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职业技能竞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更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制度设计。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大赛,2019年,习近平同志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技能大赛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职业院校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风建设并形成有效路径,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就业。
学风是一所学校灵魂所在。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1]当前,由于生源多元化、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陈旧、实践教学条件薄弱等原因,导致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风建设难度大,饱受社会诟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瓶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职业院校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不实用,针对性不强的现象,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很迷茫,不知道学了能干什么,认为学习无用、无趣,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消极,课堂纪律差、课堂教学效果差、考试风气差。这是导致学风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职业院校生源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尤其是参加“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的生源,大多文化基础较差,这些学生不善于抽象思维,不善于逻辑思维,不善于数值计算,自信心不足。但是,这些学生感性思维强,动手能力强。职业院校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显然不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对课程反感,学习主动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中心地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导致学风下滑的外因之一。
职业教育“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诸多原因,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还不能很好满足教学需要,不利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这势必造成学生的职业素养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这也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2008年开始,教育部联合35家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组织、人民团体、学术团体和地方,共同主办了12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能大赛面向每一所职业院校,促进职业院校学风好转,引领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育人质量,从而惠及每一位职校生,助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价值影响如图1所示。
由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等诸多问题,职业教育育人质量无法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技能大赛倡导校企合作办大赛,大赛合作企业数量由2008年的13家,扩展到2019年的100多家,参与企业近千家,有效破解了这个难题。一是技能大赛办赛模式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有利于引导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企业为大赛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大赛促进了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进校门。绝大部分赛项有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度参与,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关注对教学的引领,注重引入产业最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人才需求标准,竞赛内容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推动职业院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促使学校教学过程向企业生产过程转化,以生产实际的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增强学习吸引力。三是技能大赛比赛形式对接工作实际,引导职业院校将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图1 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价值影响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用不上,从而学习积极性不高。技能大赛对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一是技能大赛赛项设置按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要求,以职业院校开设面较广、在校生较多的专业为主体,引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紧贴产业需求设置专业,推动大赛项目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增强专业吸引力。二是技能大赛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变化,根据产业专项规划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应对产业转型设置赛项,呼应产业升级设置赛项,面向重点产业设置赛项。2019年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新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赛项占全部赛项的40%左右,有效引领职业院校紧跟产业发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实施教学标准与企业技术标准的对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三是技能大赛竞赛平台采用生产一线最新技术装备,以现代产业先进技术和装备为引领,技术标准、竞赛环境等充分体现现代产业、典型企业、生产现场的要求[2],促进职业院校将赛项设备转化为教学设备,将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融合,加快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综合能力不够,没有彰显职业院校学生的特色,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技能大赛以岗位技能训练为抓手,以技能比赛为平台,大力弘扬认真、敬业、细心、严谨的工匠精神,以岗位技术技能综合运用水平为竞赛导向,引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大赛强调竞赛内容关注对教学的引领,注重引入产业最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人才需求标准,对接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基于真实生产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了职场环境模拟、职业岗位实际案例、运行管理方式等环节。竞赛的过程既是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的展示,也是学生工匠精神的展示引导[3],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大赛注重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质量意识等竞赛内容,引导职业院校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综合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精益求精精神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够了解,同时,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评价不高,容易导致学生失去职业自信心。而职业技能大赛的宗旨是“崇尚技能,德技并重”,有效地解决了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技能大赛展示了高超的技术技能,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新的全面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使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岗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技能大赛展现了产业先进的应用技术,并为学生提供了现场体验行业企业最新技术的机会,使学生看到了将来从事职业的先进性,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信心。更多学生通过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平台得到了锤炼、能力提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三是大赛成为了“工匠”培养的“示范区”,引领参赛选手“悟道”工匠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或观看技能大赛展示的技术技能,激发了他们崇尚技能、热爱技能、学技能、比技能的热情,引导职业院校的学生立志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匠”和令人尊敬的“大咖”。
由于“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禁锢,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依然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容易导致职业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而技能大赛作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提升了职业教育发展信心,彰显了职业教育的育人价值。一是技能大赛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和国际交流。至2019年,参赛选手从2080人增长到17450人,每年都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选手参赛和观摩比赛,大赛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度、认可度越来越高,吸引了如联想、中兴、一汽大众、上海通用、西门子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深度参与,推动全社会了解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和积极举办职业教育,营造了“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二是技能大赛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为目标,宣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思想,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的舞台,帮助职业院校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职业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地加入到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中。三是大赛组织新闻媒体深入挖掘报道获奖选手的成长、成才、成功经历,为广大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为获奖选手搭建就业平台。地方政府重视大赛获奖选手引进,相关企业密切关注参赛选手的去向,众多选手被高薪优先录用,就业率高达99.33%,就业对口率平均达到90%以上。这些因素有益于职业院校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
好学风是一所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象征、整体水平的体现和理想价值的追求,是其办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要以举办或参与各级技能大赛为载体或切入点,以赛促教、促学、促改,营造浓厚、良好的学习风气。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顶级赛事,展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果,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大赛的品牌优势和指导作用,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技能竞赛制度,加快完善以参加国赛省赛为引领、以行业赛为支撑,以校级竞赛为基础,将技能大赛纳入专业考核的大赛体系,通过建立“普赛制”试点、设立技能大赛活动周、活动月等方式,鼓励、引导学生人人都参与大赛,学技能、比技能,形成职业教育“校校有比赛,省省有选拔,全国有大赛”“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人人争做技能能手的良好氛围。建立“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人才选拔机制,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技能大赛倡导德技并修,弘扬工匠精神,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通过参加国家和省技能大赛,找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差距,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相应岗位的技术骨干及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工作委员会,研究和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以培养目标为逻辑起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新的培养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知识传授、素质养成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分析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掌握市场技术发展,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构建紧密对接产业技术进步、彰显职业院校特色、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吻合度。
技能大赛设计的竞赛内容强化在真实环境中实现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将理论素养水平测试融入比赛,以理实一体的方式体现职业岗位对选手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引领教学改革方向。职业院校要发挥技能大赛引领和评价作用,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模式改革机制,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实现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推动教学过程改革,提高学生岗位技术技能综合运用水平;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课程结构,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能大赛由相关企业在合作计划框架内为大赛提供技术和设备等支持,是连接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桥梁。大赛能有效拉近校企之间的距离,促进校企双赢局面的形成。职业院校要以技能大赛为载体,通过建立企业与职业院校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吸引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使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新技术产业化与新技术应用同步,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以承办和参加技能大赛为契机,探索“引校入企”“引厂入校”等合作形式,规划和建设实训基地,学校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并有针对性地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水平,实现教学设备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对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举办了12届,其项目设置紧跟技术革新,竞赛内容突出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引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能够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了技能竞赛在促进职业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价值,促进了学生技能成才,点亮精彩人生。职业院校要以构建国家、省和学校三级技能竞赛体系为抓手,建立常态化的校内技能竞赛制度,推动以技能大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建立以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的长效机制等,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