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茜
2020年12月21日上午9点,位于云雾山山脚的璧山区三合镇二郎村云雾缭绕。
“曾经二郎乡旮旯,雨路泥泞脚邋遢……如今二郎遍地宝,茶叶花椒是主导;乡村振兴大发展,村规民约记心间……”
一阵歌声从不远处的茶山传来,几位村民正用快板编排该村的村歌——《二郎村规民约之歌》,为镇里即将举办的汇演做准备。
“从村容村貌变化、产业发展到村风民俗,《二郎村规民约之歌》反映了百姓不断向上的精神力量,凝聚着大家对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的共识。”二郎村第一书记陈真勇介绍。
几年间,这股精神文明之风让这个曾经的市级贫困村告别了贫困,“吹”来了社会正气、带动了产业发展,美了乡村环境、富了村民腰包。如今,二郎村还要将这股精神力量接续到产业振兴中去。
真抓实干,赢得村民认可
“茶叶苗枯萎、泛黄还硬,是缺肥的表现。”近日,二郎村一个茶叶基地里,驻村工作队队员张杰指着一片茶叶苗对周围的人说,“你们要在旁边开沟,把肥料埋下去,茶树根部才能吸收营养。”
“之前的难题都被你们解决了,这些小问题肯定没问题,相信你們。”有人说。
听到村民的这句话,站在一旁的陈真勇感触颇深。老百姓从以前的不看好到如今的赞扬,他深知其中的不易。
2014年底,二郎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随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领下,二郎村重拾茶叶产业,到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此后,产业发展虽有了起色,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茶树苗栽下后要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正式采茶,一些农户为了短期利益,在茶苗之间种花椒树,影响了茶叶品质;企业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新鲜茶叶,有时候会出现压价等情况,导致农户对发展茶叶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一系列问题,让二郎村的茶叶产业发展再次蒙上“迷雾”。
2018年,陈真勇来到二郎村担任第一书记。
“那时候驻村工作队才来,村‘两委也刚进行了调整,大家并不看好我们。”陈真勇说。
面对困难,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并未气馁。大家明白,必须快速拿出解决方案,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进而推动工作开展。
“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光靠一个人可不行。我们希望用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发出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陈真勇说。
那段时间,他们每天四处奔走,从早跑到晚,一边收集整理老百姓对产业发展的需求,一边拟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
“他们是真正想帮我们把日子过好,帮我们的人干劲都这么大,我们自己更要努力。”这样的想法慢慢被“种”在了村民心里。
建设茶叶加工厂,需要土地。“我家有,在这里建就行。”有村民说。
统一规划栽种花椒树,需要有村民带头。“我把原来地里的花椒树砍了,重新按规划来栽。”有村民说。
……
“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励,说明村民认可我们了,也说明大家都有了想干事的念头。”这让陈真勇他们备受鼓舞。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几个月内,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落地,实现了标准种植、集中加工、统一收购;花椒产业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提振信心,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2020年10月,三合镇人民政府广场。
“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活动正在进行,65岁的村民周碧向乡亲们分享起了自己的脱贫故事。
周碧的老伴早逝,家中无经济来源。2015年,她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人员针对她家的具体情况,制订了脱贫计划——发展花椒产业。
“我没种过花椒,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再说,花椒以后卖给谁?”周碧有些担心。
“我们有技术人员,会手把手教你。销路问题不用愁,包在我们身上。”村干部隔三岔五上门为她打气。一颗颗“定心丸”、一个个切实举动,让周碧安了心。
截至2019年,周碧的花椒树已经发展到1000多株,她尝到了甜头,干劲更足了。
趁着好势头,周碧还种起柑橘,养起跑山鸡。当得知村里扶贫车间在招工时,她又主动报名参加,致富的动力十足。
“2020年预计有4万多元的收入,与2019年相比翻了几番。”微访谈活动上,周碧说道。
“致富经是什么?”有村民提问。
“勤劳!不能‘等靠要,要靠自己的双手才能致富。”周碧答道。
周碧的回答,引发了众人的共鸣。“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但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还需要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陈真勇说。
为此,村里设立了“光荣脱贫户”奖项,对自强不息、主动发展致富产业、认可度高的脱贫户进行表彰和奖励,使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
二郎村还通过举办“志智双扶”文艺汇演、开展脱贫户“榜样面对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村民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或自己经历过的励志故事,为脱贫户搭建展示舞台,也激励村民勤劳致富的志气、向善向上的正气,积极发展产业致富。
“大家提振了信心、坚定了决心,村里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陈真勇说。
接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
2020年12月5日,二郎村便民服务中心前人潮涌动。这天,是村里的大日子。
“下面,有请入股合作社的村民代表领取分红奖金。”台上,主持人话音刚落,观众席便响起阵阵掌声。
代表们依次登台,郑重地接过装有现金的信封,喜笑颜开。
“这是我们的一次新探索。”三合镇党委副书记刘勇告诉记者。
2019年,二郎村成立了璧山区洪水码门茶叶种植股份合作社,该村62户村民全部入股。
通过“合作社+村集体+村民”的运营模式,辅以“保底收益+分红”的利益分配原则,在群众与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之间,建立起流转土地、收购产品、种养业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利益分配原则设置中,除了结合村民的产业发展情况,还把村民的日常表现、遵纪守法等情况列入其中,如根据遵守村规民约、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的得分情况,明确发放产业分红奖金份额。
“对于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会扣除一定数额的奖金。”刘勇介绍。
为何要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分红奖金中?
“稳定产业发展势头,激发产业发展潜力,要有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尤其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对村民的精气神和文明素养要求更高。”刘勇说。
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循序渐进。二郎村正在积极探索扩大“保底收益+分红”的利益分配范围,引领更多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村民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并不断保持下去,为产业兴旺积蓄精神力量。”刘勇说。
不远处的山间,悦耳的山歌传来,放眼望去,薄雾在山间流动,阳光渗透而下,茶业基地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