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高桩承台基础承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2021-03-12 02:07沈晓雷陈洪飞王欣怡
水力发电 2021年12期
关键词:风电场风电土体

沈晓雷,陈洪飞,王欣怡

(1.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2;2.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2;3.杭州定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6;4.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0 引 言

海上风能是海洋可再生能源中具备极大商业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现阶段近海海上风电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国家《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别强调继续开展江苏、福建等东南沿海的海上风电发展。海上风电机组往往离岸距离较远,需建设海上升压站将海上风力发电机电能的电压提升至常规的电压[1]。高桩承台式海上升压站适用于离岸近、水深浅的近海区域。工程经验表明,承台的水平承载性能对于海上升压站的安全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2-5]。吴春萍等[6]利用FLAC3D结合工程实例建模分析群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王建等[7]对地基与群桩承台进行整体建模,提出了分析承台基础p-y曲线的迭代分析法;陈晓平等[8]利用文克尔地基模型,对不同桩径、桩距、桩端约束群桩各个桩分别所受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孟宪中等[9]基于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山东某海域海上风电高桩承台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对海上高桩平台的承载特性研究还比较少。

江苏省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全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71.5%,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其主要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岸外辐射沙洲海域,但是该海域试桩资料较为缺乏。为此,本文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岸外辐射沙洲海域高桩承台承载特性,可为该海域风电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1 工程概况

江苏竹根沙某海上风电项目位于竹根沙及北条子泥附近海域,东台H2号海上风电场西南侧,竹根沙H1号海上风电场西北侧,风电场离岸距离39 km,海底地形变化平缓,场区高程-13~2.8 m,场区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约21 km,南北宽约6 km,风电场面积37 km2,规划容量300 MW。风电场配套建设1座220 kV海上升压变电站,升压站设置于海域南侧,整个风电场区的中心位置。风电场地理位置见图1。

图1 江苏竹根沙风电站地理位置

本风电场的高桩承台基础采用20根直径1.5~2.0 m的钢管桩,采用直桩与斜桩结合,材质为Q355C,均按摩擦桩设计。承台为八边形,长、宽、高分别为36.0、23.0、3.0 m,承台下部采用4根直径为2.0 m、桩长54.0 m、壁厚30 mm的钢管直桩,4根直径为1.5 m、桩长51.5 m、壁厚30 mm的钢管直桩和12根直径为1.5 m、桩长51.5 m、壁厚30 mm的钢管桩,以1∶5的斜度布置在承台上。高桩承台桩基布置见图2。

图2 高桩承台桩基布置(单位:mm)

竹根沙海域场区内地基土以粉砂、粉砂夹粉土为主,根据土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细分为8个亚层、3个夹层。各土层分布及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2 数值模型验证

2.1 单桩数值模型

单桩模型选取为半圆柱形,半径为30 m,深度60 m,底部和四周均全部约束,对称面法向位移约束,顶面为自由面,采用六面体单元类型网格进行划分。土体考虑为弹塑性体,选用M-C本构模型,桩则考虑为弹性桩。数值模型中,钢管桩与周围土体的接触采用法向硬接触,切向则通过罚函数来赋予相应的桩-土摩擦关系。由于工程上没有桩-土体罚摩擦系数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单桩基础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水平荷载-水平位移和竖直荷载-沉降量的数值模拟计算,对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得到桩-土罚摩擦系数。

2.2 数值模型参数验证

为了选取合理的桩-土摩擦参数,采用辐射沙洲1.8 m钢管桩水平承载性能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照。现场试验桩桩长为51 m,桩径为1.8 m,壁厚为25 mm,桩体埋深为29 m,试桩的水平力作用点位于桩顶以下0.5 m处,试桩的竖向力作用点位于桩顶。现场试桩和数值模拟所得的桩顶水平荷载-水平位移曲线与竖直荷载-沉降量曲线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现场试桩和ABAQUS数值模拟所得的荷载-位移曲线基本一致,表明表1中桩基模型计算参数选取基本合理。

图3 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3 高桩承台承载特性分析

建立ABAQUS高桩承台基础数值模型,承台材料为C45混凝土,钢管群桩为弹性桩,Q335C材质,采用C3D8R单元进行建模,土体为弹塑性体服从M-C模型。模型的底部限制3个方向的位移,四周边界面约束法向位移,顶面为自由面。

本次数值模拟试验采用位移加载方式,在承台上部平台边缘施加短轴方向位移荷载,得到高桩承台基础的荷载-位移(Q-s)曲线,见图4。曲线上存在2个明显的拐点,分别是A点(水平位移0.2 m处)与B点(水平位移0.9 m处)。

图4 承台水平位移-承载力关系

A、B点处的土体等效应变见图5。从图5可知,从开始加载至水平位移为0.2 m处(A点),随着水平位移的增加,荷载线性增加,表明A点之前,土体处于弹性状态,还未发生破坏,但A点处桩周土体出现明显的屈服区域,表明A点为承台基础处于弹性阶段与屈服阶段的分界点。当水平位移超过A点后,随着位移的增加,承载力缓慢增大直到水平位移0.9 m处(B点),B点处桩周土体的屈服范围明显大于A点,即在A点与B点之间,泥面处桩周土体的屈服范围继续增大。B点以后承载力曲线迅速下降,表明此时承台在B点达到极限强度。因此,可推断该承台的极限荷载约为315 600 kN。

图5 土的等效塑性应变

为了分析水平荷载下高桩承台中单桩的受力情况,选取3根典型桩进行分析,分别为长轴方向斜桩6号桩、直桩9号桩和短轴方向斜桩12号桩。当高桩承台基础承受极限水平荷载时,3根桩的桩身塑性应力曲线见图6。从图6可知,桩所受到的应力主要集中于2个区域:第1个区域为泥面上桩的自由段部分,3根桩承受应力均在承台连接处达到峰值,6号桩约为450 MPa,9号和12号桩约为350 MPa;第2个区域则是在泥面以下约8 m处,该处应力出现峰值,大小约为承台连接处应力的1/2。6号桩在2个区域的应力峰值均高于9号桩和12号桩,表明6号桩位更易发生桩的屈服。各个桩在2个峰值以外区域包括桩底在内所承受应力都较小,可以判断桩底地基良好,桩在泥面处也不会发生破坏。

图6 桩身等效应力

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平行于桩身的侧摩阻力对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起了主导作用。选择6、9、12号桩进行分析,升压站上部组块荷载作用下桩身所受到的侧摩阻力见图7。从图7可知,3根桩的侧摩阻力曲线趋势相似,均在桩身位于泥面以下8~10 m处侧摩阻力快速增加,并在桩身距泥面8~25 m区域维持稳定,在25 m至桩底区域内侧摩阻力迅速减小,桩底侧摩阻力为0,可以判断地基状态良好。

图7 桩身侧摩阻力随桩深变化

4 结 语

本文以江苏岸外辐射沙洲某海上风电项目为研究背景,采用ABAQUS数值分析方法,开展了海上升压站高桩承台基础承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荷载-位移曲线上存在2个特征拐点,分别是弹性阶段与屈服阶段的分界点A点(水平位移0.2 m处)与极限荷载B点(水平位移0.9 m处),该承台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为315 600 kN。

(2)桩身所受到的最大应力主要集中于2个区域:第1个区域为承台连接处,6号桩约为450 MPa、9号和12号桩约为350 MPa;第2个区域则是在泥面以下约8 m处,其大小约为承台连接处应力的1/2。

(3)泥面以下3根典型桩的侧摩阻力曲线趋势相似,均在桩身位于泥面以下8~10 m处侧摩阻力快速增加,并在桩身距泥面8~25 m区域维持稳定,在泥面以下25 m至桩底区域内侧摩阻力迅速减小,可见地基状态良好。

猜你喜欢
风电场风电土体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单相土体与饱和土体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对比研究
数字化风电场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软黏土中静压桩打桩过程对土体强度和刚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不同工况下抗滑桩边坡的位移应力三维有限元分析
《海上风电场设施施工检验指南》(GD01—2020)发布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