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林芬 ,阮奇平 ,杨一松 ,*
(1.百色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广西田东锦鑫化工有限公司,广西 百色 531599)
稻田养鱼是在稻田中进行生态养鱼,是将水产养殖业与水稻培育在同一空间共同进行的多元化综合利用,是生态综合种养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合理有效地运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拮抗协同作用,使鱼与水稻协同共生[1]。稻田内鱼作为高级消费者,可以通过捕食将稻田内食物链中的一些杂草、害虫摄入体内,减少了水产养殖中饲料成本的输出,又利用生物防治原理,不仅可以少用化肥农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保证了产物的使用安全性。其次,稻田中养殖的鱼类会排出体内剩余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中含有氮磷等物质,可为稻田的肥料,减少部分的肥料输出,既绿色环保又经济实惠。稻田养鱼把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充分结合,在使水稻丰产的同时又能充分地利用稻田中的水、杂草、害虫等来养殖稻鱼类,能够高效利用同一空间的水、土资源,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运用生物防治虫害的方法,在不使用或者少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近年来,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生物农业等具有可持续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我国快速发展,广西就是其中之一。广西是喀斯特地形地貌,山多平原少且交通不便,其农业生产难以通过连片机械化大规模的生产。稻田养鱼正好可以解决广西当前的问题,因此在广西稻田生态养鱼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种养模式。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与农民对货币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稻田内水稻种植被经济作物取代、甚至弃耕的现象增多,稳定农田生产粮食的压力越来越大。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的水田面积较小,如何高效地利用水田发挥其最大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仅仅依靠单种农作物和提高现有的水稻培育技术水平来提升稻米的质量和产量以及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和稻田的发展空间是十分有限的。稻田生态渔业利用水稻与鱼类产生协同关系,在食物链上的累加营养来提高稻米的质量和产量,增加了农户的水产品收入,使单位面积内水田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发展稻田生态渔业,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水稻和鱼类互利共生,可以减少农户对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在使环境免受破坏的同时也减少了农产品积累有毒物质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品质[3]。2017年广西自治区的农渔业厅对16个广西稻田十大生态栽培模式示范基地采取了产量测算:稻田养鱼的产值比单作水稻(对照组)增产6116元/667m2,高出大约4.5倍[4]。同时,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分别减少了68%和24%,使生态效益明显提高。三江县“水稻+鱼”模式过去一年只种一季稻[5],水田采用综合栽培技术发展后,成为“一季稻+再生稻+鱼”,水稻每667m2增产55%[5]。稻田渔业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靖西市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发展稻田渔业不仅会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而且在生态环境方面也会有较大的改善,具体表现在:
1.1.1 绿色食品的需求,提高经济发展
由于人们的饮食观念日渐趋于健康、营养方向发展,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人们开始逐渐在饮食上讲究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就使得安全生产的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中越来越被青睐,受欢迎程度日益升高。稻田养鱼是在不施化肥、农药的条件下,利用生态自循环,完美的达到了生态绿色安全食品的要求[6]。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增加,安全绿色食品的价格就高于普通产品,但仍然会有很多人购买,从而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1.1.2 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1)稻田养鱼可以是在稻田中养鱼,也可以在湖泊中有机种植水稻,是对同一土地在不同空间上的开发利用,实现了一土多用,减少了占用农田挖鱼塘的现象,可以节省土地资源,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2)在水稻种植中,稻田里会有杂草与水稻竞争生长空间与营养成分,农民要增产就得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这就要投入金钱与时间,而在稻田养鱼中,有的鱼类是以杂草为食,鱼类在每日进食时会不断消耗杂草[7],这不仅减少了除草的费用与时间,还减少了鱼料的成本投入。
(3)鱼类在稻田中会进行捕食,在捕食过程中会有猎物的残骸遗体等未被利用的物质,同时在鱼类自身的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身体不消化的剩余物质[8],其富含氮素等物质,是很好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稻田中日积月累,其作用等价于化肥,这就节约了化肥的成本。
1.1.3 提高知名度,促进经济效益
靖西市通过利用稻田养鱼这一特色产业来带动周边发展稻鱼特色旅游产业,鼓励农户和企业开办生态农家乐、稻田体验以及开发休闲山庄等,来发展当地休闲度假旅游业[9],提高靖西市富有特色的稻田生态渔业的知名度,为靖西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和杂草是生产者,而鱼类则是消费者,它们虽不以水稻为食,但它们依附在稻田中生活,会以杂草或其他生物为食,与水稻是协同关系。鱼类在稻田中生活,是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利用食物链的关系,消耗掉食物链上的害虫、细菌等,利用生物防治,减少了化学成分丰富的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生产对我们生态环境的破坏[10]。稻田物质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稻田物质关系
1.2.1 增加稻田有效养分,降低生态污染程度
在稻田养鱼过程中,水稻的生长需要氮素,而稻田中的氮素含量不够,其氮素的主要来源包括氮素肥料的输入、生物固氮、大气氮沉降、动植物残体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中除大气氮沉降、肥料氮素输入外,养殖的鱼类不仅通过粪便排泄向稻田中直接补充氮肥,同时可以促进稻田环境不易被水稻吸收利用的氮素转换为易于吸收的有效氮,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有效营养成分。有研究指出鱼饲料转化率约为1.5~2.6[11],这充分说明鱼饲料除被鱼吸收外,还有大部分被水稻吸收。有人用15N同位素进行示踪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的氮素被鱼类等养殖动物利用的部分最多不足4成,少的不足2成,而稻鱼等共生系统中饲料氮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最多提升了42.0%[7]。
稻田养鱼系统不仅限制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还使稻田里的物质如氮在系统中循环利用[12],变废为宝,其有效降低了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与美化。
1.2.2 使水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发展稻田生态养鱼不仅能在稻田中养鱼,还可以在湖泊鱼塘中种植水稻,实现在同一空间上高效利用资源,使水资源和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此外,稻田生态养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土流失[13],使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还使生态效益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
1.2.3 合理抑制病虫害,提高生态效益
稻田生态系统采用生物防治,稻田内的鱼类会以稻田中许多害虫如泥苞虫、稻飞虱、叶婵虫等为食,能有效减少害虫对水稻的伤害[14]。同时,鱼类还会食用稻田内的纹枯病菌核、菌丝等菌类,从而大大降低水稻的病虫害[15]。
稻田生态养鱼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是对古老农耕的传承[16],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鱼在稻田中为水稻除去竞争者杂草和害虫、松土通气,水稻为鱼提供气候、栖息场所和食物。在稻田中养鱼可以实现控制病虫害、调节水田气候、保持水田肥力和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功能,达到了一田多用,稳粮增产的目的。靖西市有稻田养鱼的历史,习惯稻田养鱼的有南坡乡的果仙、汤峒和吞盘乡的吞盘、笔样、灵光、吞甲,还有安宁乡的渠怀等11个村1503户。据了解,靖西市的上述村屯采用稻田养鱼农业生产模式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靖西市具有稻田养鱼的优良条件和传统,在该地会有稻田养鱼的经验,能够自繁鲤鱼苗,掌握投放鱼苗的季节,以及稻田保水深度来保证水稻和育苗的生长[17]。2016年12月,靖西市水产畜牧局根据上级政府下达的相关文件精神及下发的有关经费,结合靖西市当前的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实际情况,在南坡乡底定村创建稻田养鱼标准示范基地,主要选取稻花鱼进行放养。在示范基地中,稻田养鱼已发展为稻田年均放养面积1700亩,投放20万尾稻花鱼。其中,稻花鱼亩产值是120公斤左右,从中可以有3000-6000元的收入。年均稻花鱼成鱼收入20万公斤。同时,在稻田养鱼中每亩有机稻谷产量达到800斤。
虽然靖西市已经创建了稻田养鱼标准示范基地,但是距离大规模种养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一是沿袭传统采用传浅埂种植的方式,因为稻田水浅,水温变化大,在夏季时稻田里的鱼会因为水温过高而大量死亡,而影响稻鱼产量;二是由于推广力度较小,除了示范基地以外,靖西市的稻田养鱼主要还是农户散养为主,没有良好的田埂设施,会在夏季下暴雨时导致大量的鱼逃跑;三是由于大多散养的农户没有经过专业的种养培训,在水稻种植和鱼苗投放的时间把握不好,会因为鱼苗投入过早,水稻容易倒伏影响稻谷产量。鱼苗投入太晚,影响稻鱼产量。
目前,靖西市在稻田养鱼方面由于推广力度和发展规模较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靖西市拥有稻田养鱼经验与基础,若在靖西市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鱼模式,会使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达到养鱼稳粮的目的。
中央人民政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以及百色市政府对做好“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 [2015]59号)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现代渔业,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稻鱼共生、鱼菜共生等综合种养技术新模式。”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中也提出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18]。提出要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因地制宜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以及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靖西市位于东经 105°56′~106°48′,北纬 22°51′~23°34′,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雨热同期,雨量充沛,年降水均达1000mm左右;夏长冬短,每年阳光日达260d,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靖西市拥有丰富的水热条件,年平均气温19.0~22.1℃[19]。这里气候适宜,适合农作物以及渔业生产,适合发展稻田生态渔业。
靖西市的有些村屯采用稻田养鱼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1994年就有产量4吨。在靖西市,本地农民拥有稻田养鱼的理念和技术,已经获得稻田养鱼的利润,对于能稳粮增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有较大的吸收能力,靖西上百年的稻田养鱼历史,为其发展稻田生态养鱼提供了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
从目前市场来看,人们已经改变了以往的消费观念,有机绿色已经取代廉价滞销,消费者们把绿色食品和营养需求作为消费的第一要求,现在很多产品都是快速催熟,富含农药化肥,与消费者的要求相驳。稻田养鱼采用的是绿色生态的种养模式[20],其产品均是质量有保障的绿色食品,完全符合消费者的要求。靖西市发展稻田生态渔业特色产业,把产品提升到名优特平台则会给本地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靖西市稻田养鱼的推广力度不大,只有部分农户参与其中,对种养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还照搬老一辈较为落后的种养模式,没有适当的革新,以及没有采用科学的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另外,政府对当地稻田养鱼的重视和关注度不够,仅仅依靠渔业部门和科技部门的有限项目支持,没有到达村村种养,户户参与的效果。
当前,靖西市的稻田养鱼在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养殖规模较小,由于地理位置及农户参与度的原因,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养殖模式,而且推广力度不够,种养面积较小,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化稻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依旧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21]。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的环境意识薄弱,常常随意排放动物未经处理的粪便,导致其水体富营养化;稻田秸秆焚烧的现象依旧普遍;盲目追求高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各种化学产品。靖西农业生产残留物的综合高效利用整体水平依旧不高,给水陆空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全市水资源丰沛、水田集中连片的地区,大力推广稻田生态渔业模式,在全市适时召开发展稻田生态渔业的现场推进会议。要广泛采取现代网络力量,大力宣传稻田生态渔业发展的益处、扩大其影响力,真实向外界报道稻田生态渔业的发展情况,使全市充分重视环保绿色的稻田生态渔业的发展。
(1)在政府的引导下组建种养合作社,把个体养殖户们都集中起来,对他们的种养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他们进行专业管理;(2)引进先进的种养技术,然后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再向养殖户们集中培训;(3)加强稻田生态渔业的招商引资,引进外来资金链作为合作社的后盾;(4)形成特色品牌,引进专家对水稻和鱼种进行选种育苗,打造富含靖西特色的高优绿色稻田渔业的特色品牌。
充分利用靖西市原有物产资源去开发,政府支持和鼓励当地发展稻田生态渔业,并予以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创业补贴,提高农户的积极性,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去改革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加快稻田渔业发展,打造属于靖西市现代农村经济的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