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佳磊
康保县地处河北坝上西北部,县域总面积336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50 米。全县辖7 镇8 乡,326 个行政村,585 个自然村,总人口26.96 万,农业人口24.4 万。康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庄清洁行动,通过“拆、清、建、管、培”五项举措,聚焦打好视觉贫困歼灭战,致力打造干净整洁乡村,凝心聚力、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
一、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康保县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改变农村面貌、改善生活质量、提振脱贫精气神的关键民心工程,县委书记、县长任村庄清洁领导小组双组长,乡村两级党组织也分别成立了行动工作小组,党组织一把手任组长,靠前指挥、一线指挥,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村庄清洁行动的工作格局,并实行“网格化”管理,把清洁行动纳入全县工作大局,列入乡镇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对完不成任务或长期落后的,不仅问责包乡县领导,而且要调整乡镇领导班子,以最严格的政治纪律,确保清洁行动任务圆满完成。
二、广泛发动,引导群众参与。针对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我们按照“宣传+引导+整治”的工作思路,一是通过“大喇叭、微信群、公开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对村内道路两侧及沟塘、河渠的生活及建筑垃圾、杂草、废旧农膜、塑料袋等进行了彻底清理;二是舆论引导,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完成为目标,在县电视台、电台滚动播出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片,增强农民的集体观念、环保观念和文明意识,多措并举引导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力争做到了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所在村庄的环境卫生整治中,通过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村庄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改变了大部分农民的不良习惯。形成了政府主导推动、干部深入一线、群众积极参与的新格局。
三、全面拆危,实现历史清零。拆除农村残垣断壁,清除沉积垃圾,是最关键的一步,更是整治人居环境的基础工作。我们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维护公平正义,对长期无人居住失去居住功能、存在安全隐患、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和破烂房屋9万多处,一律无偿拆除,宅基地权属不变,腾出土地用于绿化。近三年,县财政为每个乡镇拨付200 万元垃圾清理专项经费,累计清理垃圾和粪便杂物等121万吨,拆出了一片新天地。
四、建设为重,实施环境提升。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做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统一建设标准、质量标准、补助标准和监督验收程序,完成“四类人员”危房改造8500多户,农村常住人口危房全部清零。二是3 年修建农村公路1233公里,总里程超过了建县95年以来修建道路总和,结束了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三是投资1.25 亿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5 万盏、实施村庄绿化2.1 万亩、建设厕所1.5 万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四是全面开展了以“五清三建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发动群众13万人次,清理垃圾1.37 万吨、清理庭院1.92 万处、清理粪污935 吨、清理私图乱画7400 处,在所有村巷两侧、空闲宅基地植绿2.2万亩,建设小游园、小花园、小果园264个,建立起“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环卫一体化保洁机制。
五、管理长效,创新治理体系。将扶贫电站和农业企业合作经营收入作为集体收益,其中80%用于扶贫公益岗工资发放,既解决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问题,又破解了农村环卫保洁难题。全县农村设立生态管护员、环卫保洁员等7 大类2.2 万个公益岗,其中环卫保洁岗9400多个,对农村街道、联村道路和搬迁安置区进行网格化分区,开展常态化保洁。实行“基础+绩效”工资结构,公益岗年人均收入8000元,极大激发了群众积极性,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制度化、长效化,“黄马甲”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六、培强产业,奠定振兴基础。抢抓休耕种草政策机遇,完成土地流转48 万亩,引进百本药业等7 家市场主体,规模化种植中药材17 万亩、优质牧草31 万亩,着力打造高品质道地中药材基地。培育形成乾信牧业、皇世燕麦、凯阔亚麻油等全产业链特色农业产业,加快了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进程,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