学观念、实验环节和授课方式四方面展开。喻英的《试论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实用服装服饰品牌设计中的运用和发展》[2]提出不同民族的服饰具有不同特色及代表性,应将服装设计与民族元素相结合。瑶族作为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民族,受到相关研究者的青睐。在瑶族元素研究方面,黄戈的《瑶族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贺州学院为例》[3]提出,在教学改革中,挖掘广西贺州瑶族文化价值,对培养复合型的服装设计人才十分重要。叶永敏的《粤北瑶族图案创新设计》[4]将粤北瑶族图案与现代图案结合,从设计方法和审美上进行了创新,对纺织品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李祖华的《基于南岭走廊民族文化元素的服饰设计教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以乳源瑶族文化元素为例》[5]通过发掘乳源瑶族文化元素并进行利用,从服饰、纹样等方面设计教学,丰富了地方高校服装设计的教学资源,但文章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未对设计的具体应用和方法有深入研究。
本文以广东瑶族为例,将广东瑶族元素融入到服饰设计的课程教学与实践中,探讨民族元素应用于服饰设计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广东瑶族主要分布在粤北的韶关乳源和清远的连南、连山等地,珠三角地区的惠州蓝田也有少量的瑶族支系分布,这些瑶族支系的服饰艺术形式多样,有刺绣、手工、服装、饰品等,从中可以找到共通的艺术元素:色彩、图案、文化。这些元素既是独立的体系,但在运用时又是一个整体,因为色彩、图案、文化是表面形式和内在精神,服装和配件是重要的载体,缺一不可。服装和服饰设计教学和课程,更加侧重的是图案和文化方面。图案应用主要从结构方面出发,再结合色彩,去表达民族文化和服装特色。具体的设计应用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传统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与艺术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后,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展示民族文化的精髓,延续优秀的民族文化[6]。本文从以上视点出发,分析广东瑶族艺术元素在服饰教学领域应用的形式和方法。
广东瑶族的艺术元素主要有图案、色彩和文化。这些艺术元素主要体现在服装、配件、建筑的造型、面料、色彩、装饰形式及制作方法上。例如在瑶乡随处可见的建筑外墙、路灯等都会采用瑶族的图案。服装和配饰也会使用代表瑶族的色彩、图案和造型,如瑶族服装中类似满族琵琶襟等服装细节、配饰中的“脚绑”“花带”“绣花冠”“绣花袋”等。这些充满文化气息和形式美感的服饰和建筑都是极富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广东瑶族艺术元素的特征有三点:第一,可应用性强;第二,表现形式多样;第三,极富美感和内涵。
瑶族有语言没文字,所以瑶族的图案就是民族的象征符号和文字,传承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如独特的“人”形纹、“盘王印”、“眼珠子纹”、“牛头纹”等图腾纹和物象形纹附着在服装上,既美化了着装效果,还体现了民族情感。“瑶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棱角分明的造型与独特的反面绣工艺,不仅是瑶族传统技艺的精华,也是研究民族历史和服饰文化非常重要的媒介。瑶族好五色——黑、白、赤、黄、青,有独特的人文思想,瑶族的服饰色彩的美感和象征意义,令服饰艺术工作者神往,是表现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重要形式[7]。以上艺术元素的表达载体有刺绣、服装、配饰、建筑等多种形式,本文在讨论应用时主要集中于服饰领域,通过从图案的外形应用设计到文化意象的表达,展现民族艺术的精髓,形成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作品。
如图1所示,具体的教学实践路径如下:学生在前期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掌握了服装设计方法、配色方法、服装历史文化等专业知识,所以在将民族元素融入服装设计的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到实际的设计实践中。在教学中加入广东瑶族的服装、配色、色彩、图案等内容,并与实训过程打通,选取适合的传统图案和图腾形象,在设计方法上从原形应用(仿生法)切入,由较为有代表性的图案入手,锻炼学生直接运用瑶族传统图案和图腾形象于服装、服饰品、纺织品设计中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改变图案的结构或配色;最后做到理解、应用、表达瑶族色彩系统和文化内涵,达到形意合一的设计目的和效果。
图1 教学实践过程路径图
原形应用类似设计方法中的仿生法。因为瑶族图案本身的结构性强、形式美特征明显,所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在服饰中常用的瑶族代表纹样有 “眼珠子纹”“八角花纹”“鹿形纹”“牛头纹”等,主要是应用了纹样的组织结构,实际运用的时候根据作品风格和设计理念有很多设计表达的可能性。
“眼珠子纹”是瑶族纹样中被应用较多的一种纹样,因为纹样本身的菱形非常具有形式美感,所以可以被直接应用在设计中。如图2中连衣裙的设计,裙子胸部和领尖的红色花纹即为连南瑶族的眼珠子纹。其风格偏向于时装,可以作为日常装或职业风格裙装。裙子在胸前位置使用了眼珠子纹的独立纹样,下摆边缘使用眼珠子纹二方连续。仔细看的话,墨绿裙子采用了眼珠子纹作为面料底纹印花,显得内敛成熟,虽然整条裙子都使用了同一素材,但是虚实运用和不同色彩的结合,使视觉效果丰富且不显累赘。
银鼓是瑶族的重要服饰品,所以“银鼓纹”也是瑶族图案元素的代表性纹样之一。如图3所示,白底粉色图案裙子在半裙上使用了连南瑶族银鼓纹(圆形图案)。这一银鼓纹图案的使用较为含蓄,它将颜色改成与裙子接近的柔和色彩,并与裙子下方的“山”型纹路结合得非常自然,且也符合时下流行的茶歇裙风格,将原本非常民族化的图案运用得颇具时尚感。
图2 “眼珠子纹”服装设计 图3 银鼓纹服装设计
饰品作为服装设计系统的一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纹样本身的形式感再加上体积小的特点,直接应用于饰品设计开发时有其天然的便利性。眼珠子纹和鹿纹外形结构就尤其适合耳饰的设计,搭配较为饱和的色彩,眼珠子纹通过大小变化作节奏组合,鹿形纹直接应用简洁明了、装饰性强。
继承主要指对传统的模仿以及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8]。继承应用是在原形的基础上做适度的创新,即保存传统的精髓,结合设计者的审美,进行再次创作。这个设计环节比较能发挥学生的创意,与设计理论知识结合紧密。
植物形纹图案也是常用瑶族图案。例如由乳源瑶族八角花纹设计出一系列的服装图案,根据系列图案设计出系列服装效果图。服装的廓形基本以箱型或A型外形为主,带有中国传统服装特点,“宽袍大袖”,衣身宽松,选用八角花纹印花面料设计长衫搭配素色长裙,整体非常有明清时期的服装廓形特点。
将几种纹样结合,根据服装的特点进行结构和色彩的改变,也是创新手法之一。将眼珠子纹、牛头纹、蛇纹等应用于服装,改变了民族风格服装设计中民族艺术特征运用较为表面化的缺点。如图4所示,此系列服装设计在用色和款式上看起来更加成熟:首先整个服装的颜色以深绿色、杏色为主,搭配少量黄色,在款式的设计上结合了时装的流行元素,比如低裆裤、萝卜裤、高腰、短外套等;其次在造型上主要采用箱型、茧形、O形。眼珠子纹的菱形原形结合其他造型形成牛角造型作为设计焦点被用于服装的胸部、下摆,蛇纹被广泛用于服装的门襟、袖中缝线、裤中缝线。极具民族风情的图案与流行色彩的配合,使这系列服装变成可穿性较强的民族风时装。
图4 瑶族元素系列服装设计
瑶族首饰中最具代表的是银饰,它以瑶族的精神图腾和经过历史洗礼的民族文化为基底,传递着别样的瑶族风情。如图5所示是一组名为“银符”的银饰设计。作品采用了眼珠子纹和牛角纹,延伸应用了蓝田瑶族具象的牛头造型。如右上角的牛头戒指,采用抛光和雕刻的手法,打破传统银饰的质感,展现了具有现代感的瑶风银饰。右下角的手镯将牛角纹抽象处理,运用镂空设计,采用描银的手法,将纹路用特殊工具绘制上去,在银饰上呈现自然刮花的痕迹。左下角以眼珠子纹和牛角纹结合设计的项链坠,古朴而典雅。
图5 瑶族元素饰品设计
服装设计教学最希望达到的效果就是学生掌握知识后能熟练应用设计方法,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底蕴的作品。作品中文化的表达是从形到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民族艺术元素的应用中,对文化的传达和继承是设计应用的最深层次。从作品中感受到文化寓意和人文背景,是设计者的最高奖赏和最欣慰之处。如图6这组设计,体现的元素不仅多且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设计者想表达瑶族的色彩特征,对中国的传统道家文化又有体现,并且在服装款式上借鉴了西装、中式对襟、斜襟、立领等形式,整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美观。
左图第一款服装名为“地山谦”,灵感来自于易经中的谦卦,卦象为五阴一阳。设计考虑到瑶族人日常服装喜好用深蓝和黑色,所以整体配色上使用了深冷色调搭配局部红色调。而卦象中间位置用红色,是谦卦唯一的阳爻,也对应了服装腰部的红色图案,用冷暖色对应阴阳两极。裤脚设计墨绿色装饰绑带,象征山。肩头的灰色平衡整体配色,并与内搭的灰色衬衫呼应。中间第二款服装名为“大有”,关键词:大有、丰收、饱满,卦象为五阳一阴。为了顺应这个主题,整体使用了暖色调的红色、黄色和褐色,隐喻丰收季节金黄的麦穗、红红的枫叶。服装中大大的口袋,是设计者对丰收最直接的想法。领子、下摆的红色与裤子的红口袋、红线形成呼应。右图第三款服装名为“地风升”。绿(玉)色与灰白色的组合,是色彩心理学中的轻盈感色系,再加上外套的不对称斜下摆设计,视觉上呈现上升的趋势。玉色衬衫门襟处两条红色盘扣,是对升卦的两个阳爻位置的映射。头上的帽子与衬衫的黑色呼应,在整体偏轻的颜色上有一定的压制作用。外套领子、肩部的玉色与衬衫颜色一致,外套下摆的玉色环佩的古风与西式黑色礼帽又产生神奇而和谐的化学作用。
图6 瑶族元素与道家文化系列服装设计
以上作品体现设计者独到的见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服装图案基本使用了简洁的蛇纹,通过颜色的变化和组合形成最终的效果。款式和细节方面均能体现设计特色,如“地山谦”肩膀处的灰色垫肩拼接设计优雅独特,“大有”的复古汉服斜襟设计和实用的大口袋马夹设计、“地风升”的短袖和下摆的不对称处理均体现了现代服装设计的理念。此外,搭配上也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左图第一款改良中山装内搭烟灰色圆摆衬衫、下着七分裤,正是现在流行的搭配;中间第二款的马甲大口袋与下面马裤的大口袋相映成趣;右图第三款的整个着装是多层次的搭配,单看上装稍显累赘,所以裤子选用与衬衫相同的灰色,减少拖沓感。
这系列作品是学生在课中和课后的知识总和与学习能力的体现。学生在消化了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文化知识的积累,充分利用广东瑶族的艺术元素,设计出既有形式美感又有文化内涵、形意俱佳的作品,同时达到设计的目的和学习的目标。
少数民族元素内容繁多,可挖掘空间大。笔者以广东瑶族元素为例,在服饰设计教学中融合瑶族特色服饰、图案、传统技艺进行服装、配饰等设计。在配饰的设计中,因为饰品的面积较小,对形状和细节要求较为灵活,可将瑶族艺术元素的原形直接用于设计,所以配饰的设计更重“形”;在服装的设计中,因为人体的关系,对艺术元素的“形”的运用限制较多,所以更注重“意”的表达。在瑶族元素与道家文化系列服装的设计案例中,设计者提取了较多的“意”,从不同角度发挥,设计出具有各种意境特征的服装作品。
文中的设计作品是笔者在充分了解瑶族艺术和文化背景后,融入教研,在研究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广东瑶族民族艺术的文化背景,指导学生设计出来的。瑶族服饰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对现代服装设计教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5]。作为服装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用专业的眼光、珍视的情怀,把瑶族艺术带到平时的教学中,藉此提升作品艺术价值和民族文化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