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没电?自制水力发电装置;遭遇枯水期?人工蓄水制造落差;没有网络信号?去半山悬崖搭建木棚“自习室”……
家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的彝族“95后”大一学生甲古小华,在疫情期间,硬是凭着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完成了网课的学习任务,网友纷纷点赞。
2019年,甲古小华考入成都大学。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整个学期的课程都在网上进行,可村里尚未通电,手机充电需要步行几公里去镇上,网络信号也不稳定。他拿着手机满山转,找到一处信号好、可利用溪水发电的地方,用木头和编织袋搭起一间简易的“自习室”,也搭起了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我沒有什么资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甲古小华利用悬崖下的溪流和一台旧发电机发电,将电线接到“悬崖自习室”。小“水电站”容易塞满泥沙、杂物,他常常要小心翼翼地抓紧悬崖上的草木,沿着近80度的陡坡滑下,到溪水中进行清理。除此之外,他还要维护悬崖上下的电路,自学机电知识修理发电机。自习室遇到风沙比较大时,“顶棚就很不稳当”,下雨时“会有点漏水”,但可以借此上好网课,甲古小华觉得很“值得”。
支撑着甲古小华一路走来的,除了对知识的渴望,还有来自社会公益的力量。当他考入西昌最好的高中后,幸运地成为“99公益日”出资扶持的学生之一。“生活再苦再累都没关系,只要能上大学,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