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明 王美仝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广泛、内涵丰富,国画彩墨作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之一。笔者把战“疫”系列国画彩墨作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探析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艺术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一、国画彩墨艺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国画彩墨作品是艺术作品的一种形式,它是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色彩上较为丰富、明快、鲜亮,是中国文化中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外在形态之一。疫情期间,有许多国画艺术家创作出一批又一批作品。他们以笔为刀、以画传情,用“小意” “大意”的方式,生动讲述着战“疫”场上的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传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是智力劳动的精神产物,是一个社会时代背景和价值导向的典型代表。作品是艺术最直接的表达形式,通过音乐、电影、国画、雕塑等作品形式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可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生动、直观的表达。将艺术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仅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还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以达到思政育人的功能。
二、国画彩墨艺术作品中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抽象的,但同时也是具体的。艺术作品对于受教育者的思想和精神启迪能体现其显著优越性和感染力,能直面诠释和升华精神思想内涵,使受教育者通过审美意象获得感性的愉悦和思考,以达到传递作品内在思想蕴涵的目的,从而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式灌输。
一场疫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干劲,万人齐心协力建医院。一场疫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场疫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一场疫情,显示了中国力量,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笔者的主旋律国画作品《万众一心》描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战“疫”一线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的场景。用国画笔墨技术塑造领袖人物,精心绘制,作品形神兼备,准确生动,创造出典型化的领袖伟岸形象。国画《神兵天降》则表现了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派出医疗队从铁路、公路、空中驰援武汉抗疫主战场的场景,其中航空投送力量成为最精彩的画面。作品运用国画水墨的表现形式描绘解放军医疗队从飞机上列队出行,奔赴抗击疫情一线的场景。在疫情的关键时刻,飞机出动驰援,成为彰显中国抗疫精神中的航空力量、中国效率。
三、国画彩墨艺术中的奉献精神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艺术的感召力被充分体现,笔者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爱国主义精神诉诸作品之中。一方面是抒发了警民协作一家亲的万众一心,舍小家为大家的“最美逆行战士们”的家国情怀。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以无声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另一方面是把时代精神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伟大的斗争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国画《社区的力量》用笔墨描绘身穿红色马甲的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在防控一线的场景。作品充分反映了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小区、居民区的防控工作尽心尽力,甘于奉献。作品以防控工作细节透露出人民群众的共同体意识和依法抗疫的法治意识。国画《共饮长江水》运用水墨的写意艺术手法造形赋彩,主景突出描绘了江西女医疗队员出征随州前信心满满的神情,背景是医疗队员们整装待发,准备乘车奔赴随州抗疫一线的场景。作品通过不同的笔墨和色彩,处理主景与次景的构图虚实,以大观小,表达了江西与湖北两省共饮一江水的亲情,为共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作品支持和图像展示。
抗击疫情系列国画彩墨作品彰显的新时代精神,是奉献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的有机结合,这一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特殊战役注入了精神动力。国画彩墨艺术作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它除了精美的外在价值之外,还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是一种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种生动而又直观的教育形式,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价值。挖掘和运用国画彩墨艺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情感融入藝术作品中,间接或直接地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使他们深受启迪,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伟大的新时代,激励着每一个艺术工作者奋笔疾书,创作出具有崇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艺术作品去鼓舞人、感染人。笔者将继续发挥这些国画作品载体的独特优势和艺术魅力,使中国伟大的“抗疫精神”更好地教育和激励人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