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昊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100)
产业转移是通过某个或某些产业的空间迁移,实现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地处山东半岛,北接京津,南靠苏沪,对外与日韩经贸联系紧密,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正处于南北两个高地之间,呈现相对洼地的状态。因此,山东省有必要思考作为低梯度地区,如何从高梯度地区承接相关产业转移,优化自身结构,特别是对接京津地区,打造黄河流域产业聚集与产业链枢纽地位。在这一背景下,聚焦于山东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根据产业转移的特点,来分析山东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的强弱,并最终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研究山东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首先要构建一个能有效反映其能力大小的评价指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多个指标选取上进行选择取舍[1-4],最终将承接力体系划分为四大指标,分别是经济结构承接力、营商环境承接力、人口结构承接力和资源结构承接力,具体指标选取如表1所示。
表1 山东省产业转移承接力指标构建
要素成本、产业集聚与基础设施都是经济结构的内在体现。如表2所示[5],除去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生产成本,其余要素成本逐年提升。2014年山东省城镇职工年度工资是52460元,2018年城镇职工年度工资为75125元,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为43.2%,以商品房平均售价为衡量标准的土地使用成本也以同样速度上涨。劳动者报酬提高背后,分配结构越来越合理,趋于合理的按劳分配可以吸引京津地区高素质人才,使人口迁移得以实现。另外,纵然土地使用成本上升,较之于京津地区的拥堵和高昂土地使用成本,山东省依旧占据了绝对空间优势和成本优势,这是山东又一承接对接点。
对产业配套的衡量选取了产业集聚与基础设施两个指标。产业集聚指标下主要是当地工业企业每年的生产能力以及企业数量,产业集聚能带来一系列的良性效应,比如带动周边商业发展,增加企业收入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等。山东省产业配套还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京津地区制造业工业较之于山东成熟,京津地区制造加工业的转出刚好与其形成高低产业链配套。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是保障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各项运输以及后续产业建设运输的必要条件。大中型企业产成品由2014年的2721.69亿元到2018年3215.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从2014年的40756家减少为2018年的38333家,山东省产业逐渐集中,其中不乏有近年来山东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原因。基础设施方面,从表中数据可以直观看出,不论是公路里程数还是供水总量都逐年上升,山东可以近距离承接京津地区道路运输和物流转移,节省搬运成本;同时供水总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京津水资源高耗。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使得山东省第三产业固态结构更加稳定,山东省已具备抓住信息化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能力。
表2 山东省2014-2018年经济结构承接力
对于人口而言,从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供给角度来看,伴随着强势的就业压力,京津鲁地区内部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京津地区劳动力结构总体看,素质较高,劳动性能较强,但供给不足、劳动报酬明显偏高,导致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反观山东地区人口总量大、人力资源丰富,2018年末常住人口高达10070.21万人,占据全国第二位[6],劳动力人口结构也较为健康,能够有充足的劳动力提供给承接产业接受。但是,山东省较之于京津地区,劳动者技术较低。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物流、传统第三产业等将涌入大量劳动力,从事体力劳动,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做贡献。得益于山东省的劳动力供给,京津地区的工业产业和农林渔牧业、传统第三产业转移与山东省形成互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近五年来山东省科研投入、科技产出、工勤技能人员都在稳步增加,已经具备基本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
表3 山东省2014-2018年人口结构承接力
生产要素禀赋是塑造产业结构的基础。从静态角度分析,初始资源赋予状态是形成区域分工和产业梯度的前提,在自然状态下要素分配决定着地区产业发展方向。从动态角度来讲,若要素流动或发生转移,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因而资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东省对京津地区的产业承接,山东地区的资源优势给京津产业扩散提供了节点,形成产业、市场和要素的互补。
首先,对于第一产业转移的承接,相对于京津地区而言,山东省具有绝对的区位优势,刚好可以弥补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不足的弱势。从农业生产空间来看,山东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且地形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占据了绝对生产优势,山东省承接京津第一产业可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全面提高其水平和效益。除此之外,山东省还是海洋大省,海岸线占据全国六分之一,港口数目较多加之沿海滩涂面积广大,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表4 山东省2014-2018年经济资源结构承接力
对于京津地区第二产业的转移,山东省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其配备了原材料,现已发现矿产种类达128 种之多,如表4所示,铝土矿储量从2014年的98321.9万吨提升到2017年的1102473.5万吨,石油储量2018年超过3600万吨。从表4还可看出,财政资源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增大,地方财政国有资源的使用收入连年增长,资源支撑力强劲。这对于一般性制造业和重金属加工业而言,丰富的原材料基地无疑给予重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基于此,京津地区的大部分工业产业的原材料、市场产业链等其他要素会仰仗山东来提供,京津很多产业会就近扩散到山东,基与各自产业升级的需求,山东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疏解京津负面清单并获得自身发展。
单要素比较优势还不足以吸引产业的转移。在市场经济下,市场潜力和市场化体制的完善都是吸引产业的关键因素,市场的规模大小、潜在容量和开放程度等都严重影响企业与产业发展。山东省营运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京津地区待转移产业的经营效率以及投资力度。这里从内部需求、外部需求、投资规模以及政策吸引力四个方面选择了9个承接力三级指标,能够基本代表山东省的营运环境承接力,特别是可测算可计量的“硬实力”方面,如表5所示。
从近五年数据看,山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从2014年到2018年逐年增加。这一点在城镇职工工资指标中也有体现,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刺激,消费增加体现了内需扩大。外贸依存度指标能够描绘地区的经济开放水平,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山东省外贸依存度在2015年以后有一定下降,但是2018年的外贸依存度为0.1466,比起2016年有所上升,同时近3年的数据都较为稳定,说明山东省经济环境稳定,且经济形势利好,对产业转移的选择具备初步吸引力。投资环境也是影响产业承接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细化成投资规模和政策吸引力两个指标。从表5可以看出,近5年不论是山东省当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都稳定增长,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表明山东省近几年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能吸引较多的外资,资金获利能力强。企业数量的增加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山东省的政策吸引力,政府出台一系列的吸引投资建厂的政策,治理能力增强。可以说,山东省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越大,京津被转移产业市场进入壁垒越小,能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
表5 山东省2014-2018年营运环境承接力
综上所述,本文从经济结构承接力、营商环境承接力、人口结构承接力与资源结构承接力四个方面综合分析研判山东省承接高产业梯度地区特别是地理位置最近的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小。山东省在这四个指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与京津地区形成有效互补,但在产业基础配套、劳动力素质提升、资源整合流动与营商环境改善方面还亟需提升。2018年以来,山东省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上全面启动。[7]山东省应抓住此次发展的契机,不断提高自身条件水平,做到精准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有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