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的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借助文字、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强化符号意识,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通过闯关练习,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一猜”,初步感知推理
1.游戏:盒子里装的什么小奖品?
(1)“随意”猜。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奖品,就藏这个小盒子里,猜对了就给你,请你猜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学生瞎猜。)
(2)“犹豫”猜。
师:看大家猜什么的都有, 那到底是什么呢?请听老师的提示:那这个奖品是糖果和橡皮中的一个,现在你能猜出来吗?
学生缩小范围猜,答案不唯一。
(3)“确定”猜。
师: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呢?你们能确定吗?请听老师第二个提示:盒子里不是糖果。现在你能猜出来奖品是什么吗?
学生确定猜。
追问1:为什么一定是橡皮呢?
揭晓答案,出示盒子里的奖品。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也就是两个里排除了一个,只剩另一个了。
追问2:对于刚才猜奖品的游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教师引导学生说:我们在猜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的信息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信息,逐步推断出新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板书课题:推理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其实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进行简单推理的生活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通过 “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体验,学习新知
简单介绍推理高手柯南,激励同学们通过柯南推理世界里的关卡,提高推理本领。
1.呈现两种情况的推理(第一关)
学生进入推理小热身环节快速推理。
总结: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要一个相关提示,想“不是这种情况,就是另一种情况”
2.呈现三种情况的推理(第二关)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例1的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道德与法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出示问题。
教师:从这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追问:“下面三人各拿一本”是什么意思?
教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根据题中的这些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分别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
引导学生梳理信息,确定要根据相关信息推理。
(3)根据活动要求,记录解决方法
活动要求:独自思考,用你喜欢的方法在学习单上记录推理过程。
(可以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
(4)典型方法汇报,教师点评。
(5)总结时求同引思
教师:推理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信息,逐步推断出结论。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得到结论的?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使学生体会并学会从众多信息中选择最关键信息推理出某种结论,要全面有序思考,能确定的要先确定,然后再排除,最终推导出结论,重点掌握用连线法辅助推理。
(6)大家表现的太棒啦,柯南把他的推理秘诀编成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请大家自己先读一读,背一背。(生齐读)
三、应用拓展,内化提升
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有方法的去猜测和推理了,你们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吗?
1.出示第三关:猜生日
2.出示第四关:猜名次
云端体育节的女子立定跳的比赛中,王梓雯、王诗雯、吴堇瑜取得了前三名。
吴堇瑜说:“我不是第三名。”
王梓雯说:“我也不是第三名。但是吴堇瑜的成绩比我好。”
他们各得了第几名?
师:独立思考,可以先确定什么?再确定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追问:最关键的信息只有一个吗?
独立完成学习单的任务3,学生汇报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推理,再次体会连线法的直观,列表法的条理性。
【设计意图】素材是班里的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更能引起关注,通过追问,使学生明白最关键的信息有时候不止一个,有时候需要两个或多个才能先确定一个结论。
3.出示第五关:一家三口
一家三口在散步,
甲说:“我不是乙的妈妈,乙也不是我的儿子。”
丙说:“乙是甲的孩子。”
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三人各是什么身份?
提问:从题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怎么推理?
分析:甲是乙的爸爸,乙是甲的女儿,丙是乙的妈妈。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同时蕴含着推理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训练层层深入,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推理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小学 蒋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