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品
一、困惑·山重水复疑无路
我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当了高一9班的班主任。那时候的我,年轻有活力,扎个马尾走在学生群里,总能迷惑大家的双眼。那时候的我,工作热情,心无旁骛,教学与管理两头都不误。那时候的学生,眼睛里对我充满了信任与敬畏,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工作之初的三年中,我收获了满满的职业幸福感,积累了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与充足的信心。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作为一个思想政治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将更好地学以致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更大的作用。时间悄然来到了2020年秋,我担任了高二4班的班主任。这时候的我,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自认为较之前更懂得教育,更懂得学生。这时候的我,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单位,肩上的重担也比之前大了许多。这时候的学生,已经更富有张扬的个性,注重自我的表达。我想,最初的我们,都需要一个磨合期与适应期。之后,我们将沿着设定的目标向一个学风浓厚、纪律严明的班级大踏步邁进。当然,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讲,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很快,我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一个个性十足、青春叛逆的孩子,走到了我的面前。我们姑且叫他小A吧。
说起小A,我在高一年级的时候担任他的政治老师,并且该生还选报了我的国家校本选修课程。所以,我们之间还算熟悉。他的政治成绩不错,也爱思考。直到我担任小A的班主任后,我才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这个孩子。我才发现,我以往对小A的认识,仅仅看到了冰山的一角。随着近距离的接触,我发现小A课上随意顶撞老师,任性趴在书桌上睡大觉,自由出入教室,晚上回宿舍不服从管理等。一开始,我按照以往的经验,把小A叫来,进行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本以为会有不错的效果。但事实是,小A没有丝毫改观,依旧我行我素。这是怎么了?我明明于情于理,都说清了道明了啊。我以前带的学生,在听到我这些话后,都羞愧难当,立即整改的。在我还没从这个困惑中明白过来时,小A又出问题了,导致班级量化分数直线走低。我再一次和小A进行了对话。这一次,他表现出了极度的不耐烦,指着班级门口的流动红旗,脱口而出:“这东西有什么用?能让我的英语成绩提升吗?能让老师你涨工资吗?”我震惊于小A的话语,猛然意识到了小A身上的严重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接下来我围绕小A同学,进行了一系列的个案研究。我终究不能停留在过去了,老办法老经验也要适时做出调整了。我深刻地认识到,对过去偏执的怀念,将使我成为那个刻舟求剑的人。
二、探索·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了有效地帮助小A,我多处搜集他的资料,从他原来的班主任老师那,从他要好的同学那,甚至从他暗恋的女孩那……我了解到一个更为丰富的小A形象。当然,更基础更重要的信息是和小A的家长取得联系。就在我正准备联系小A母亲的时候,他的妈妈主动联系我了,并提供给我颇为震惊的信息。小A周末返家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嚎啕大哭,甚至引得邻居报警,以为发生虐童事件了,这样的情况已经连续了两个周末。孩子的母亲在描述时带着慌乱与无措。我试着平复这个为孩子操碎了心的妈妈,一起详细地梳理了小A这段时间的表现。经过和孩子母亲持续深入的沟通与探讨,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为下一步工作打开了局面。小A原来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秘密呢,我心里不禁感叹道。
小A和母亲的关系很好,虽然是个男孩子,但经常把喜怒哀乐和母亲一起分享。知儿莫若母,小A在狂傲不羁的外表下,原来有着一颗玻璃心。在升入高二后,因为选科的缘故,我们班的女生居多,且较安静。对比以往有更多可以谈天说地的男同学班级,小A一时难以适应。更让小A内心忧郁的是,他存在着严重的偏科现象,而当前正面临着该弱势科目的北京市统一合格性考试。内外因交织在一起,对他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无力排解压力的小A,选择了回家放声大哭这一排解的方式。我进一步了解了小A成长的足迹。他小时候就有着鲜明的个性,孤僻且固执,与他人不易相处,母亲甚至带他看过心理医生。在求学的这些年中,老师们也多次反映过小A太过自我,没有礼貌的种种情况。我看到,小A一路走来与自我、与他人进行着的各种斗争,充满了艰辛与无奈。接下来我就展开了对小A难题的攻克行动。
首先解决当务之急,助力小A顺利通过弱势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小A性格中的偏执才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一个性格偏执的孩子,还意味着特别珍爱自己的羽毛。小A非常重视大家对他的评价,在能够展现自己才华的领域,会表现出特别积极向上的一面。鉴于此,我提出让他设计班徽。不出所料,他晚上加班加点,提供了两版特色鲜明的作品。虽然最终班级采纳了另一个同学的设计,但是该同学运用的班徽元素,汲取了他的作品的优秀成分。当我在班级里作此说明的时候,小A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不但没有因为自己的作品落选而失落,反倒因为能够给予其他同学灵感,最终为班级做出贡献而自豪。这是当初那个理直气壮趾高气昂地说流动红旗有什么用的学生吗?我的回答是,这是同一个人,也不是同一个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关键是做到理解个性,对症下药,顺势而为。
小A变了吗?与其说他变了,不如说我们通过教育引导,把他积极正能量的因子激活了,为孩子创造了健康成长的条件。
三、前行·病树前头万木春
小A从此彻底改观了吗?不,完美一词只存在于人的主观想象中。就在前两天,小A因为宿舍值日不到位又被扣分了,周五放学后我把他留下来,略带幽默地告诉他:“你弘扬劳动精神的时刻来了,好好做值日。”他十分认真高效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我们需要肯定的是,小A已经旧貌换新颜了。他不再是处处顶撞老师、处处自我设防的偏执学生了。覆盖在小A身上的坚冰正在一点点的消融,我为孩子的这一变化倍感欣慰。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教师,我们要接纳学生的全部,个体的差异性才是事物本来的面目,才使我们的班级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助力学生完成蜕变。我愿意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在德育的天地里潜心耕耘,静待花开。
小A的故事未完待续……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 齐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