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土灶饭菜香

2021-03-11 07:20乔加林
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3期
关键词:土灶圆筒灶膛

乔加林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出生在苏北农村。那时候,我们村连烧煤球的条件都没有,家家户户都使用自制的土灶台烧锅做饭。说起土灶台,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听说过,但见过的就很少了。

别看土灶台其貌不扬,但一家人的顿顿饭食,都成就于它的胸腹中。

早期的土灶制作很简易,用泥土混合上麦麸,加水搅拌,就像和面一样,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和好土后,依照铁锅的形状用手盘出一个约50公分高的圆筒土灶,圆筒壁厚度约6公分。为了美观,还要用手沾水来回将圆筒里外抹平,让灶壁厚实均匀,在太阳下晾晒干后,在表面再刷一层厚厚的黄土皮子,抹得油光滑亮。随着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土灶又改用土砖、红砖建造,上下两层,中间有漏灰条板,柴草燃烧后的灰可以漏到下面,利于燃烧。土灶台一般都建在厨房的一角,紧靠窗口下,有长方形和半椭园形两种,一根正方形的烟囱直通屋顶,每到饭点,整个村庄炊烟弥漫,饭菜香飘散。

记得小时候刚学着帮母亲烧火,看着通明的灶膛,却不得添柴的正确方法,只是将干柴往灶膛里猛塞,本来烧得很旺的火,顿时被压得死死的,浓浓黑烟直往外冒,熏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一边咳嗽一边着急。母亲看着我狼狈的样子,告诉我:火心要空,人心要公,要把柴火支起来烧。我按照母亲的方法添火,在灶膛里掏出多余的柴火,用烧火棍把干柴支起来,看火还是着不起来,一时情急忘记了旁边的风箱,直接用嘴对着灶膛口吹气。突然,火苗从灶膛口猛地蹿出来,顿时就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我赶紧跑到堂屋的镜子前看,眉毛、头发都被烧焦了。现在回想当初狼狈的样子,总是会心一笑。

土灶台、大铁锅,虽说土,家家户户却拾掇得干干净净。如果谁家有烧猪肉的,肉香能飘满整个村庄。土灶铁锅烧出的大米饭,远不是现在电饭锅煮出来的能够比拟的,尤其是饭熟的时候,老远就能闻到香喷喷的焦米香。柴火饭撩人肺腑,没有亲身体验,很难体味其中滋味。

记忆里,母亲每天都在灶台上忙碌,锅碗瓢盆,叮叮当当。父亲坐在灶膛前,一把一把往灶膛里塞柴禾,红红的火光映照着父亲的脸,他脸上的皱纹也在火光的闪烁跳跃中或明或暗。锅里煮的菜咕嘟嘟直响,母亲会不时跟父亲交代,加减灶膛里的柴火。如果是蒸饭,等听见饭粒细微的爆响声,有香气开始溢出锅盖的时候,母亲会让父亲把灶膛里的火慢慢捂了,锅里的饭慢慢蒸,这样做出来的饭又松又软。

一旦遇上红白事,土灶台自然不够用,还得在外面用土砖糊上泥巴,搭几个简易的土灶台,架上几口大铁锅,然后烧水、炒菜、烧饭,那种热闹场面孩子们最喜欢。

1989年3月,我当兵入伍离开了家乡,一晃就是十几年。自从离开家,就很少吃到用土灶台做的柴火饭。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我被分配到县交通运输局工作。由于父母年迈体弱,我把两位老人接到城里生活,就这样彻底告别了老家的土灶台。

如今,农村的土灶台渐渐被燃气灶替代。现代灶具雖然用起来方便,但无论怎样也做不出故乡土灶烧出来的饭菜味道。

编辑 杨易霖 744638926@qq.com

猜你喜欢
土灶圆筒灶膛
烧火
土灶的光阴书
聪明的老板
老屋
土灶
鼠国要上天之超级大圆筒
乡 情
算卦
离乡
Ice C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