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而幼儿需要依靠别让人来满足自身需要,依靠别人教会他们本领和知识。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只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达不到最好的教育效果的,还要结合幼儿家庭,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工作。正如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我是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通过几年的工作经历,我发现与农村幼儿家长的沟通存在一些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最根本原因是:幼儿的监护人年龄普遍老人化。很多年轻父母为了家庭,选择了外出务工,甚至有的是在国外,孩子就由家中的老人来监护。而这当中,有很多长辈表示自己不识字,不会玩微信等等。那么这样一来,就给“沟通”工作增加了难度。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却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所以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要做到“沟通有道”。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简单的谈谈农村幼儿教师和家长沟通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同样从事农村幼儿教育的老师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一、了解并尊重每个家庭的差异和教养风格
了解幼儿家庭情况和教养风格是做好家长沟通工作的前提。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包括文化程度、价值观念和家庭历史;每个家庭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不同,包括对孩子的态度、交流方式、控制程度等等。了解每个家庭有助于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理解幼儿的行为,从而找到与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
二、正确对待“合作”与“要求”
正确理解家园合作是做好家长沟通工作的基础。所谓的家园合作并不是单一的意味着幼儿园或者教师“要求”家长该做什么、怎么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它强调了幼儿园必须与家庭建立起双向、互动的关系。
三、沟通途径要做到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和沟通需求选择正确的沟通途径,是做好家长沟通工作的关键。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途径多种多样,每一种沟通途径都有自己独特的形式与功能,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沟通需求,选择合适的沟通途径,让沟通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电话交流
这是通用的沟通方式。现在已经是网络信息时代,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话,这使得电话联系很方便,并且能经常和家长沟通。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阅读技能的祖辈家长来说,电话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方式,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幼儿在园情况。
(二)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是家园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或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常见和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农村教师和家长沟通最直接的方法。可由幼儿园或班级教师专门向幼儿家长发起,以园长或班级教师讲述、介绍和传达为主,以家长提问为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家長会内容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
1.介绍型家长会
介绍型家长会是由幼儿园领导或者班级教师向家长介绍班级工作和各种活动的家长会,这一类型的家长会可以帮助家长清晰地了解幼儿园工作以及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
2.讲座型家长会
选择讲座主题之前,教师应先了解家长最感兴趣或者最困惑的方面,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专题。比如,在幼儿手足口病多发季节,可进行关于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的宣传讲座等等。讲座的内容应该要满足家长所需,并且能与实际情况紧密相联。
3.分类型家长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教师会发现一部分幼儿和家长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根据这些共性组织不同类型的家长会,如留守儿童家长会、胆小内向幼儿家长会、行为问题幼儿家长会等。教师也可根据家长类型召开家长会,如全职妈妈家长会、祖辈家长会等。结合幼儿的在园表现,向家长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三)家访
家访即家庭访问,一般在开学初进行,或者班级出现突发事件、孩子出现一些成长中的问题需要解决,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家访。虽然传统的家访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的优势是其他沟通方式不可替代的。家访有利于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有助于处理特别事务。
(四)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信息稳定,不容易被误传,便于反复翻阅与核实。在农村幼儿园,教师利用书面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沟通的内容要围绕幼儿的生活与需要进行。
2.对于缺乏阅读技能的祖辈家长,教师可根据需要向家长适当讲解书面内容,确保每位家长都能接收到信息。
3.发挥家园联系栏、联系册的作用,内容应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五)网络沟通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网络沟通成为很多年轻教师和家长的选择,因为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沟通能很好的发挥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教育资源共享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的父母来说,能通过图片或者视频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对本班的家长进行紧急通知,或者对家长进行季节性健康、卫生和安全教育提示。在使用网络沟通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沟通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只是盲目的在班级群或者网站上分配任务给家长,应经常向家长宣传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
二是应让幼儿参与到网络沟通中,让幼儿感受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也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三是教师所转载的文章或发布的内容,应该要切合实际,并有所提示,引导家长思考和讨论。
四是不能用网络沟通完全替代传统的沟通方式,教师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把传统沟通方式与网络沟通方式有机结合。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而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沟通对象的充分了解与尊重。与家长的沟通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磨练,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更多创新、有效、科学的沟通方法,从而实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园互动,提高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沙溪中心小学 施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