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兴,张 影
(江西省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1)
生产井所处地形地貌基本为滨湖平原,区域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双桥山群、石炭系下统华山岭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第四系中更新统和全新统冲积层。该井水源为孔隙水。生产井口标高为18m。水源来自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地层,矿区内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地层上部为厚度6m~7m的粉质粘土,中部为厚度14.5m的中粗砂层,下部为厚度13.17m的砂砾卵石层,下部与中部夹0.7m厚的粘土或粉质粘土透镜体。
生产井上部的粘土层为隔水层,中部的中粗砂层含水层较弱,下部砂砾卵层含水层强。该生产井以下部砂砾卵层作为抽水含水层,该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含水层厚度13.17m砂砾卵石层,含水层顶底板标高为-4.20m~-17.37m。抽水筛管安装在埋深27m~34m处,生产井其它部位都已进行止水处理[1]。
(1)进行正式抽水时,首先应准备好抽水设备、动力设备,这是能保证正常抽水的前提条件。采用电流表进行水位测试,井流量测试方法是用流量表和三角堰来测量。
(2)在正式抽水前均应作试验抽水。试验抽水前,应对抽水含水层(段)反复进行抽洗,直至孔内出水澄清无沉淀物时为止。试验抽水应作一次最大降深,初步了解水位降低值与涌水量的关系,以便正式抽水时合理选择水位的降深。试验过程的全部资料必须有正式记录。
(3)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没3次降深值,最大降深值(smax),2/3smax,1/3smax。本次抽水试验为承压水稳定抽水试验,对承压水应该接近而不低于含水层顶板,其它两次间距应大体均匀。
(4)水位降低顺序:基岩含水层一般宜先深后浅,松散含水层宜先浅后深,逐次进行。
(5)第一次水位降深的延续时间不得少于24h,其余各点降深的延续时间不作具体规定。各点降深的稳定时间必须达8h。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稳定2h为准。有特殊要求时应适当延长。
(6)抽水孔的动水位和流量的观测,必须同时进行。开始一般应按每隔5min~15min观测一次,延续1h后,可每隔30min观测一次,直至抽水结束。观测孔水位的观测应与主孔水位同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在抽水前及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校正测绳的深度记号,若发现误差应及时修正。
(7)试验需测水温,同时取水样。
(8)抽水试验应延续进行。如抽水中断,而中断前已超过6h,且中断时间不超过1h,则中断前的抽水时间仍可计入延续时间内,否则一律作废。在中断抽水时间内,应按观测稳定(静止)水位的要求观测水位(包括观测孔),直到重新抽水为止。
为确定生产井的允许开采量并取得有关数据,于2013年4月进行抽水试验。该生产井位于F5压扭性断层上盘,井深73.00m。抽水含水段位于第四系下部砂砾卵石层,为第四系承压含水层,即井深22.20m~35.37m,含水段厚度13.17m。静止水位埋深3.10m,承压水头高度19.1m。采用潜水泵对该生产井进行三次降深非完整井稳定流抽水试验[2,3]。
A 丰水期(2013年4月)。
第一次降深(S1)从2013年4月24日10时开始,2013年4月25日13时完成,历时28时,稳定时间25时30分,动水位11.55m,降深8.45m,稳定流量5.25L/S。
第二次降深(S2)从2013年4月25日19时开始,2013年4月26日7时完成,历时12时,稳定时间11时30分,动水位8.4m,降深5.2m,稳定流量4.35L/S。
第三次降深(S3)从2013年4月26日14时开始,2013年4月26日23时完成,历时9时,稳定时间8时30分,动水位5.8m,降深2.7m,稳定流量2.85L/S。
抽水试验结束后,立即进行恢复水位观测,停泵后30分钟,水位恢复至埋深3.10m,且稳定。(见图1)。
本次抽水试验涌水量——降深、单位涌水量——降深数据见表1、2,图见图2、3。
图2 Q-s曲线图
表1 流量、降深一览表
表2 单位涌水量、降深一览表
图3 q-s曲线图
根据Q-s曲线计算曲线的曲度值:
根据《水文地质手册》判定该抽水试验Q-s曲线为指数型,公式采用:
通过表5-4抽水试验数据计算出lga=0.21; m=0.55,即该抽水试验Q-s曲线公式为lgQ=0.21+0.55lgs
本次抽水试验为非完整井稳定流抽水试验,所以本次抽水参数计算采用非完整井稳定流公式进行计算(本次计算采用最大降深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采用迭代法进行计算,先取R=100m,代入公式可得K=6.52m/d,将K值代入得到R=215.2m;以此类推,最终得到抽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7.0m/d,影响半径R=224m。
通过前期抽水试验数据分析已确定了涌水量Q与降深s的相关关系,因此本次最大涌水量计算采用相关外推法进行计算。
该生产井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厚13.17m,承压含水层水头高度为19.1m。本次最大降深位置确定为含水层水位到含水层底板二分之一处,即smax=16.135m。
根据涌水量Q与降深s的相关关系计算最大涌水量Qmax。
丰水期:lgQmax=0.21+0.55lgsmax得出Qmax=7.48l/s(646m3/d)根据抽水试验数据,抽水试验稳定时间比较长,同时抽水试验停抽后水位迅速恢复及并到稳定,同时开采量计算外推的深度,只取含水层水位到含水层底板二分之一,均符合该套计算方法不超过抽水试验降深≤2.0倍的一般要求。因此以抽水量Q=646m3/d具有充足的补给保证,开采水量仍有较大潜力。
本次工作已基本控制了水源地的边界和含水层特征,并通过水样分析详细查明了矿泉水的物理化学特征;通过抽水试验取得了允许开采量计算所需参数;已查明矿泉水开发条件及水源卫生防护条件。
抽水试验前先按照有关规程采用清水活塞或压风机进行洗井,直至稳定返出清水后,才开始正式抽水试验。
试验设备采用抗温热深井潜水泵作定流量抽水,设计稳定流降深三个落程,实际抽水降深三次。抽水稳定时间≥8h。抽水试验过程中,采用电测水位仪观测动水位,水表及三角堰板综合核定流量,并观测水温,同时对观测过程中的水位、水温及流量进行相互校对,经校核误差值:水量≤0.01%、水温≤0.1℃、水位≤0.03m,精度较高,符合规范对抽水试验中抽水和测温的质量技术要求。
(1)通过对生产井丰水期及枯水期的抽水试验,最终确定生产井抽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7.0m/d,自然边界范围以影响半径224m为半径。
(2)该含水层涌水量与降深呈指数型曲线关系,抽水量Q=646m3/d具有充足的补给保证,开采水量仍有较大潜力。
(1)试验前应注意洗孔。洗孔应达到水清砂尽无沉淀。洗孔工作没作好,会造测得的渗透系数偏小甚至导致试验失败。
(2)试验过程中,应边测读流量和降深,边绘制Q-S曲线,一旦发现Q-S曲线反常,如Q-S曲线呈反抛物线型,应查明原因,必要时重做。
(3)试验中抽水设备及电力设备要有富余,以防出现意外,影响试验进行。
(4)在矿泉水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水质、水量、水位和水温的监测工作,并建立监测资料档案,做到科学开发、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该矿泉水资源,以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