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婚俗在《诗经》中的涟漪

2021-03-13 23:17吕嘉珩
人物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婚俗诗经爱情

吕嘉珩

摘   要:婚俗往往是洞察社会时代风貌一个独特而敏锐的角度,婚姻与爱情相互联结却受到社会的规约与束缚,周人在婚俗方面注重“礼”的规范,如媒妁之言与父母之命,并将个人的命运与其相联结。然而在“礼”的规范下仍然有上古风俗的遗留或人出于爱欲本性对于“礼”的冲破。本文将以《诗经》中的婚俗诗为例,结合相关史料,对西周至春秋时期婚俗礼制及生活进行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爱情;婚俗;《诗经》

《诗经》在当时属于“观民风”之作,其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时代的历史,其中在婚姻爱情诗方面用力颇多。婚礼往往是特定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和特定社会观念的最集中、最生动的反映。自古以来,婚姻一直被当作人生大事而在人们心目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礼记·昏义》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因此通过对于部分婚恋诗的考察与研读,能够了解周代的婚姻形态与婚姻习俗,认识周代婚俗的原貌。

一、《诗经》婚俗诗中可以看到“礼”在规范秩序上所起的作用

周代婚俗可谓十分严格,其程序、规范十分明确。其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周代的婚姻需要明媒正娶,正如韩高年先生对于周代的礼俗总结为:“总的来说,在婚礼影响下的婚姻观念表现为合礼则吉、违礼则凶。分开来说,在择偶标准方面有门当户对、能生善育、壮勇英武、相敬偕老、品貌俱重等,在婚姻禁忌方面则有同姓不婚、先奸不婚、婚不用乐等,在婚姻形式方面则以--夫一妻制为主,辅以陪媵制、燕报制、交换婚、掠夺婚、贡献婚、赠婚、赘婚等补充形式,在男女交往方面则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礼记坊记》:‘男女无媒不交。’《齐风南山》:‘娶妻如何,匪媒不得。’所以养廉耻。”合乎礼法最重要的便是媒人,因此在《诗经》之中,有媒与无媒便是一种命运的暗示。

除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在此时也颇为重要。从《诗经》中便可找到例证。《周南·桃夭》和《卫风·氓》是两首颇具代表性的诗歌。《周南·桃夭》在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说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为何要祝贺新娘呢?《毛诗序》:“男女以正,昏姻以时,国无鳏民也。”说明《桃夭》里面的主人公是明媒正娶,能得到祝福。而在《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这说的很清楚,正为媒人的缺失。但是从氓中可以看到,他们最后还是结婚了。再看这两首是里边的结果,《桃夭》中是“宜其家室、家人。”而在氓中是“士贰其行”、“亦已焉哉”。由此可见,在周代的礼制规范下,社会对于婚姻的普遍认知仍是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符合明媚媒正娶的便会得到祝福,不符合明媒正娶的则会受到社会的批判与制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篇目也表达了这一观念。《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齐风·南山》:“鼓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郑风·将仲子》:“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不仅说明了媒人的重要,也表露礼父母之命的关键。在关于礼制的婚俗中还有上文提到的六礼,在《诗经》中也是无处不见。比如《卫风·硕人》、《汉广》、《鹊巢》等。

二、《诗经》婚俗诗中青年男女对“礼”秩序的突破与挑战

礼制或可规范人的肉体,却无法禁锢人的灵魂,爱情作为一种带有荷尔蒙激素冲动的独特情感,很难被强硬规约与限制,在古今共同情感的之支配下,人们对于爱情的共识或可超越时空的限制。在《诗经》中有很多自由恋爱的诗。可以从诗经中找到诸多反映自由恋爱的诗,但多是终归是爱而不得。恰如《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在《关雎》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男子对自己心爱女子追求不到的一种感怀,而后演变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也许有一种自由恋爱的思想,但受制于礼制的局限而表达的颇为隐晦。而这却被历代文人赞颂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也是《周南》部分的普遍特征)包括《汉广》也是此类,这是比较隐约的表达自由恋爱的诗。

《诗经》中的婚恋诗恰是周代婚姻文化的一面镜子,“标划出那个特定时代爱情生活的脉动”婚恋习俗植根于生育的要求,但从表现着这种生活习俗的诗歌中可以清楚地感到,这种习俗已经不再停留于它原初的意义,它超越了人类生理需要,向着人类精神需求进发,营养塑造了人类的灵魂,体现出人类自由灿烂的生命精神。

周礼下的婚姻所强调的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规约与希冀。个体在婚姻关系中的主体意愿是被亲朋的祝福与生活无奈中被漠视的。而真正来自民间的婚恋诗歌则是对青年男女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和无限关怀。它所体现的强烈的性冲动与生命张力使今人都不得不为之感慨,为之折服。其绚烂之生命精神与自由内涵又有几分存留至今呢?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周代婚俗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符合礼制规范的;也有在正常情欲下的自由恋爱和特定时节的狂欢;还有由于男女权力不对等的弃妇现象。因此,周代的婚俗十分规范,但是在规范的一面,也有人本身对于这种规范的突破,以至于周代婚俗的丰富性。通过对于《诗经》部分诗篇的解读与赏析,能够知晓当时周代婚俗的大致情况,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因此《诗经》的意义在反映现实,思考周代社会等方面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韩高年.《诗》《骚》“求女”意象探源——从清华简《楚居》说开来[J].学术论坛,2017,40(01):17-24.

[2]韩高年,郭香.原始婚俗对礼的颠覆与春秋恋歌的狂欢化倾向[J].西北民族研究,2014(04):101-111.

[3]江林. 《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

[4]吴贤哲,李珉.先秦婚制和婚俗在《诗经》婚恋诗中的反映[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S1):116-118+140.

[5]韩高年.“礼乐”复兴与宣王冠婚仪式乐歌考论——以《頍弁》《车辖》《鸳鸯》等诗为中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03):9-17.

[6]羅婕. 《诗经》中反映的先秦婚礼[D].华中师范大学,2007.

[7]李贵生,李天保.从《诗经》看先秦的婚礼制度[J].社科纵横,2004(05):137-136.

[8]黄伦峰. 周代婚俗下的《诗经》婚恋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730501908247

猜你喜欢
婚俗诗经爱情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罗源畲族婚俗研究
巧用《诗经》解难题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