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1-03-11 16:01婷*
科技视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学课件医学

俞 琦 张 婷*

(1.安徽省皖南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安徽省皖南医学院心理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0 引言

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医学院校的公共必修课,采取大班授课制度,学生的人数都在100 人以上。 其专业程度较高,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中,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给予一对一的专业指导。 并且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接受程度并不相同,导致个体学习的质量参差不齐[1]。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越来越严重[2]。课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全程集中,一旦错过重要的知识点,会影响后续知识的吸收。 在课后,部分未完全掌握课堂内容的学生,由于性格、距离等主客观因素没有联系教师及时答疑解惑,导致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率低下[3]。 同时,由于课程结合了医学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周期较长,内容繁多复杂, 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医学生来说,课程内容较困难,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种种客观主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了这门课程教与学的质量。

1 雨课堂在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首创的智慧教学平台,它以Powerpoint 和微信为依托, 实现教学全过程中师生轻松多元实时互动[4],提供课前、课时、课后全程教学数据,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使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以此进一步规划先进的教学方案。 高校引进雨课堂平台,旨在通过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方便师生教学交流,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雨课堂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利于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参与度,设置课后习题、答疑等帮助复习。

2 雨课堂在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以某医学院为例

2.1 线上课前预习

雨课堂平台的功能较为齐全,教师首先在平台中设置好科目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并对课程知识相关资料进行推送。 发布上课教师所用课件,使学生对于当天的教学框架有所了解。补充课程之外的心理学知识拓展,附推荐学生阅读的心理健康相关文章标题,让学有余力以及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丰富知识储备。 由于首次上课难以通知到全体学生,所以学生提前预习的比重并不高,但后期的教学中都会布置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可以在课前提出对课程内容的疑问或者需求,教师在线答疑并补充资料。

2.2 课堂教学实践

上课后教师将课堂投影设备连接到校园网络,并将课程二维码放在大屏幕上, 学生逐一扫码进入课程,并设置账户ID 为学号。进入课堂后教师在手机后台投放教学PPT,并开始讲解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开篇教师首先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你眼中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学科?你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到什么? 随后使用雨课堂随机点名程序,在投影幕上显示出选中的学生头像与学号,多次进行问答,促进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回答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对课程理解的偏离,并通过讲述案例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

课程知识相关的提问可以有教师提前设置好,让学生直接在雨课堂平台上作答。例如,发布简答题,个体心理过程包括哪些方面? 选择题,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有哪些?错误率高或者学生表示难以理解的题目,可以通过教师查看后台答题数据情况及时得知,进而详细解答。既可以让教师得到及时反馈,了解自己讲解的不足和课程难点所在,又能通过及时复习帮助学生巩固课程知识,解答其对知识结构、内容等方面的疑惑。实名答题,实时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手机提交也避免了部分学生因腼腆而不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实名弹幕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进一步拉进教与学的距离,以此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更深入地投入课堂中。

2.3 课后回顾教学

课程结束后, 学生仍然可以在小程序中查阅课件,方便了不同进度的学生对上课知识的及时巩固复习。 学生可通过平台找到任课教师,提出复习拓展中产生的困惑。教师也可通过结课后的课时直观数据监测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平台发布课后复习题,帮助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回顾。根据答题状况,在下次上课前的知识复习中侧重于错误率较高的部分。需要线上考试时,也可通过雨课堂平台上传试题,完成教学工作。

2.4 结课考核评分

学科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共同构成。结课后根据60%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考评成绩,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分,将终结性评分体系和形成性评分结合起来。考试试题根据教学大纲斟酌考量出题, 平时成绩根据雨课堂反馈的平时出勤(10%),上课问答情况(40%),预习、课后试题完成情况(50%),教师对具体情况进行打分。

2.5 收集学生反馈评价

结课后,要求学生对整个课程教学以及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学生反映,雨课堂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形式新颖,使课堂的趣味性增强。 但是课堂秩序会出现一定的混乱,并且对学生玩手机现象难以监管。 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教师在下个阶段的教学中,整合优化教学过程,加强课堂秩序维护。 根据雨课堂反馈,对上课实际停留课堂时间过少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劝诫。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着重讲解,课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6 实践总结

雨课堂的运用,使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与教师产生了充分的互动,每人都有随机被点名回答教师现场提问的概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减少学生上课玩游戏、走神等情况。 同时,由于回答的即时性,教师也能直接对学生提交的答案进行分析解答,直接给予反馈,并且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提高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也能直接看出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自身教学进度。 并且手机程序操作PPT 课件的形式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同时手机可查看课件也满足了学生及时复习的需求。对于课程结束后的考核也结合了雨课堂的课程状况反馈,如预习课件情况数据、上课停留在课件时间数据、回答问题频率数据、题目准确率数据等,完成综合性的评价。

3 雨课堂融入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思考

3.1 不足和解决设想

3.1.1 课前预习不当

部分学生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 难以自觉预习《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在程序中设置预习的截止时间,并且通知数据反馈中预习不足的学生及时完成预习任务,或者要求每人预习课件结束后,提出一些问题以供上课讨论。

3.1.2 课堂玩手机现象

诚如前文所述,学生上课玩手机几乎是无法避免的,那么上课时,学生看似在使用雨课堂学习,实际可能在浏览其他网页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建议当次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后台反馈中,上课时停留在雨课堂界面时间较短的学生名单进行打码处理后, 发布在群组内, 并且告知超过几次上课不专心后,将扣除平时分。 通过类似的奖惩手段监管控制学生玩手机分心的行为。

3.1.3 滥用弹幕功能

由于学生通过不同路径进入雨课堂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部分学生实名制可能未做好,出现滥用弹幕功能影响课堂的情况。建议弹幕实名制开启,防止学生感觉新奇有趣,随意发送弹幕,既影响教师的教授进程,也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

3.1.4 课后习题完成效果不佳

部分学生线上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后习题草草了事,甚至抄袭完成。 教师应当在习题设置、评分机制上做出改进,例如,课后习题以主观题为主,重复率过高的作业将会低分处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2 应用展望

雨课堂在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推广是必然之举,既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也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有助于个体全面健康发展[5]。雨课堂强调发挥学生在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既重视学习的结果也重视学习的过程, 不再是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制度,使课程考核制度更合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 切实达到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许多新兴的科技已逐渐融入教育行业。移动设备与教学设施的结合,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模式改革,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7]。当代社会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结合,教育方式方法也要同信息技术结合,才能发挥出全新的活力[8]。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雨课堂这类教学方式必将在各级院校的各个学科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发展,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完善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心理学课件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医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