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轶文 责任编辑/ 毛思洁
(上图)2020年11月,王理顺(右一)向工友开展劳模宣讲课。
35年如一日,他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
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对海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车队车间主任王理顺来说,是动力也是压力。从17岁走上这个岗位,王理顺已在车队修理车间干了36年。他说:“我从学徒时候开始,就只知道埋头苦干,低头静心把技术学好,始终是这样。不管得到什么荣誉,我的工作是不会变的,原来是怎么做的现在就怎么做。”在王理顺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老一代环卫工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传统美德,也可以看到新时代环卫工作者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1985年,17岁的农村孩子王理顺刚进入当时的宁波市环卫修理厂时,连螺丝刀和扳手都没见过,跟着师傅从零学起。但好在王理顺肯学肯问肯钻研。“那时候厂里规定先做3年学徒,第一年跟着师傅学基础知识,第二年就开始独立操作,我每天泡在各类机械中,对上班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下班后继续翻书寻找答案,像块海绵般拼命吸收着知识。”令王理顺记忆深刻的是他刚工作没几年,有一次师傅交给他一个任务,有辆车的发动机汽缸垫总是被冲。在师傅的指导下,王理顺发现故障是由于这款车型的发动机存在缺陷。通过对汽缸盖进行改装,汽缸垫再也没有被冲掉过。初次独立操作的他尝到了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按时保质修好车是我的本分。”这是王理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破解维修难点,他翻看大量书籍,查找相似案例,攻坚克难,不断摸索。他还勤做笔记,将故障产生部位、主要症状和修理方案逐一记录,日积月累,这本手绘的车辆维修参考资料已经变成厚厚一叠。渐渐地,王理顺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熟练工,他的技艺在日夜磨砺中更为出色。很多别人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最后都交到他手里。
有一年冬天,一辆垃圾清运车刹车失灵。一个个零件拆开一次次试验后,还是无法确定故障原因。后来,在排除所有原因后才发现,刹车失灵是天气寒冷导致。王理顺说:“那段时间车修不好,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问题解决后就跟中奖了一样,心情特别舒畅。”
车队日常需负责200多辆环卫作业车的维修、保养,任务多、困难重,王理顺总能迎难而上。因为路况复杂,大型环卫车轮胎磨损大,刹车容易发热,为了节约轮胎成本,增大车辆行驶中的安全系数,王理顺在老师傅的指导配合下,带领团队给作业用车改装了刹车冷却系统。光这一项改造,每年就能为车队节省刹车片、轮胎成本二三十万元。加上其他技术创新和维修保养,整个车队每年可以减少支出七八十万元。“这是为国家省钱,我们当然要尽全力。”
尽管修车的活又脏又累,但王理顺始终如一,坚守岗位。他总是充满着干劲,随身携带工具包,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一旦环卫车辆发生故障,只要一个电话,他总是风雨无阻随叫随到。
这些年,他攻坚克难、不断摸索,改装了垃圾清运车辆的空气增压器,延长了其使用周期;带头掌握了新型电控柴油环卫车辆的修理技术,带动环卫机修革新;取得了汽车维修技师职称,成了车队的“技术顾问”。
35年来,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不管多恶劣的天气,不管前面的困难多大,对工作王理顺从来没有产生过退缩的念头。他坚持“大修提前完成,小修不过夜”,带领车队修理班的全体人员,用沾满油污的双手维护着海曙环卫车队200多辆环卫特种车的安全。
王理顺在修理车辆。
每年高温季是车辆故障频发的季节,也是车队最为忙碌的时候。一方面因为气温高,垃圾产出量大,车辆运行频次较冬季有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高温是车辆最大的敌人,对环卫车的液压系统、轮胎、刹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确保车辆安全稳定运行,王理顺带领各班组发扬连续作战的风格,加班加点维修损坏的车辆,有时为了修理在道路上“趴窝”的车辆,很多修理工奋不顾身躺到火热的地面上,身体被烫伤是常事。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5号专线”是在日常生活垃圾四分类之外的一条特殊收运体系,负责每天对居家隔离住户、定点医院传染病区外区域和集中“留观点”的生活垃圾专收专运。“5号专线”共有5辆专车14人日夜奋战在收运线上,收运范围包括中心城区九个街道以及古林镇、章水镇、龙观乡。王理顺身先士卒,不畏危险,深入隔离区进行作业指导,做好作业车辆全方位检修,保障环境卫生一线运输顺畅。
王理顺相信,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他不仅注重提高自己的维修技能,还热心带徒,倾心育才,对自己所学的维修技术毫不保留。他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师傅们耐心地教导,那个时候遇到困难,领导、师傅、老同志都会帮忙,分享方案一起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这是海曙环卫由来已久的“传帮带”传统,他要把这优良的传统传承下去。2012年,“王理顺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他以实际操作带动理论学习,积极组织各项业务讲座和业务培训,坚持狠抓岗位培训和技术练兵,用“比学赶超”营造刻苦钻研的学习氛围。至今,他已教导学生20余名,其中9人成为车队修理班的核心成员,2人成为车队能够独当一面的维修骨干。
回顾这一路,王理顺最难忘的是一位老师傅曾经给他讲过的一段话:“什么叫作不简单,什么叫作不容易?就是要长时间甚至用几十年的时间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容易。”35年来,他也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这几十年来,王理顺有很多次机会调离一线,去管理岗位,但他都拒绝了。他喜欢留在一线,每天和这些车子打交道,坚守源于内心对这个岗位的热爱。他认为,岗位是生存之本,只有热爱岗位,才能干一行会一行,才能实现懂一行精一行,只有谦虚谨慎、不怕困难,才能在岗位上、业务技能上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
谈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王理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这个从基层修理工成长起来的车间主任,倍感责任重大!”他说,他会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带给一线职工,切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今后,他将立足本职,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把荣誉转化为工作动力,以新时代劳动者的崭新姿态,在车间修理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好劳模带头作用,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工人、好工匠、好老师,带好全体团队成员,传授好技术,培养技能人才,带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以满腔的热忱和过硬的技术本领,为宁波环卫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